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向平
(北京市市政專業設計院股份公司山西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09)
一座城市的發展,道路在其中起到支持貿易經濟往來的橋梁作用,而且良好科學的道路規劃,也可美化城市景觀,使城市各項規劃更加有序,促進現代城市的快速發展。當前,相關單位需做好城市道路的規劃設計工作,以方便市民出行,便捷交通,促進經濟的更好建設。
開展城市道路交通設計時,會涉及諸多專業內容,各設計環節既相互獨立又存在密切的關聯,環環相扣的設計現狀,使道路規劃難度上升,復雜性增強。
道路規劃設計的系統性涉及兩部分內容:①道路規劃完畢到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該項工作需要規劃人員、業主和設計部門三者共同完成,增強道路規劃方案的可行性;②設計招標階段到竣工驗收環節,該工作應經由業主、設計部門、監理單位、施工與質檢等多部門的合作完成。以上可以明顯看出,道路交通規劃設計極具系統性。
在城市道路建設中,最先完成的一步就是道路的規劃設計工作,之后的各項工序環節均應參照設計方案完成,從中可以看出道路規劃設計的重要性,且設計人員肩負重任,方案的合理性與否,同設計人員綜合能力的高低有關,這也體現出道路規劃設計的主觀性特征。
如今城市用地緊張,在道路交通設計時,應遵循科學用地原則,參照城市實際的功能分區,合理展開交通模式規劃工作。如針對城市中的商業區,道路規劃中要考慮交通乘車問題,為公交提供方便,避免堵車情況的發生。
現代城市發展中,交通工具更加多元,道路交通已不再局限于地面交通,地下和高架交通同樣發展迅速,為市民出行提供較大便利。道路規劃設計時,需做到統籌考量,有序規劃交通空間,且考慮到城市整體美觀性,完善道路基礎設施,防止地面、地上、高架交通混亂無序,發揮有限空間的最大利用價值。
城市道路種類多樣,以通行主體劃分,城市道路包含機動車道、非機動道和人行道,具體的規劃設計中,設計人員應參照實際道路等級和功能,做到路權資源的優化配置,以建設出高效運行的道路交通,增大道路的安全系數。例如,交通性干路以機動車為主,如圖1 所示,非機動為輔,商業街側重慢行交通;如圖2所示,以人行、非機動車為主,機動車為輔。另外,還要考慮到服務的對象,如針對盲人這一特殊群體,道路規劃時就應考慮到這類人群的出行問題,以設置盲道的方式方便盲人的安全出行。

圖1 交通性干路設計

圖2 商業街側重慢行交通設計
每座城市都經歷過一段只屬于城市自身的歷史,城市的風俗人情、地理位置、風格面貌均獨具特色,不同于其他城市。在道路交通規劃中,也應順應城市自身特色,起到裝點城市,豐富城市功能的作用。如部分城市地理位置特殊,城市道路不宜設計過寬,部分城市自然景觀多樣,在道路設計中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盡量在不破壞原有綠化景觀的基礎上,開展道路設計工作。只有道路規劃設計與城市景觀風格保持一致,方可協調經濟發展,為城市前行助力。
3.1.1 近期交通管理規劃
近期交通管理規劃的期限一般以1—2 年為宜,主要以完善現有交通設施、合理組織和渠化交通為主,發揮現有交通管理效能。開展該項目管理工作,要求人們努力化解城市交通內部存在的各項矛盾,聽取市民對交通設計的反饋與建議,提高市民的滿意度。
3.1.2 中期交通管理規劃
該項管理規劃通常為期3—7 年,具體管理內容有完善城市交通結構,加入科學技術,提高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使道路管理更加高效合理。該環節管理工作側重于考量道路交通工具保有量和所占比例、出行結構比,以及公交體系現狀、道路網的構建情況、市民出行情況調查和出行方式等,以確保道路交通的高效運行。
3.1.3 遠期交通管理規劃
該項管理規劃為其8—10 年,對于部分規劃內容過多,情況特殊的項目可延期到15 年。管理內容有確定道路交通管理發展的基本政策,制定相關法規,建立智能化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統(ITMS),使道路交通發展與城市經濟相適應,為城市創造安全暢通、秩序良好的交通環境。針對大型城市,該項管理要以長遠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站在全局性角度開展管理,制定符合城市整體發展的交通管理規劃方案。
道路交通規劃設計中,同樣要圍繞安全管理展開工作,建立交通事故預防、事故現場勘察處理、緊急救援等一系列道路管理制度,防止大型交通事故的發生。
(1)編制科學的交通管理政策,該制度包括交通安全責任制、交通工具結構優化政策、機動車輛安全性能監督和環保政策、道路交通安全審計政策、交通事故緊急救援機制等。
(2)在交通管理中融入信息系統,利用先進技術構建交通安全和事故情報信息網,提升管理的便捷性與精準性,做好交通事故預防。
(3)加強交通安全的宣傳,注意該宣傳工作必須符合當地的經濟文化現狀,豐富宣傳模式,提升內容的針對性與實用性。
(4)對于道路事故多發地,實行重點管控。管理者需精準定位交通事故頻發路段,展開問題的詳細分析,之后制定具體解決策略,減少事故的發生。
(5)利用特殊裝置完成安全管理任務。相關部門可在車輛上安裝安全裝置,如車輛配備事故自動記錄儀、駕駛員異常狀態檢測儀、自動調速器和事故預警器、導航系統等,增大車輛行駛的安全系數。
為完善城市空間布局,使城市交通更加有序高效,做好交通樞紐設計尤為關鍵。如今現代城市的交通樞紐設計,包括交通布局更具集約化,換成更加高效化,優化市民的出行環境,減少浪費在道路交通上的時間,改善設施服務。
在交通樞紐布局中,應密切各功能區的銜接,這里的銜接涉及空間與功能兩個方面。所謂空間銜接,就是功能區之間設有聯系通道或公用空間,使區域間實現物理連通。功能銜接則復雜得多,不僅指一切物理連通,還指功能區之間的功能和流量的匹配。為做好上述銜接工作,必須保證交通樞紐布局更具協調性、高效性與科學性,有效聯結多種交通方式,使之既獨立高效運行,又能相互協調合作,共同為城市交通運行助力,使現代城市在運輸、物流、出行等多方面更具實力。
為彰顯現代城市道路的美觀性與協調性,還應注重道路交通的景觀設計。在該環節規劃中,要參考城市實際的文化特色,根據當地氣候、土質、地區空氣溫濕度等多方面內容開展景觀設計。景觀設計不能一味追求美觀性,還需考慮駕駛安全問題,在不干擾駕駛員視線情況下,創新景觀形式,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維護道路安全性。
城市道路的景觀設計分為三種:①對于商業服務性道路的設計;②居住生活性道路的設計;③行政辦公性道路設計。針對不同的道路區域,需采取與之對應的設計風格。更具風格特色的城市景觀,會使城市更具魅力,成為一座城市的名片,吸引外地游客前來。完善城市道路景觀規劃,這能加深觀者印象,提升城市的文化特性。
總之,在規劃中應考慮到城市整體布局風格,地區交通需求,完善交通樞紐設計,且注重道路景觀規劃,以此使城市交通更具便捷性、規范性和高效性,加強運輸能力的同時,彰顯文化特性,讓現代城市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