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兆軒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青島 266061)
昆明機床是上海、香港兩地上市的國內裝備制造業的龍頭企業,主要業務包括大型精密機床的制造等,其產品種類多、技術領先,曾是國內聞名的“昆機”品牌。
然而如此優秀的企業,自2010 年開始出現業績下滑,其2011—2016 年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見表1。

表1 2011—2016 年昆明機床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 單位:億元
從表1 可以看出,昆明機床于2012 年出現虧損,但2013 年又實現盈利,2014 年又出現大幅虧損,這本身就極不尋常。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在2017 年初對該公司進行年度財務審計時,發現公司財務報表中存在許多與事實不符的虛增收入、偽造票單等情況,認為其存在財務數據造假的嫌疑,公司隨即發布公告承認經營業績造假事實;在后續的進一步審計中發現,公司2013—2015 年間虛增收入48300 萬元,虛減管理費用2960 萬元,虛減存貨50500 萬元,虛增成本23500 萬元,虛增凈利潤22800 萬元[1]。證監會立即對公司展開立案調查,公司股票停牌,經過近1 年的調查取證,確認昆明機床的財務造假事實,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合期,其A 股股票于2018 年7 月13 日被退市。
仔細分析昆明機床財務造假案例,認為其造假動因主要有:
(1)迫于退市的壓力,迫使其以身試法。曾是行業內龍頭的昆明機床,由于遭受國內外經濟下滑、行業市場需求失衡的影響,其創效能力持續下滑,2012 年業績出現虧損,2013 年雖然實現盈利,但年報顯示其盈利的主要原因是債務重組和債權轉讓,這樣企業就規避了連續兩年虧損的糟糕情況,幸免遭受退市風險警示的局面;但由于受到機床行業下游需求不景氣的影響,公司2014 年、2015 年的業績又出現大幅虧損,按照《虧損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規定,公司A 股股票被給予退市風險警示,假如2016 年度仍不能盈利,將面臨退市危險,公司想改變目前經營窘境,最好的途徑是融資整改,但融資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企業經營運行有序、經營業績穩定、發展前景光明,這與實際經營情況相去甚遠,為此昆明機床以身試法,通過財務造假編制漂亮的財務報表,制造繁榮的假象。
(2)內部控制失效,為其財務造假提供便利。昆明機床2016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顯示,公司2013—2014 年更換了財務總監,盡管此做法遭到部分獨立董事反對,但反對無效,這說明昆機內控機制不完善,尤其是在保持所有重大事項方面的有效性上,公司沒有遵循規范和法規的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3)外部監督不成體系,使監督職能失效。從外部監管體制機制來看,2015 年公司及控股股東在辦理重大資產重組停牌期間,未按規定及時公布公司重組等重大事項的相關信息,遭到證監會處罰,但處罰力度不夠,并未有效防止公司2016 年度財務造假欺詐事件發生,因此看來外部監管乏力。
經分析發現,昆明機床經營業績造假的手法是多樣的,主要有:
2.2.1 虛增收入
經證監會調查發現,2013—2015 年間,昆明機床虛增收入超4.83 億元,其花樣很多,包括收入提前計入、收入跨期確認、虛計收入和虛增合同收入等方式。證監會調查發現,2013—2015 年間,公司有2.58 億簽訂的銷售合同未經發貨便提前計入當年營業收入,這種做法違背了會計準則的收入確認原則。
2013—2015 年間,昆明機床共產生222 筆跨期收入確認,其中 2013 年 56 筆、2014 年 59 筆、2015 年 107 筆,涉及資金近2.59 億[1]。
2013—2015 年間,昆明機床通過虛構合同、偽造發貨單等方式累計虛計收入195 筆,共計超2.21 億元;另外,同期內公司通過單方面抬高與客戶或經銷商簽訂好的合同的價款,累計合同收入虛報210 萬元。
2.2.2 偽造物流、資金流和單據流
虛增收入是有風險的,最大的問題是無真實的物流、資金流和單據流做支撐,為了掩蓋事實真相,避免審計時發現問題,昆明機床針對虛增的收入進行表單的偽造,主要涉及物流、資金流和憑證單據流等環節。
昆明機床通過“寄售和代工”模式偽造部分銷售業務,設置“賬外庫房”為虛假交易提供物流和單據流,形成較為復雜的商業模式,掩蓋偽造票據的事實,達到虛增收入的目的。
2.2.3 虛減費用
昆明機床在虛增收入的同時,也不忘節流,通過調控員工的辭退福利和高管薪酬等手段達到虛減費用的目的。因為費用少就意味著減少了企業的成本支出,同樣也能起到增強企業經營業績的效果,而且虛減費用操作較虛增收入相對而言更容易。因為成本費用方面的虛減只牽扯到企業本身的經營管理,但收入的虛增卻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它不僅牽扯到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也與企業交易的相關方有瓜葛。
按照我國的會計準則,企業內退員工福利費應計入當期費用或負債,但昆明機床并沒有完全遵循這一原則;根據證監會的調查結論,在2013—2015 年間,昆明機床累計虛減內退員工人數283人,累計少計提管理費用2648.5 萬元,達到累計虛增利潤的目的[1]。
此外,昆明機床還在高管薪酬上動手腳,通過少計提的方法達到虛減費用的目的。昆明機床章程規定:公司高管由董事會按年度考評方案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計發薪酬,同時,財務部門也應計提相應費用入當期管理費用。但昆明機床實際并未按照年度考評結果進行全部計提高管薪酬,實際情況是公司2014年、2015 年分別少計提 100 萬元、212 萬元。
造成昆明機床財務造假事件原因是多方面的,為減少類似事件發生,建議采取以下幾點防范措施: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遵法守法的前提,政府的監管是保障,因此首要問題是完善法律法規,規范股票市場的退出機制和補償機制。退出機制是證券市場規范化發展的基礎,依據我國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業績虧損連續三年和存在經營業績造假或欺詐行為的應被摘牌,停止上市交易。資本市場是否值得投資的評判標準就是比較上市公司的優秀程度、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這就需要我們建章立制呵護好資本市場,可以參考美國的納斯達克等國外資本市場的做法,在過去三年里已將900 多家公司摘牌。根據他們的法律法規,如果股價低于1 美元,將自動退市。當然,在完善股票退出機制的同時,也應優化補償機制。證券監管部門、地方政府和保薦機構應該把好上市公司審批關,要有意識地篩選出具有科技創新增長潛力的股票,并給予持續的政策支持,使那些真正優秀的企業得到上市機會,這樣我們的市場才能成為真正值得投資的市場。
同時,應強化政府監管,對參與業績造假、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企業或個人加大監管處罰力度,從源頭上鏟除造假行為。證券監管部門要重點加強上市公司的監管,規范上市企業財報披露、資產重組等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及時性,嚴厲打擊上市公司經營業績造假、信息披露不及時或欺詐等不良行為,讓所有投資者都能及時對等地獲取相關信息,杜絕投資者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損失。
昆明機床的專業管理能力相對較弱,缺乏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2013—2014 年企業更換了財務總監,盡管此做法遭到部分獨立董事反對,但反對不起作用,可見其內部監督形同虛設,根本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公司應加強內控、監督制度建設,讓內控約束監督機制真正發揮應有的效能。
上市公司應強化內部管理,秉承經營“百年老店”的理念,樹立為投資者負責的經營理念,經營管理者要改變從自身的短期業績和經濟利益出發做經營決策,要著重考慮公司戰略性的長期發展能力,將資金投入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前沿,使企業成為“長壽企業”,讓投資者滿懷信心地持有他們的股票。
會計事務所是上市企業審計的中介機構,2013—2016 年間,昆明機床年報由畢馬威和瑞華會計師事務所負責審核,他們均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1],這與企業的實際情況明顯不符,顯然中介機構并沒有起到應有的外部監督作用。因此完善會計監督體系勢在必行,這樣可以明確職責分工、強化責任落實,有效加強會計事務所的外部監督。
中介機構對內實行項目負責制,項目負責人負責項目全過程管理,從項目前期遴選、材料準備、執行、收尾等全過程跟蹤負責,做到責任到人;對外借鑒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的監管經驗,成立專門監督機構(如美國獨立的上市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對負責上市公司審計工作的會計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進行專門監管,對他們進行年度質量檢查和特別檢查,加強對會計事務所的外部監督[2]。
應加強社會機構監督、輿論監督、個人監督,鼓勵人們對財務造假事件的揭發,揭發屬實者可獲得一定比例的獎金,從而消除造假外部環境。
綜上所述,昆明機床造假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手法也是多變的,造成的后果是嚴重的,其影響也是深遠的,不僅對公司聲譽產生影響,也對投資者利益造成損害,更會影響投資者長期投資信心,因此加強措施進行有效監管,防范企業財務造假或欺詐行為的產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