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開梅
“紅嘴鷗來了!”2020年11月初,這句話火遍了重慶市民的朋友圈。
一段時間里,在朝天門、彈子石等地的江邊,賞鷗的市民絡繹不絕,熱情歡迎這群特殊的“客人”。
重慶自然博物館鳥類專家介紹,紅嘴鷗廣泛分布于歐亞大陸,在中國東北和西北的濕地繁殖,這次長江重慶段多處水域出現的成群紅嘴鷗,是近十年在此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紅嘴鷗遷徙種群。
飛越數千公里,紅嘴鷗卻停留在重慶江面上閑庭信步、裊娜起舞。鳥與人,就這樣互相信任;人與自然,就這樣和諧共生。
這個畫面,正是重慶扎實抓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的見證。5年來,長江沿線各省市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理念,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局面。
在各省市的協同努力之下,長江沿線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長江兩岸的風景更美了。
5年來,長江大保護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真真切切地實現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美好愿景,讓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走上了“人民守護長江、長江造福人民”的綠色循環發展之路。
只要我們繼續保持持久耐心和戰略定力,把修復和保護長江生態環境放在優先位置,一茬接著一茬干,定能永葆“一江清水向東流”,更能讓一江清水綿延后世、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