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開梅

主持人語
大江奔流千帆競
一江碧水,潤澤萬物。
千百年來,長江以水為紐帶,連接著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了經濟社會大系統,構成了獨有的自然屏障,宛如一條橫貫東西的軸線,連接起錦繡壯美的華夏大地,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作為中國發展的“黃金經濟帶”,長江的漲落榮枯,沿岸的富庶進步,一直為人們所關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科學謀劃,部署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為推動長江經濟帶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親自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擘畫藍圖。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對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指出,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發展潛力巨大,應該在踐行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從“推動”、“深入推動”,到“全面推動”,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長江經濟帶發展層層遞進、全面深入的規劃思路。
5年來,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這一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頂層設計一天天清晰,新發展理念在長江經濟帶得到成功實踐,伴著浪花歡騰,沿江11省市攜手并進,朝著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經濟更協調、產業更發達、市場更開放、文化更融合的“黃金經濟帶”不懈努力,催生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探索綠色發展新經驗,長江經濟帶生機勃勃——
重慶沿江區縣、湖南岳陽、湖北武漢、安徽馬鞍山等地,一條條漁船上岸拆解,昔日幾近絕跡的江豚近兩年頻頻現身,如今,沿江生態環境達到5年來最好水平。
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長江經濟帶動力澎湃——
上海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乃至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龍頭,加快向長三角地區、長江經濟帶復制推廣制度創新經驗,讓各種要素在更大范圍充分流動,形成發展的強勁動能和區域整體發展優勢。
肩負對外開放的歷史使命,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長江經濟帶齊頭并進——
上海連同浙江、江蘇、安徽三省共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同長江中游的湖北、江西、湖南,上游的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市形成東西向輻射開放帶,統籌打造長江經濟帶沿江沿海開放新高地。
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長江經濟帶活力四射——
武漢東湖高新區、江西贛江新區、重慶兩江新區等地,光芯屏端網、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在內的戰略新興產業項目、產業轉型升級項目頻頻落地。截至2020年11月,長江沿線省市持續優化新興產業布局,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均超過50%。
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延續歷史文脈,長江經濟帶詩意悠長——
長江三峽、江蘇揚州等地大力推進長江和運河沿岸修復保護,長江造就的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風采。
“成績單”的背后,是11省市攜手傾情演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區域高質量發展、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新長江故事。
2021年1月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5周年。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召開5周年之際,重慶市委黨刊全媒體(CQDK)特別推出本期專題報道,聚焦沿江11省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推進暢通國內大循環,構筑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五項任務落地落實的鮮活案例,全景式展現長江經濟帶化身祖國大地嶄新“綠飄帶”與“黃金帶”的一幕幕奮斗場景。
此次專題報道,得到長江經濟帶兄弟省市黨刊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別鳴謝: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刊物《上海支部生活》、中共江蘇省委機關刊物《群眾》、中共浙江省委機關刊物《今日浙江》、中共安徽省委機關刊物《江淮》、中共江西省委機關刊物《當代江西》、湖北《黨員生活》、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刊物《新湘評論》、中共四川省委機關刊物《四川黨的建設》、中共貴州省委機關刊物《當代貴州》、中共云南省委機關刊物《云嶺先鋒》(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