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庭
2022年全球將面臨主要國家供應鏈梗阻、貨幣政策拐點、各國債務高企、民生危機蔓延、地緣格局重塑、極端天氣與糧食短缺等六大風險,但也存在全球新型基礎設施加速推進、數字經濟產業蓬勃崛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正效應溢出、“雙碳”目標下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投資增長空間逐步打開等四大機遇。對此,筆者建議借用新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國際形勢研判水平,持續強化前瞻性分析和重大政策儲備,更高質量運籌國際政治經濟新變局。
一、2022年全球經濟將會出現六大風險
(一)主要國家供應鏈“國內段”大范圍斷鏈,全球供需結構恐將長時間扭曲
目前全球海運緊張局勢雖有緩和趨勢,但美英等國內“疏港—公路運輸段”供應鏈斷裂成為突出問題。以美國為例,當前占全美貨物運量72.5%的卡車運輸面臨兩大梗阻:一是卡車司機嚴重短缺,缺口已超8萬人;二是貿易戰對華集裝箱底盤加征關稅,造成缺貨。受此影響,不少店鋪擔憂“恐無貨可賣”。
(二)發達國家非常規貨幣政策接續退出,恐誘發 較大規模貨幣危機重現
美聯儲超預期轉“鷹”將吸引全球美元回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勢必會面臨跨境資本大進大出的風險。從重點地域看,不少文章認為東亞地區是首當其沖。一是中、日等東亞國家貨幣政策較美國更松,二是受日本近日推出的55.7萬億日元財政刺激計劃影響,日元將大幅走弱,甚至不排除誘發較大貨幣危機的可能性。
(三)全球政府債務風險高企,美債違約與新的毒株或成為引爆點
大規模美債違約恐將造成主要國家股市暴跌,全球債務失衡格局將進一步加劇,不少國家將面對刺激政策斷崖式縮減的“財政懸崖”困境。不排除在新的病毒沖擊下,歐洲經濟封鎖再次啟動,進而造成增長停滯,可能再次引爆“歐債危機”。
(四)疫情“后遺癥”在民生領域蔓延擴散,部分國家民粹主義風暴重燃
從美國看,疫情導致近20%的美國家庭失去全部積蓄,而億萬富翁的總財富卻猛增70%,美民眾“囤糧”“囤槍”,2022年恐爆發更大規模的“占領華爾街2.0”運動。從歐洲看,荷蘭、意大利、法國等人群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封鎖和疫苗政策,部分地區演化為騷亂。
(五)弱拉尼娜現象加劇全球極端天氣,糧食危機威脅加劇
據世界氣象組織通報,一次全球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將在2021年底形成并延續到2022年。此次拉尼娜事件將導致巴西、阿根廷大豆、玉米、咖啡嚴重減產,同時,美國糧食生產因干旱和山火而歉收。有文章認為,隨著全球變暖,未來全球極端天氣或進入“常態化”階段。
二、2022年全球經濟亦有四大發展機遇
(一)供應鏈危機暴露的基建短板將刺激新一輪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浪潮
疫情暴露出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嚴重“赤字”,2022年基建擴張將成為全球共識和新發力點。美國拜登簽署的基建法案與歐盟公布的3000億歐元“全球門戶”投資計劃,雖有與共建“一帶一路”競爭的一面,但也將加快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客觀上將加大我國對外開展經貿投資合作空間。
(二)以“元宇宙”為代表的新一輪數字產業變革將激發全社會資本投資活力
當前,數字經濟有望成為全球產業發展新的突破口,尤其是元宇宙新賽道正在拉開。雖然目前元宇宙產業仍有不少爭議,但元宇宙數字產品的創造、確權、流通、體驗等是數字經濟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部分,有望帶動數字經濟突破發展瓶頸,激發全球投資和增長活力。
(三)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將為不確定的全球經濟注入新動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建設將加速東盟及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考慮到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并率先在本次危機中呈現復蘇勢頭,協定生效所產生明顯的正面溢出效應,將為全球經濟穩健復蘇注入新動能。
(四)氣候變化領域取得更多共識催生ESG等更廣闊的投資增長空間
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是一種關注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新型價值理念和價值工具,到2020年底,全球廣義ESG投資資產規模已達45萬億美元。在“雙碳”背景下,ESG投資和發展模式有望實現較大規模擴張,并帶動全球新能源、環??萍?、碳交易平臺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三、2022年全球經濟新動向對我國影響
從挑戰來看,一是我國外貿形勢面臨一定挑戰。主要經濟體供應鏈“最后一公里”堵塞,造成美歐等發達國家“無貨可賣”、我國出口企業“有貨愁賣”,我國外貿出口向好態勢恐面臨一定挑戰。二是我國金融環境面臨“被動邊際收緊”局面。美聯儲加速“縮表”加大我國資本流出和貨幣政策收緊壓力,股市、樓市、債市、匯市承壓,“美元荒”或卷土重來。三是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上升。受國際因素影響,我國工業原材料價格普漲,并有可能加速從PPI向CPI傳導。
從機遇來看,一是有助于我國穩定主要貿易伙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進一步織密亞太生產網絡,為我國打造合作基本盤奠定重要框架。二是有助于我國搶占“疫后”全球創新競爭制高點。“元宇宙”等數字經濟新賽道為我國依托自身優勢、實現創新趕超帶來新契機。
四、對策建議
面對全球政治經濟新動向,我國宜依托智慧化理念技術管理手段,牢牢把握機遇、切實防范風險,布好自己的局、走好自己的棋,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贏得戰略主動。
為此建議,一是強化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提高出口信用保險水平,增加外商客戶信保額度,新增針對由海運等供應鏈阻塞而拉長的工廠備貨階段的保險產品。設立出口轉內銷保障支持基金,簡化出口轉內銷認證程序。二是謀劃做好大宗商品價格保供穩價。創新大宗商品儲備體制機制,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整頓市場流通秩序,打擊囤積居奇等行為,切斷向消費領域傳導渠道。三是完善應對全球貨幣政策收緊預案。密切關注美元回流走向,有效應對股市、樓市、債市、匯市等金融風險。加強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強化跨境銀行信貸管理監控和逆周期調節,防范資金大規模外流。四是積極對接數字經濟等高標準議題。對接數字跨境自由流動、本地化存儲等規則,在海南、前海、橫琴等地設立“數字經濟試驗區”提前開展壓力測試。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外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