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多年前,還是船工的曹光裕聽到川江號子便會下意識地一哆嗦:“號子一響,就意味著又要干體力活兒了。”那時,曹光裕還無法想象,這吆喝的號子有一天居然能登上大雅之堂。
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在重慶召開,曹光裕受邀在重慶市人民大禮堂獻唱。第一次登上大舞臺吆喝那一聲聲川江號子,當聽到全場觀眾一起“嗨!嗨!”伴唱時,曹光裕哭了。
2006年,川江號子成為重慶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0余年后,曹光裕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川江號子漸漸告別碼頭,開始頻繁登上世界舞臺。但曹光裕明白:“川江號子既要原汁原味,也要不斷創新。”
保護、傳承、創新,這是讓珍貴的文化遺產“開口說話”、讓沉睡的文化庫存“蘇醒過來”的法寶。
當下,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是長江沿線各省市的共識。經濟是長江的命脈,生態是長江的血液,文化是長江的靈魂,要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就要接續長江的文化滋養,挖掘長江文化的豐富內涵,守住長江文化的精氣神,才能鑄就長江經濟帶發展之“魂”,用我們的拼搏奮斗唱響新時代的長江之歌。
過去,弓背拉纖的纖夫一步一個腳印,拉動的不單是航船,更是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今天,駕舟踏浪的艄公漸漸老去,長江文化卻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堅信,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川江號子”,必將永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