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野
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講了一個故事:有人欠貝多芬五十個金幣,遲遲不還。當貝多芬急需用錢時,只好拉下臉向他討要,他十分傷感地嘆了口氣說:“非如此不可嗎?”貝多芬幽默一笑:“非如此不可!”后來,貝多芬有感而發,就把自己最后一部四重奏命名為“非如此不可”。其中三個人唱:“非如此不可,是的,是的,是的!”第四個人接著唱:“拿出錢來!”
貝多芬將一句玩笑變成了美妙音樂,進而又抽象成普遍真理,可謂化腐朽為神奇。 的確,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非如此不可”的事,就是必須要這樣做的事,不這樣做不行,后果很嚴重。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非如此不可”,就是在維持一種秩序,遵守一種規矩。有借有還,就是最常見的非如此不可的事,如果這一條規矩被破壞了,以契約精神為支柱的現代社會就無法運轉了。因而,懲治那些老賴絕不能心慈手軟,措施要嚴,手段要狠,不讓老賴們有任何漏洞可鉆,便宜可占。果如此,貝多芬當年也不致于像個孫子一樣地去找人討賬了,欠賬不還的反倒振振有詞成了大爺,讓人到哪兒說理去?
做官就不能發財,二者必居其一,任君選擇。這是共產黨的紀律,也是人民公仆的規矩,決不能觸犯,否則就沒好果子吃。但有人就是心存僥幸,對這一條鐵律發出疑問和挑戰:非如此不可?雖然各種紀律,條令,規則,文件都明確回答說:非如此不可!不如此就會腐敗成風,吏治黑暗,官員就會受到腐蝕,社會就沒有希望,歷史就會發生嚴重倒退。可是總有一些人膽大妄為,貪得無厭,就是要當官發財兩不誤,以權謀私,貪贓枉法,最后走上犯罪道路,成為人民的罪人,身敗名裂,萬劫不復。
婚姻中的雙方必須互相忠誠,一心一意,才能建立幸福家庭,夫妻攜手共進,這也是維護婚煙的鐵律。但有些人卻對此三心二意,胡思亂想,吃著碗里看著鍋里,不珍惜夫妻愛情,在心底挑戰婚姻底線:難道非如此不可?進而拈花惹草,偷腥沾葷,還幻想著“家中紅旗不倒,外邊彩旗飄飄”。結果東窗事發,導致夫妻反目,家庭破裂,釀成悲劇。這一個個案例都雄辨地說明,婚姻中的互相忠誠,不忘初心,是愛情的保鮮劑與防腐劑,非如此不可!
如果再往大里說,國家每年花那么多錢搞國防建設,造那么多飛機軍艦,養那么多軍隊,難道非如此不可?常有人書生氣十足地這樣發問。要回答他們也只有一句話:非如此不可!看看周邊的國際形勢,有人覬覦窺探,有人挑釁搗亂,有人煽風點火。再看看我們的對手,個個都在擴軍備戰,厲兵秣馬,一副虎視眈眈的樣子,你如果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裝備精良的軍隊,能安享今天的和平環境嗎?別忘了,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在負重前行;安居樂業,是因為有人在為你站崗放哨。
放眼社會,非如此不可的事還有很多。涵養民族精神,培育愛國情懷,非如此不可,否則中國夢就是一句空話。大搞基礎研究,大力研發原創技術,非如此不可,要不然就會被人卡脖子。勤儉節約,剎住奢靡之風,非如此不可,這么大一個國家,浪費起來很驚人,節約起來也不得了……
明人崔銑在《六然訓》里說:“自處超然,處人藹然,有事斬然,無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其中的“有事斬然”,即遇事要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因而,在那些事關國家民族命運非如此不可的事情上,諸如國防建設、黨風整肅、打擊腐敗、科技強國、教育改革方面等,我們必須斬釘截鐵地回答:“非如此不可!是的,是的,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