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佳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1年拉美及加勒比地區GDP增速為6.3%,政府債務居高不下、支柱產業經濟增長不足、外貿不確定性尚存、疫情反復等問題對地區主要經濟體經濟復蘇帶來持續挑戰。綜合判斷,2021年該地區經濟仍將保持緩慢復蘇,但潛在風險點尚存,應密切關注重點經濟體經濟發展走勢,鞏固中拉經貿合作基本盤。
一、三季度以來經濟運行特點
(一)經濟復蘇有所放緩
由于全球仍處于“抗疫持久戰”階段,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仍不樂觀,經濟反彈勢頭并未持續,地區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下降明顯。3季度巴西GDP同比增長4%,較2季度下降8.3個百分點,但仍保持正增長,其中工業、服務業實現同比增長1.3%、5.8%,農業則同比下降9%。2季度阿根廷GDP同比增長17.9%,高于市場預期0.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餐飲、制造業、建筑業恢復明顯,GDP增速分別達到90.3%、84.2%和32.4%。受基數效應影響,3季度墨西哥GDP增速大幅回落至4.5%,一、二、三產業經濟增速分別為0.7%、5.3%和4.1%。2季度智利經濟同比增長17.2%,較1季度下降0.9個百分點,服務業強勢拉動智利經濟,分行業看個人服務類同比增長24.5%、餐飲同比增長86.7%、消費類同比增長29%。
(二)勞動力市場現分化,通脹水平整體上揚
據墨西哥國家統計局數據,10月該國失業率為3.9%,略低于市場預期的4.2%,為3月以來失業率最低值,較2020年同期下降0.8個百分點。2季度阿根廷失業率為9.6%,達到近兩年最低值。得益于疫情有效控制及當地疫苗接種率提升,3季度巴西失業率再次下降,根據巴西統計局數據,3季度巴西失業率為12.6%,基本符合政府預期水平。就年齡分布來看,中青年失業人口仍占較大比例。智利失業率從2季度開始呈逐月上升趨勢,截至2020年7月該國失業率已升至13.1%,高于市場預期的13%。創下1986年3月以來最高的失業率,如果下半年新冠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預計該國失業率還將進一步增長。
11月墨西哥通脹率升至7.37%,較央行3%的既定目標差距進一步拉大,創20年以來CPI最高漲幅。其中食品、交通、家具用品價格上揚拉動墨西哥物價指數上升,而住房和醫療保健通脹壓力有所下降。受外貿恢復遲緩、貨幣貶值情況加重等影響,2021年下半年巴西通脹率一直呈現逐月上升趨勢,根據巴西中央銀行數據,11月該國通脹率已升至2003年11月以來的歷史高位(10.74%),燃料、交通、住房費用均現不同程度上漲。10月阿根廷通脹率為52.1%,較上一月下降0.4個百分點,但仍遠高于央行預期的42.2%的通脹目標。11月智利通脹率為6.7%,創2008年12月以來最高增幅。
(三)外貿恢復呈現分化,外資吸引力仍不足
全球大宗商品高位徘徊,國際物流通道尚未暢通,拉美及加勒比海主要經濟體外貿發展趨勢尚存諸多不確定性。10月墨西哥進出口866.2億美元,其中出口419.6億美元,與2020年同期持平,進口446.6億美元,同比增長25.1%,主要經濟體復工復產對墨西哥石油貿易提振明顯,10月該國石油出口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05.9%,進口46.8億美元,同比增長72.8%。10月,阿根廷進出口總額121.0億美元,其中出口68.5億美元,進口52.5億美元,貿易順差16.0億美元,分品種來看,汽油、制造業中間品、農業制成品出口位居前三位,分國別看,10月阿根廷對華進口13.2億美元,位居首位,主要出口國為巴西,10月阿根廷對巴西出口11.2億美元,占總出口16.4%。11月巴西進出口總額419億美元,其中進口216億美元,出口203億美元。一般燃料、化肥和化學制品為主要進口產品,而農業制成品(禽類)、整車及纖維素占據11月出口前三位。截至11月巴西進出口總額已達到4550億美元,為2020年以來最高值。11月智利進出口額168.4億美元,其中出口84.1億美元,同比增長28.0%,進口84.3億美元,同比增長68.7%,貿易逆差0.2億美元。
利用外資方面,10月巴西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25億美元,環比下降45.6%,而上個月增加了46億美元,央行預計2021年該國外國直接投資流量為600億美元,低于疫情前691億美元。2季度阿根廷外國直接投資(FDI)流量為14億美元,較1季度減少13億美元,債務重組問題造成國際投資者對該國投資安全性的擔憂,部分跨國企業將對阿根廷投資規模進行下調。盡管墨西哥中央銀行預計2021年墨西哥吸引外資將逐步恢復,但受制于疫情反復,國際資本對墨西哥社會經濟重建能力仍持較為悲觀的態度,該國外國直接投資規模3季度再現萎縮。根據墨西哥央行數據,2季度該國外國直接投資 流量為39億美元,不到1季度的70%。2020年2季度智利外商直接投資(FDI)累計2.71億美元,相較1季度有所增長,主要吸引外資行業包括制造業和采礦業。1月至8月智利外國直接投資流量160億美元,同比增長73%,但僅為2019年同期75%。
(四)財政缺口進一步擴大,債務水平保持高位
2020年,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分別達到88.8%、102%、52.1%、33%。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巴西政府債務總額接近1.1萬億美元,而墨西哥政府債務則接近5150億美元。總體而言,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政府債務占GDP比重為17%左右,但部分經濟體債務占比遠超50%,債務負擔嚴重拖累地區社會經濟復蘇。
(五)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
疫情造成全球經濟一路下行,拉美及加勒比地區主要經濟體為刺激經濟增長,紛紛推出了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但疫情延宕造成經濟恢復不及預期,大量流動性無法合理消納造成全球“滯通脹”情況加劇,各主要經濟體就加息遏制通脹達成共識。巴西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于11月8日宣布,將基準利率上調150個基點,從目前的7.75%上調至9.25%,目前巴西基準利率已達4年多來最高水平。墨西哥銀行管理委員會決定將基準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至5%,以抑制原材料價格上揚帶來的持續通脹。智利銀行9月發布最新貨幣政策報告,認為國內經濟并未出現較大改觀,但通脹水平已居歷史高位,鑒于此,智利中央銀行宣布將基準利率提高至1.5%,用以緩解日益加重的通脹壓力。
二、2021年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經濟形勢展望
(一)經濟運行面臨的積極因素
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增加為出口創匯創造機會。盡管全球疫情仍呈存在多點暴發、區域擴散風險,但各國政府已建立起一套較為精準有效的防疫措施,各國復工復產進程有所提速,受此影響,以原材料出口的拉美和加勒比海主要經濟體外貿迎來“窗口期”,各主要經濟體出口規模均現不同程度增長。盡管當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尚存不穩定因素,但各主要經濟體仍可通過原材料出口彌補財政赤字、補倉外匯,對地區社會經濟盡快恢復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重整提供歷史機遇。一方面,疫情沖擊顛覆了很多行業的固有發展模式,互聯網和經濟的融合度進一步提升,催生出大量新業態和新產業,數字經濟因其在疫情期間的作用有望加速發展。另一方面,在疫情的沖擊下,多數經濟體更加重視醫藥物資、醫療設備、能源、高新技術的自主性和產業鏈的完備性,部分工業行業的全球產業鏈將發生重新布局,區域性的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性優勢將更加突出,區域性經貿組織可能成為未來國際合作的主要形式,拉美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也會加強。
抗疫屏障加快構建有利于當地社會穩定。目前巴西、智利疫苗接種率已經分別達到71%和84%,墨西哥、阿根廷疫苗接種水平雖仍不高,但也有望在年底超過60%。越來越多的新冠疫苗抵達阿根廷,阿根廷的疫苗庫存也越來越多,各省未投入使用的疫苗數量也不斷增加,針對支柱產業制定財政救助措施。根據泛美衛生組織(IAEA)10月初公布的數據,拉美和加勒比地區整體疫情趨緩,該機構主任卡麗薩·艾蒂安認為“疫苗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伴隨著疫情相對好轉,拉美各國經濟社會也在不斷復蘇中。
(二)經濟運行面臨的不利因素
制造業持續低迷,民眾對經濟恢復再現負面情緒。8、9、10三月,阿根廷制造業工業生產指數(制造業IPI)為133.1、133.3、130.2,盡管16類行業中12類已實現不同程度增長,但增長幅度相對有限。11月阿根廷消費者信心指數為39.7,較10月略有下降,表明當地民眾對經濟復蘇仍持較為悲觀的態度。11月墨西哥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4,與疫情期間相比有所恢復,但仍面臨原材料短缺、庫存積壓等挑戰,短期制造業難恢復至疫情前水平。近期墨西哥消費者信心指數持續保持逐月上升態勢,11月為45.8創為2019年3月以來最高記錄。巴西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從10月的51.7降至11月的48.8,為2020年5以來最低水平,經濟不確定性和利率上升抑制了巴西制成品需求。在經歷小幅增長后,巴西消費者信心指數再次出現大幅下跌,11月該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較10月下跌1.4點,表明當地民眾對巴西經濟復蘇持悲觀態度。
國內投資市場變數較多,主要經濟體陷入“通脹持久戰”。美、歐大規模流動性釋放造成全球流動性泛濫,阿根廷、巴西等拉美及加勒比海主要經濟體均出現輸入性通脹,各國貨幣購買力持續貶值,資產大幅縮水。如地區主要經濟體無法出臺有效措施遏制此輪通脹危機,早期依靠疫情貸款生存的企業,將陷入消費端需求下降、供給端原材料上升的雙面夾擊,不少企業會因此倒閉,造成經濟復蘇動力不足、社會穩定性下降。
地區疫情暴發風險尚存。縱觀2021年兩輪疫情暴發,皆由疫情防控較為薄弱的發展中國家集中地區引起(5月德爾塔病毒在印度暴發并蔓延全球、11月奧密克戎病毒在南非暴發并多點擴散)。目前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經濟體盡管已實現疫苗大范圍接種,但整體疫情形勢仍不容樂觀,特別是在美國連續出現新冠確診病例單日新增破10萬例的情況下,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主要經濟體疫情防控仍面臨巨大挑戰,如當地暴發疫情,將迅速蔓延至整個地區,屆時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疫情形勢將更加嚴峻復雜,社會經濟復蘇進程也將被嚴重拖緩。
(三)2022年經濟展望
拉美及加勒比海主要經濟體相繼制定經濟復蘇政策,希望在短期內遏制疫情,重振經濟,但隨著疫情常態化趨勢發展,各國經濟刺激政策已現乏力,加之國際環境持續惡化,地區社會經濟群體性崛起仍面臨較大挑戰。
三、經濟形勢調整背景下中拉合作建議
繼續做好對拉抗疫援助,踐行人類衛生健康命運共同體。我國對拉出口疫苗為當地構建防疫屏障,早日走出疫情泥淖起到巨大貢獻,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稱贊。建議進一步做好對拉醫療產能合作,協助當地政府建立疫苗生產車間,通過成熟疫苗技術轉讓方式降低疫苗使用成本,防止抗疫屏障延緩建立可能帶來的病毒變異風險,提升我國在當地的公信力,為疫后推動中拉經貿高水平經貿合作夯實根基。
進一步提升中拉經貿合作水平,探索建立更為多元化的經貿合作體系。目前國內生產活動已基本恢復常態,原材料、中間產品等需求量顯著增長,拉美及加勒比海主要經濟體希望借助與我建立更為牢固的經貿合作實現社會經濟復蘇。可以此為契機拓展對拉合作空間,針對其原材料、中間產品出口迫切訴求,嘗試與部分重點經濟體簽署雙邊貿易合作文件,實現降低國內成本、提升地區出口創匯能力的“雙贏”局面。
加強政府溝通,提升政治互信。新冠疫情是全球各國面臨的公共安全問題,各國需要深入合作渡過難關。未來中拉合作應以現有多邊機制為核心,在如下三個領域進一步去開展廣泛合作:建立醫學研究成果的共享機制,努力維持全球產業鏈穩定性以及構建完善的國際疫情預警體系。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外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