王佼
(太原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2)
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促使城市經濟快速發展,但在城市內部基礎設施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排水防澇建設問題比較突顯,尤其是城市污水管網的建設,大大落后于住宅建設、商業建設、公共建設等,甚至往往落后于城市道路的建設,致使城區部分地區和大部分城鄉交錯區生活、生產廢水沒有排水出路,隨意排入雨水或舊有的合流管道,這些廢水及污染水最終將全部匯集到河流溝渠內,導致徑流污染問題加劇。
太原市雨水的有效排除主要是依靠汾河及周邊河流,但這些區域主要針對的是山洪、雨季降水的排除,非雨季情況下基本處于斷流狀態,不具備雜質稀釋能力。尤其是未進行治理的河道,往往是納污渠道,造成汾河污染。
近幾年,太原市加大了河道治理力度,基本已經完成玉門河、虎峪河等河道治理工程,沿河敷設了截污干管,大大減少了城市污水排河情況,但是上游雨污分流不徹底,部分污水進入合流制管道隨雨水排入水體現象依然存在,再加上初期雨水存在徑流沖刷及污染,未對初期雨水收集或收集后后期未進行處理直接排放,導致受納水體污染。
雨污分流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徹底改造雨污分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老舊城區占比較多的城市,現狀已敷設的管線以及后期新增集中供熱、供電等的管線遷改,占據路面大部分寬度,受現狀道路寬度限制等因素,上游合流管道無法實現分流,導致污水進入雨水管道,排入水體造成污染。
眾所周知,初期雨水存在嚴重的徑流沖刷,而污染物又集中在初期雨水的降雨中,污染物濃度與硬化地面性質以及污染物的累積有關系,隨著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硬化面積不斷擴大,雨水沖刷作用更加劇烈。
初期雨水包含大量徑流污染物,現狀存在的調蓄池,只是調節洪峰流量,錯峰排放雨水,初期雨水在收集后并未進行及時處理,直接排放到河渠內,加重了徑流污染。
由于管理不到位,附近居民擅自改建亂接,以及天然氣、供熱、電力等后續發展的基礎設施管道配備,導致雨污水預留管被阻斷,切斷了道路兩側地塊污水出路,擅自將污水就近接入雨水管,這些混接、亂接、錯接問題的出現,使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在下游改造比較徹底。上游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清污不分流,即使下游雨污分流已改造,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使徑流污染得不到有效改善。
雨污合流管網多存在舊城區內,通過雨污分流改造管理實現雨水、污水分別處理。但是,舊城區合流制管網分流改造,由于很多因素制約,改造工作十分困難,還耗費許多時間和資金,且分流處理時間較長,整體處理效果不佳。在改造規劃上,可在合流管網內增設截流井,污水可通過市政污水管道直接流入污水處理廠。此方式雖然從源頭上削減了排入河道的污水量,但仍然會有部分污水排入河道。
保留部分合流管網,添加截流式排水設施,如圖1 所示,在河岸兩側位置完成截流管道的敷設工作,做好污水、雨水的截流處理,以達到雨水分流處理目標,降低污水直接排放的可能。截流排水系統設置完成后,可將污水與部分雨水直接轉移到污水處理廠,經過處理后再排放到環境中。不過在這一環節,需要對處理后污水各項指標加以檢測,以免造成水源的二次污染。
另外,截流排水設施可提高旱季污水處理效率,減少水體污染,但在雨季可能會因為處理量的增加,導致短期或局部污染問題的出現,此時需要對雨水處理開展科學管控。應用截流排水系統的過程中,轉移到污水處理廠內的雨水混入雜質較多,可能會對處理設備帶來部分影響。為此,就要做好設備管理和檢查,以提高截污效率,發揮雨水分流的優勢。
圖1 合流制管網截流設施
在現狀雨水泵站內部增設污水調蓄池和污水泵,旱季時,泵站內的污水經污水泵站提升排入城市污水管網內,最終匯入污水處理廠。在雨季內,收集的雨水會先儲存在調蓄池內,之后再利用水泵或雨水處理設施將其轉移到污水處理廠內,經過科學處理后排出。
這種方法主要針對上游老舊小區雨污改造困難,短時間無法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實施的情況。有條件的區域,還是以徹底實現雨污分流改造為目標,尤其是上游老舊小區的合流制管道的改造工作,在徑流污染控制中非常關鍵。
實施河道截污工程后,勢必對現狀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造成一定的影響,污水處理廠應接納初期雨水,在污水處理廠規模規劃上,可從冗余度、提標改造要求等方面綜合分析,合理規劃雨水收集設備,以加快雨水收集處理速度。
根據太原市實測降雨時雨水口水質監測結果,在雨水系統源頭初期效益較為明顯,隨著雨水系統匯水范圍的擴大和流行時間的延長,初期效益逐步減弱,直至消失。因此以源頭削減為主,主要在城市道路路面污染控制和建設用地污染控制。按照現有的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地面污染負荷及面源污染控制要求,取初期雨水截流量設定在8mm,對應降雨歷時在10min 左右。
太原市現狀建成區存在不少雨水泵站,可以結合雨水泵站分散布置調蓄池,收集儲存初期雨水量,同時增設快濾池、旋流分離器(如圖2 所示)等設施就地處理,處理完后泵排入就近水體,相比排入市政污水管至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該方法不會對污水廠水質、水量產生影響,也符合雨水高水高排,就近排放的原則,但是需要一定的用地,應因地制宜,綜合考慮。
初期雨水就地分散處理,不僅可以減少對污水處理廠的水量沖擊,而且處理設施分散布置,可縮小用地規模,還可對初雨及時有效進行處理,大大減少對河道、溝渠等的污染。
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結合城市具體情況,建立綜合排水系統,充分利用周邊自然資源,進行污水、雨水的有效處理,減少徑流污染和面源污染,提升城市安全性,同時防治內澇災害,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
圖2 旋流分離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海綿城市理念落實中,應當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參照城市河渠分布特點及生態環境發展狀態,科學布設低影響設施,從而提高初期雨水處理效率,同時要做好系統沿線土體性能改造工作,利用土體的滲透和過濾(如圖3 所示),采取源頭控污、截污以及處理措施,有效控制凈流污染。
圖3 雨水滲透工藝
針對太原市“一水中分,三山環繞”地形,太原市雨水排除受納水體主要為汾河以及各邊山支溝等河道,為提高水環境質量,保障城市水體安全,應采取源頭截流、河道截污、雨污合流泵站改造、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增設雨水就地處理設施以及初期雨水收集處理等措施,結合海綿城市建設,從源頭控污、截污、減少雨水徑流污染,把太原市建設成環境良好、功能完善、和諧宜居的現代化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