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樺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也是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實現交通運輸由追求速度規模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由各種交通方式相對獨立發展向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轉變,由依靠傳統要素驅動向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轉變,是新發展階段交通運輸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交通強國的必由之路。
一、正確認識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是指交通運輸在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服務、裝備制造等各環節實現高品質、高效率發展,在推動交通運輸自身產業升級的同時,產生顯著的外部溢出效益,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有力支撐交通強國、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等戰略目標實現。
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包括行業自身層面和宏觀層面兩個方面的高質量發展。在行業自身發展層面,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是指實現從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營服務、裝備制造等全產業鏈的高品質、高效率發展,在確保安全可靠運行、服務水平優質、應急保障能力充分的同時,不斷增強內在發展動力,提高財務可持續性。在宏觀層面,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是指交通運輸行業能夠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交通與資源環境的和諧發展,能夠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引導作用,促進相關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有力助推交通強國、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等國家戰略,有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具體而言,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規劃建設高質量
合理規劃、高質量建設是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通過科學規劃和管理,確保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規模、空間布局和技術結構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既適度超前發展,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必要的冗余性,避免對經濟社會發展構成瓶頸制約,且能承受、應對突發事件并實現快速恢復,又要避免交通運輸供給能力明顯過剩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在交通領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情況下,通過超前謀劃推動先進技術研發應用,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產業現代化水平。
(二)運行效率高質量
穩定、可靠、高效運行是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保障和重要體現。通過科學管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確保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穩定、可靠、高效運行,充分發揮網絡經濟,釋放運輸能力,降低運輸成本,有效滿足不斷增長和變化的客貨運輸需求。
(三)投入產出高質量
投入產出高質量是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交通建設成本高且沉沒成本巨大,隨著我國交通網絡規模逐步擴大并趨于完善,交通投資產生的各種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呈現邊際收益遞減趨勢。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就是要使同樣數量的交通投資能夠產生更大的經濟溢出效益、社會外部溢出效益、技術溢出效益,使交通建設和運營更好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更好促進經濟增長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通過交通運輸領域的先進技術研發應用推動我國科技變革和產業變革。
(四)環境影響高質量
環境影響高質量也是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在綠色發展理念下,應以更小的資源環境代價實現交通健康、持續發展,充分發揮交通建設和運營的正外部性,盡量降低其環境負外部性,形成交通與資源環境和諧共生、保障代際公平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助推我國順利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二、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特征
基于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從發展目標和結果的角度,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應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一)網絡完善,結構合理
交通運輸具有典型的網絡經濟性,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首要特征體現為交通基礎設施網規模適度、空間布局和技術結構合理,能夠有效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國土均衡開發、對外經貿發展和保障國防安全。首先,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規模適度,既能實現對國土空間的有效覆蓋和均衡開發,又避免規模過大造成運能閑置和浪費;其次,因地制宜布局交通基礎設施網,與區域要素稟賦、發展模式、人口和產業布局相匹配,網絡空間布局合理;第三,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技術結構合理,既要加快先進技術應用推動交通運輸智慧升級,又要與區域發展水平相適應,切實保障群眾基本出行需要,充分滿足多層次運輸需求。
(二)安全可靠,保障有力
新時期,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我國面臨的重大課題,交通運輸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基礎性產業,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確保安全可靠運行,發揮好戰略保障作用,為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首先,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交通運輸本質安全水平不斷提高,確保行車安全,交通事故率不斷降低;其次,交通發展韌性不斷提高,能夠預測和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必要的冗余性,提高應對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保障能力;第三,按照我國對外開放整體部署,提高與周邊國家互聯互通水平和運營組織能力,保障重要戰略物資運輸安全可靠,確保供應鏈穩定,更好支撐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三)服務優質,便捷高效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服務性行業,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提供高品質的客貨運輸服務,使旅客出行更加便捷從容,貨物運送更加高效經濟。客運方面,高質量的出行服務,能夠為旅客提供優質的“一票到底”“無縫銜接”“全程服務”的聯程聯運服務,使旅客在購(退)票、達到(離開)車場站、候車、中轉換乘、乘車等各個出行環節的都能享有高效、人性化的服務,旅客出行更加便利從容,甚至可以將出行過程作為一種享受。貨運方面,高質量的貨運服務,業務受理方式簡便、直接、快速,貨物運送快速、及時、準時,能夠為貨主提供優質的“一次托運、一票到底、一個多式聯運經營人、一個費率、一次保險、一體運輸”的多式聯運服務。
(四)綠色智能,創新驅動
與過去相對粗放式發展模式相比,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是一種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更是一種依靠創新驅動,不斷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體制機制健全,內生動力強勁的發展模式。首先,通過加強節能減排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應用、優化運輸結構等途徑,進一步推動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其次,交通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科技創新體系健全完善,關鍵核心技術裝備自主可控、先進適用、安全高效。第三,交通運輸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制度更加完備,產業組織更加合理,企業發展活力增強,交通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
(五)前后聯動,效益顯著
在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的同時,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更多地體現為對上下游產業所產生的前向和后向帶動作用,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的重要促進作用,這些都是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所產生的溢出效益。首先,通過交通技術創新,尤其是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力助推我國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其次,交通運輸與農業、制造業、旅游業、物流業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形成融合共生、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第三,交通運輸通道、客貨運輸樞紐等成為集聚物流、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重要載體,對產業集聚、城市群和都市圈空間開發產生明顯的支撐引導作用,有力助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
三、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
基于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形勢和要求,立足我國交通運輸現實發展水平和存在的不足,未來一個時期,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沿著“一條主線”、借助“兩大動力”、堅持“三個統籌”、緊抓“四個著力點”,即: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和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存量和增量、設施和服務、國內和國際,以“補齊短板、提升服務、強化創新、提高效能”為著力點,精準匹配供需關系,實現精細化、人本化供給,提高交通運輸供給質量、運行效率和發展效益,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有力支撐交通強國、科技強國、制造強國等戰略目標實現。
(一)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交通運輸戰略支撐能力
交通運輸供給不平衡、不充分,是造成供需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制約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原因所在。應按照國家關于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統一部署,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交通運輸發展突出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切入點,著力補齊交通運輸領域的短板、強弱項、固優勢,實現精細化、人本化供給,及時、充分、精準滿足運輸需求,更好滿足產業升級、產業空間布局變化、區域經濟發展、城鎮化發展、對外開放等產生的新要求,提高交通運輸戰略支撐能力,助推我國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二)以改革和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
以改革和創新為根本動力,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改革是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永恒動力,應針對當前交通運輸存在的主要體制機制問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完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使市場和政府形成合力,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交通運輸發展的質量、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創新是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動力和關鍵“支點”,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應加快核心技術研發應用,提升交通運輸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加快交通運輸組織和服務創新,不斷增強交通運輸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創新驅動交通運輸發展的新動能。
(三)統籌存量和增量、設施和服務、國內和國際之間的關系,更好服務構建國內大循環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應統籌存量和增量、設施和服務、國內和國際之間的關系,更好滿足新階段新形勢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發展等提出的新要求。
統籌存量和增量的關系,是指一方面要進一步挖掘存量交通基礎設施的潛力,提高存量設施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既有超大規模交通網的優勢,另一方面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利用先進技術建設智慧交通,積極探索布局超新型交通基礎設施,通過增量優化交通網結構和布局,以增量帶存量,以存量促增量,不斷改善交通運輸供給質量和結構,創造新供給,培育新需求。
統籌設施和服務的關系,是指在保持交通基礎設施、技術裝備適度擴張和升級改造的同時,更加重視通過運輸組織創新、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等,提升客貨運輸服務質量,大力發展新型運輸服務,進一步發揮交通運輸對產業升級、城鎮化發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等的支撐引領作用。
統籌國內和國際的關系,是指一方面要提高交通運輸對鄉村振興戰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重大戰略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鞏固脫貧成果促進鄉村振興、服務支撐國家戰略布局等方面的重要先行作用,更好服務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要加強國際通道和重要物流節點建設,有序推進境外交通建設項目,進一步發揮中歐班列戰略通道作用,積極參與國際交通合作,助力更高水平對外開放。
(四)以“補齊短板、提升服務、強化創新、提高效能”為著力點,提高交通運輸供給質量、運行效率和發展效益
當前,在我國業已形成超大規模交通網的基礎上,應以“補齊短板、提升服務、強化創新、提高效能”為著力點,提高交通運輸供給質量、運行效率和發展效益,推動交通運輸由規模擴張型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發展模式轉變。
一是以補齊短板、優化結構為導向,合理控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節奏,優化路網技術結構和區域布局。新建交通基礎設施應以補齊重點地區、薄弱環節的發展短板為導向,以優化路網結構為主要目的,避免過度超前建設、重復建設帶來能力富余和浪費,以及債務風險增加。按照需求導向、效益為本的原則,合理編制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并確定技術標準,形成能力適應、結構合理、功能互補的多層次交通基礎設施網。
二是大力完善交通運輸服務和運營模式,提高客貨運輸服務質量和效率,更好適應新發展形勢下客貨運輸需求的變化。進一步豐富客運產品,推進交通與旅游等深度融合發展,更好滿足旅客出行需求升級需要。提升集裝箱、商品汽車、冷鏈物流等專業化運輸服務水平,創新貨運新模式,延伸運輸服務鏈,推進交通運輸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
三是加快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以創新增強交通運輸發展新動能,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交通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智慧交通建設,以技術創新推動交通運輸服務提質增效,更好服務于新形勢下產業升級、城鎮化發展和人民出行需求升級需要。加快交通體制機制創新,推進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完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以體制機制創新激發交通運輸行業活力,增強發展動能。
四是促進交通運輸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著力增強交通運輸對相關產業、區域經濟的促進帶動作用,提高交通運輸發展的社會經濟效益。順應現代產業組織變革趨勢,以價值創造為靈魂,將交通運輸服務融入其他產業鏈條,以客戶需求為中心,拓寬交通運輸服務邊界,全面推動交通運輸與制造業、物流業、農業、旅游業、商貿服務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以交通技術創新和智能化發展,帶動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力助推我國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以交通通道、樞紐場站等為載體,支撐引導產業集聚、城市群和都市圈空間開發,有力助推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新格局。
(作者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運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