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歐CAI達成的背景、影響與中國策略選擇

2021-01-19 23:24:37王彥輝
中國流通經濟 2021年7期

王彥輝

摘要:中歐CAI作為比肩國際最高標準的大型經貿協定,是在全球經貿規則重構及歐盟追求戰略自主的背景下達成的,充分體現了經貿協定締結與國際經濟政治關系變化的密切關系。中歐CAI在市場準入、競爭政策、可持續發展、爭端解決機制等領域做了全面細致的規定。作為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締結的第一個大型雙邊經貿協定,在傳統議題上設立了新的標準,深度一體化議題的內容較為細化,橫向一體化議題增加了新的內容。中歐CAI對于中國參與國際經貿新規締結上具有模板價值,能夠縮小國際經貿新規締結中與發達國家分歧。中歐CAI達成有助于深化中歐經貿關系和中國制度型開放水平,為歐盟企業來華投資和中國企業赴歐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但在批準生效過程中,歐盟內部及美國的干擾會帶來較大的挑戰。鑒于中歐CAI達成后的影響,在短期內,我國要與歐盟三大機構加強磋商和溝通,穩步推進中歐CAI批準生效,以及深入研究協定中國有企業規則的內容、標準與影響,妥善處理好“商業考慮”規則的應對思路;從長遠看,我國要繼續加大國內經濟體制改革進程,進一步破除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堵點,以及利用好G20、WTO、“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等平臺和機制來不斷擴大制度型開放水平。

關鍵詞:中歐CAI;經貿規則重構;戰略自主;制度型開放;經濟體制改革

中圖分類號:F75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266(2021)07-0051-13

2020年12月30日,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hi? na- 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以下簡稱中歐CAI)如期完成談判,為中歐未來的投資合作創造了更為寬廣的市場準入空間、更高水平的營商環境支持以及更有預期的規則保障。中歐CAI談判始于2013年,7年來經過35輪的艱難談判,歷經了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諸多變化,最終能夠完成談判,是中歐雙方在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性條件下的一次大膽嘗試,給灰暗中的全球經濟帶來了一抹亮色。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締結的開放力度最大、規則標準最高的國際經貿協定,對新時期擴大我國制度型開放、全面參與國際經貿新規構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中歐CAI作為一個高水平的投資協定,彰顯了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對于我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構建和持續性的市場化改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協定的達成對于深化中歐經貿合作關系、維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也有重要價值。

雖然2021年5月20日歐洲議會以“人權問題”為借口,暫時凍結了中歐CAI議案,但這并非審議議程的凍結。7月5日,習近平主席與德法兩國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三國領導人一致同意盡快推進協定生效。協定批準雖然面臨挑戰,但前景依然是光明的。中歐CAI作為熱點問題,學界對中歐CAI的談判進程、主要內容、影響及政策協調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一)談判進程方面的研究

中歐CAI在最初談判時,只是作為一般的雙邊投資協定(BIT)來進行,隨著談判的進展,雙方一致同意擴大原有的BIT框架,最終以“全面投資協定”的形式達成了協議。江清云[ 1 ]認為,中歐CAI談判是在中國與歐盟部分成員國已經達成BIT基礎上的一種框架升級,談判的進展需要兼顧已有的BIT相關內容及中歐現有的投資合作實際。因歐盟投資自由化程度要高于中國,歐盟在談判中希望中國實現對等開放,這對中國行業開放水平及中國國際經貿治理能力提出了挑戰。為此,她認為,談判能否達成取決與中國現有的公平競爭機制的完善程度以及資本項目下的開放自由度。葉斌[ 2 ]認為,中國與歐盟部分成員國現有的BIT制度設計不能滿足中國企業對歐盟國家投資的需求,進一步細化雙邊投資規則是必要的。鑒于中歐雙邊投資自由化水平的差異,特別是在競爭機制、國有企業、知識產權、環境保護、勞工等問題上的分歧較大,雙方談判能否順利推進,取決于中國在前述領域的改革決心。曹一凡[ 3 ]認為,中歐CAI是在原有BIT框架下的制度升級,是一個綜合性、高水平的協定,也是中歐經貿關系的核心問題。中歐雙方企業界、政界對盡快達成協定充滿期待,但雙方在競爭機制、國有企業等核心問題以及開放程度上存在較大的分歧,談判過程會充滿曲折,中國政府應當利用好中歐美三方的角力關系,抓住歐盟擺脫美國想自主談判的機遇盡快推動協定的達成。

(二)中歐CAI內容方面的研究

中歐CAI內容方面的研究,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因為談判內容以及雙方的分歧度對談判進程有直接的影響。盧進勇等[ 4 ]認為,中歐CAI談判的重點問題是市場準入、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對等開放、公平競爭、強制技術轉讓等,中國對這些問題的談判策略,應在堅守底線立場基礎上,盡可能利用現有的國際規則及歐盟與其他經濟體達成的投資協定中的相關規定,提出可預期的承諾來減少雙方的分歧。另外,新舊協議的對接、投資者利益與東道國利益之間的平衡等問題屬于技術性問題,雙方之間的分歧不大。荊鳴[ 5 ]認為,中歐CAI談判中最大爭議焦點就是公平競爭規則,該規則涉及國有企業、勞工、產業政策、補貼政策等問題。同時,歐盟近期針對外資方面的法律及政策呈現保守動態,特別是《歐盟外資審查條例》的出臺,對高科技、戰略性領域的投資帶有較強的限制色彩。而中國國有企業補貼問題,在2019年歐美日三方貿易部長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對此表達了強烈關注,也是中歐之間爭議較大的領域。為此,中國應進一步厘清政企關系,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以達到趨利避害之目的。張皎等[ 6 ]認為,中歐CAI中爭端解決機制是談判的焦點問題,也是關系雙邊投資過程能否順利推進的核心問題。雖然現有的投資者與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ISDS)面臨著較大的挑戰,但中歐CAI中的爭端解決機制條款可以引入歐盟主張的投資法庭機制,但也不應該全面排斥ISDS機制,因為ISDS機制中的程序設計相對簡化,與現有區域、雙邊的投資保護協定較為契合。對于中歐CAI爭端解決機制構建而言,在引入投資法庭機制的同時,適當納入ISDS中的程序條款,提升雙邊投資爭端解決的時效性。魏偉等[ 7 ]在研究中認為,中歐CAI談判的主要內容集中在市場準入承諾、公平競爭機制、可持續性發展及投資爭端解決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涉及到雙方的核心利益。在談判過程中,爭議最大的是公平競爭機制、投資爭端解決機制這兩個問題,公平競爭機制中涉及國有企業、勞工等條款,而在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中,歐盟主張設立投資實體。最終,中歐就這兩個分歧較大的領域順利達成了協議,保證了全面投資協定的達成。

(三)中歐CAI的影響

在中歐CAI達成之前和達成之后,學者對中歐CAI影響的分析各有側重。在中歐CAI達成之前,孔凡偉[ 8 ]認為,中歐CAI將會提升中國企業對歐投資的可預期性,有助于規避歐盟部分外資規則對中國企業投資的限制。林麗紅[ 9 ]認為,中歐CAI如果達成將會提升中國國有企業的競爭力和中國在國際經貿新規制定中的話語權。在中歐CAI達成之后,張倪[ 10 ]認為,中歐CAI的達成體現了中歐雙方彼此的訴求,有助于深化中國對邊經貿秩序,擴大了中國經貿治理的轉型空間。王碧珺等[ 11 ]認為,中歐CAI在投資自由化、市場準入、競爭機制、可持續發展等問題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必將對中歐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 ment,FTA)談判,以及深化中歐經貿合作、改善中國外資管理體制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中歐CAI與其他政策協調方面的研究

中歐CAI達成后,與其他政策協調之間也存在較大的關系,甚至會影響協定最終能否生效。劉作奎[ 12 ]認為,中歐CAI的達成是美歐對華政策達成暫時默契的體現,但也充分反映了歐美之間的矛盾、歐洲自主尋求合作空間的努力,體現了中歐之間推行多邊主義的共同訴求。但是,美國依然會對中歐CAI的后續批準問題施加影響,中歐CAI能否生效與歐盟協調成員國的能力、歐盟戰略自主度及中歐互信度有密切關系。劉仁山等[ 13 ]認為,中歐CAI的達成對中國國內外商投資管理體制及相關政策也會產生影響,特別是如何協調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以下簡稱《外商投資法》)中部分條文之間的關系,這是中歐CAI生效后需要面對的問題。為此,當中歐CAI生效后,可以考慮對《外商投資法》中的部分條款進行適當修改,但需要考慮其與公司法、民法典等立法中的投資保護理念,確保中歐CAI中的條款能夠順利履行及實施。

總體而言,前述四個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也存在以下問題:第一,未能深入研究中歐CAI達成的背景及各自的動機;第二,未能深入分析中歐CAI的模板價值以及中國的策略選擇。為此,本文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重點回應現有研究中缺少的這兩個方面的問題。

中歐同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在全球貿易規則重構的背景下,中國迫切需要與歐盟締結雙邊經貿協定,以更好地在中美歐三角關系中占據優勢。對于歐盟而言,提升戰略自主性力度也迫切需要與中國發展更為深入的經貿關系。

(一)全球貿易規則重構的影響

區域性貿易體系中,除了極少數協定秉持開放主義之外,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絕大多數區域貿易協定是一種俱樂部性質的規則體系,只有協定中的成員方才能享有優惠。實際上,優惠程度越高,區域保護主義就越嚴重。并且,絕大多數區域或雙邊貿易協定具有排他性質,如提升原產地規則標準,如《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 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和《美墨加協定》(The U.S.- Mexico- Canada Agreement,USMCA)等均有嚴格的原產地規則,將非成員方的優惠基本排除。近年來,美國紡織企業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 ment,NAFTA)中的原產地規則,在紡織品、紗線等商品貿易中積累了大量的貿易順差。如今美國將該規則同樣復制到USMCA中,并提升了原產地標準,這樣做保證了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破壞了東亞地區固有的產業分工體系。東亞地區一直是北美紡織品及原料的主要進口來源地,而USMCA原產地標準的提升勢必對東亞地區紡織品及原料的出口造成影響,對中國—東盟紡織業產業鏈又產生較大沖擊。從這個角度看,具有限制作用的原產地規則會產生外溢效應,迫使中間品生產商和終端品生產商將生產工藝和環節從區域外轉至區域內。可見,貿易規則的重構正在打破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

貿易投資一直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助推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會降低全球貿易投資的頻率,同時也會限制企業優化自身資本和生產要素配置的自由,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對各國的消費、就業有明顯的影響。[ 14 ]世界銀行在2019年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中表示,貿易保護和貿易摩擦是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最主要威脅,并預測2020年因為貿易保護和摩擦導致經濟增長率至少會下降0.5%,事實上因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全球經濟增長率已下降1.5%。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2019年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中顯示,貿易保護主義對全球海外直接投資造成了巨大的負面影響,2018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 vestment,FDI)與2017年相比下降了41.2%;受到貿易保護與安全審查的影響,流入美國的外商直接投資更是下降了71%①。從理論上看,利用外資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前景,規則的改變使得投資主體喪失了穩定的收益預期,導致對外投資不斷萎縮,進而會降低全球供應鏈及技術傳播,對全球經濟的長遠發展而言負面影響是極為突出的。

當前貿易規則重構是由發達國家主導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難以在這個過程中取得發言權。隨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份額中的比重不斷增加,迫切需要取得話語權和參與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只有參與到全球貿易規則重構過程中,才不至于被邊緣化。然而,參與并非易事,發達國家主導的貿易規則越來越呈現“高標準、寬領域”的趨勢,特別是在市場準入、競爭政策、可持續發展等議題上,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分歧。“高標準、寬領域”的貿易投資規則超越了很多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水平,削弱了它們的貿易投資能力。如果要接受這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就需要改革國內經濟體制及制度。如越南加入CPTPP,按照相應的規則要求不斷推進國內經濟體制改革。越南近些年來的改革表明,融入到國際最新規則體系中,改革的陣痛是存在的,但也能夠帶來長久的制度紅利。

對于中國而言,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貿易規則重構帶來的風險是極為明顯的。具體而言:一是外需放緩影響中國企業貿易投資,貿易保護主義加大了中國商品出口壁壘,加大了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二是全球經貿規則的重構使得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更為復雜,參與全球經貿合作面臨著諸多的不確定性。三是“高標準、寬領域”的經貿規則會沖擊國內部分產業,影響就業及社會穩定。區域及雙邊經貿協定盡管自由化水平高,但生產要素只能在區域范圍內流動,而不能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及合理配置。從全球角度看,對于提升經濟運行效率作用不大,特別是區域經貿協定中原產地規則、價值鏈技術含量規則,鼓勵的是成員間的封閉一體化,對非成員方極盡排斥。在當前重要的區域貿易協定中,中國均被排除在外,進一步惡化了中國對外貿易投資環境。而中國大部分出口類企業需要靠對外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為生,有些企業為了防止在逆全球化背景下被跨國企業剝離出全球產業鏈,開始尋求向海外轉移,如近年來大量中國企業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中國企業希望能夠轉移到與發達國家簽有經貿協定的新興經濟體或發展中國家進行生產,這樣就可以將自身與訂單委托方的跨國公司處于相同自貿區內,借此來規避全球貿易投資規則重構帶來的風險。面對全球貿易規則重構的趨勢,中國如能與歐盟達成經貿協定,對于提升我國制度型開放水平,穩定中國企業對外貿易投資的預期,增強在全球貿易規則重構中的話語權,加速國內改革及經濟轉型具有現實意義。

(二)歐盟戰略自主的需要

歐洲主權、數字主權、貨幣主權等歐盟戰略自主②一直是歐盟的構想,直到最近幾年,戰略自主才成為歐盟的一項政策被列入議事日程。2016年英國舉行了全民脫歐公投之后,歐盟于當年發表了新的全球戰略報告,首次提及歐盟戰略自主的問題。在這一問題提出之后,戰略自主就成為歐盟重要的戰略追求,加強與中國的關系,也是歐盟追求戰略自主的重要體現。

第一,歐盟尋求戰略自主與歐美對華政策存在分歧及應對方式存在差異有關。美歐對華政策協調機制一致是存在的,歐盟自從1995年發表《中歐關系長期政策》以來,就將對華接觸定為對華政策的主基調,在接觸中也存在競爭與防范。美歐雙方通過跨大西洋合作機制來探討對華合作與競爭等問題,這一機制肇始于2001年,最初是以非官方的身份開展的,由美國史汀生中心與德國外交關系委員會組織美歐相關中國問題專家進行交流和探討,但這一機制時常被美國的外交政策所左右,特別是“9·11”后,美國因外交政策的改變迫使這一非官方對華機制停擺。直到2005年,歐美在解除對華軍售問題上態度不一致,雙邊正式開啟了官方性質的跨大西洋合作涉華對話機制。但是,隨著歐盟對華軍售問題的擱淺,美國外交重點轉向中東,跨大西洋涉華對華機制時斷時續。這一機制之所以不能維持穩定的關系,主要就是因為歐美在對華認知上的分歧及利益考量上的差異。美國始終認為,中國的崛起對美國是巨大威脅,中國是美國未來在全球的競爭對手,對中國的發展應當遏制。歐盟及其很多成員國并不認同美國的看法,在它們看來,中國的崛起雖然與西方利益存在沖突,但只要中國能夠融入國際社會,接受國際規則體系,中歐是可以共存的,也是可以共贏的。美國對華政策經歷了解除、沖突、遏制并最終強調對抗,美國并不希望看到一個強大的中國來威脅自身的領導地位。歐盟則希望中國是一個能夠融入國際社會并擔負其大國責任的多邊主義支持者。在應對中國崛起的策略上,歐盟雖然也有防范和競爭,但主要還是以合作和接觸為主,與中國開展密切的經貿往來是歐盟及其多數成員國所堅持的原則,這也是雙方能夠達成中歐CAI的重要背景之一。

第二,歐盟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希望與中國開展更為深入的合作。雖然美國也是歐盟的重要貿易伙伴,但美國的一些單邊主義做法使得歐盟認識到應當以自己的方式來維護自身的利益。長期以來,中國是僅次于美國的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202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因受疫情的影響,歐盟對外出口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但對中國出口保持著正增長,增長率為2.2%,而對美出口則下降了8.2%[ 15 ]。中國市場對于歐盟各國的企業而言更為重要,歐盟自然是難以放棄的。歐盟2020年GDP下降了6.1個百分點,深陷衰退危機,中國GDP增速達到了2.3%[ 15 ],是全球唯一一個保持正增長的大型經濟體。鑒于中國市場對于歐美雙方均很重要,雙方圍繞中國市場的利益爭奪也一直存在,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準入問題上雙方分歧甚大,難以調和。2020年1月中旬,中美雙方達成了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為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市場準入方面的單方優惠。但在歐盟看來,美國撇開歐盟單獨與中國進行經貿談判,為其企業進入中國市場謀求優惠在很大程度上損害了歐盟企業在華利益,破壞了正常的市場準入秩序[ 16 ]。而且,歐盟還認為,美國的這一做法是典型的單邊主義行為。因此,在歐洲企業及各成員國政府看來,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締結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是搶占中國市場的最佳辦法,也是對抗美國單邊主義的最佳“武器”。

第三,美國的對外戰略調整使得歐洲意識到與中國加強經貿深度合作是務實選擇。實際上,中美、歐美之間的投資協定談判大致是同時啟動的,中歐雙方均將美國作為經貿合作的重點方向。但在美國的牽制下,中美、歐美協定達成的動力不足,特別是特朗普執政后,美國政府的單邊主義政策立場使得美歐關系出現較為嚴重的裂痕,美歐之間的戰略互信降至歷史最低點。美國同樣也將歐盟作為戰略和貿易競爭對手,使得歐盟不得不于2016年暫時中止《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 ship,TTIP)談判。而中美投資協定談判也是一波三折,啟動于2008年,到2016年已經進行了31輪磋商,但特朗普上臺后,因美國的單邊主義立場,使得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中雖有部分條款涉及投資領域,但中美關系的倒退已成事實。中歐雙方迫于美方的立場,決定加速推進中歐CAI談判進程。對于歐盟而言,中國巨大市場及自身戰略自主能力的提升,迫切需要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締結經貿協定;對于中國而言,在中美關系緊張的局勢下,加強與歐盟的經貿合作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從某種程度上看,中美歐是全球最為重要的三角關系,在中美關系無法取得突破的情況下,能夠獲得中歐關系的穩定對于中國是有利的。歐盟為了戰略自主,提升對華自主決策度,謀求與中國的合作亦是必然。

總體而言,國家之間締結任何經貿協定或其他條約,注重的均是各自的利益追求,在利益追求中達成共識。全球高標準經貿規則重構,中國要獲得參與權與話語權,需要歐盟這樣一個大型經濟伙伴作為支撐;歐盟要取得戰略自主,不想亦步亦趨于美國,也需要中國這樣一個大型經濟伙伴作為回應。

(一)主要議題

1.市場準入。中歐CAI采用“準入前國民待遇+負面清單”模式。所謂準入前的國民待遇指的是雙方應給予對方投資者在進入某一行業或領域時享受與其國內投資者相同的待遇,即享受相同的準入條件,而不應歧視外來投資者。負面清單相較于正面清單,其涵蓋的范圍更寬,頗有“法不禁止即可行”意味,除了負面清單列舉的被限制或禁止的行業之外,雙方投資者進入對方相關行業投資無須政府審批。換言之,除了負面清單上列舉的行業之外,其他所有行業及領域在相互進入的時候均享受國民待遇。中歐雙方在負面清單之外均不能以法律法規或政策來限制投資額、營收額、股權比例、人員任命、技術研發、進出口等問題,并盡力保證對方投資者能夠合法轉移投資所得的收益,允許雙方人員進入對方境內停留和居住。就歐盟而言,近些年來加大了投資安全審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國企業的投資門檻,加重了中國企業的投資成本,對中國企業赴歐投資造成了較大的負面影響。在中歐CAI中,歐盟承諾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和制造業,特別是歐盟在《外國投資審查法》中列舉的敏感領域也加大向中國企業開放,如能源、農業、云計算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航空業、采礦業等。

就中國而言,歐盟過去多次指責中國市場開放力度不夠,與歐盟向中國企業開放格局不對等,造成了歐盟企業對中國投資落后于美、日等國家。在中歐CAI中,中國承諾在服務業、制造業等行業中以負面清單形式做出開放承諾。在服務業領域,中國承諾進一步向歐盟開放金融、環境、建筑、航空運輸、海運、醫療服務、計算機服務等行業。在制造業領域,中國承諾進一步開放計算機集成制造、汽車、新能源等領域,大幅度取消歐盟企業在華投資限制,使得中國制造業對歐開放與歐盟制造業對華開放水平基本相當。

2.競爭政策。中歐CAI致力于營造法治化、透明化及可預期性的市場競爭體系,雙方在協定中就國有企業、技術轉讓、執法監管、補貼問題、金融支持、生產標準等投資議題達成了深度共識。這是中歐CAI中的一大亮點。多年來,歐盟各成員方對中國多有指責,認為中國未能給內外資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歐盟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后無法與中國企業開展公平競爭。因此,在中歐CAI中歐盟要求中國基于“競爭中立”的原則確保歐盟企業能夠與中國企業一樣享受同等待遇,免于受到歧視,并要求中國國有企業、商業銀行、行業協會等公共機構進一步提升商業援助的透明度。實際上,競爭中立原則與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市場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國有企業改革步伐,細化了國有企業的功能分類,將具有市場競爭性且從事一般業務的國有企業完全推向了市場,與其他類型企業公平競爭;對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特殊國有企業給予一定的市場照顧和補貼支持。這種改革模式與歐美國家國有部門改革方式基本上是類似的。另外,中歐CAI中還要求中國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必須按照商業規范行事,在購買商品及服務過程中不得享受特殊待遇。這些規則對于維持國有企業、私人企業之間的競爭環境是有利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投資者的市場信心。同時,在強制技術轉讓及補貼方面也有明確的規定。中歐CAI要求禁止某些領域技術轉讓與投資進行捆綁,禁止政府部門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干預技術轉讓合同及行政機構收集的商業信息未經授權不能披露。中歐CAI要求政府部門提升補貼的透明度,同時還規定,任何一方給予投資者補貼時必須提交補貼材料并通過協商程序達成一致。

3.可持續發展。在雙邊或多邊投資協定中,可持續發展問題是近年來的重要議題。即任何締約方不能以犧牲環境、勞工健康、安全等標準來促進投資的發展,確保投資者、市場與政府之間的利益平衡。可持續發展規則包括外部平衡和內部平衡兩類,外部平衡指的是締約雙方應該保持利益平衡,即雙方促進投資的標準是一致或類似的;內部平衡則要求締約雙方應該實現本國境內經濟社會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歐盟作為發達經濟體,在勞工、生產標準、環境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在企業用工、社會責任等方面有完備的法律規范,可持續發展的內部平衡性優于中國。中國作為發展中經濟體,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標準、規則與歐盟有一定差距,因可持續發展問題引發的投資或貿易爭端通常是采用磋商的方式解決。此次中歐CAI將可持續發展規則納入其中,對于中國而言是一大突破。

中歐CAI中的可持續發展規則主要由環保條款、勞工條款所組成,雙方承諾不以犧牲勞工利益和環保標準來促進投資。在環保條款方面,中歐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具有相同的價值理念和政策目標,共識性較強,均承諾加大力度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中的義務。在勞工條款方面,隨著我國國內勞動法律體系日漸完善,與國際勞工標準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中國承諾履行已經加入的國際勞工條約中各項義務,盡快批準關于強迫勞動的國際公約,爭取早日加入其他國際勞工條約,確保勞工權利得到有效保障。

4.投資爭端解決機制。近年來,歐盟與多個經濟體達成了雙邊、多邊貿易投資協定,其中在投資領域,建立投資法院解決體系成為歐盟改良國際投資仲裁機制的重要構想,并逐步付諸實踐。歐盟委員會在2013年11月發布的《歐盟協定中投資保護及投資者—國家爭端解決機制》(Investment Protection and Investor-to-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in EU Agreements)對現有的仲裁機制進行改革,建立含有上訴機構的投資法庭解決體系[ 17 ]。2016年歐越FTA、2018年歐日EPA中就提出了建立國際投資法庭機制,分別在兩個協定的第七章、第八章中的部分條款對此做了明確規定,確立了上訴仲裁庭的組成、任期、人員資格、審理程序、議事規則及秘書處等事項。此外,歐盟還將建立投資法院的相關措施引入到TTIP談判中,使之成為投資保護水平高、糾紛解決機制創新力度大的投資爭端解決體系。

為此,歐盟希望就中歐投資爭端解決機制設立一個類似于歐盟投資法院的實體機構,以建立一個透明、穩定、有效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雙邊投資糾紛。通常而言,投資爭端有兩種類型:一是締約方就投資條款的解釋、適用等產生的法律爭議;二是投資者與東道國政府之間產生的法律糾紛。對于第一種爭端一般會通過協商談判加以解決,第二種投資爭端一般會通過國際仲裁、國內司法等方式解決,國際仲裁是目前解決東道國政府與投資者爭端的主要方式。中歐CAI中,雙方同意設立爭端解決機制的執法實體,并就法律適用做了詳細規定。中方同意歐盟提出解決雙方投資爭端可以仿照歐盟投資法庭制度來建立執法實體,以確保爭端解決的中立性和公平性。

(二)模板價值

中歐CAI談判雖然不涉及關稅減讓問題,但通過負面清單的形式來處理雙邊跨境投資中的各類制度安排,實現了與《外商投資法》中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的全面對接。這是中國首次與發達經濟體簽署的雙邊大型經貿協定,其寬領域、高標準的特征為中國以后參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提供了極具參考的模板價值。

1.傳統議題呈現新標準。如市場準入、投資便利化、技術壁壘、產業合作等傳統議題在中歐CAI中呈現出新的特征。具體而言:第一,以促進中歐貿易投資自由化為目標。雖然該協定不是自貿協定,但也不同于一般的雙邊投資協定,在市場準入方面實施的負面清單承諾能夠促進區域內的貿易投資自由化程度,也能夠為以后中歐自貿協定談判奠定基礎。第二,以促進雙邊產業合作與互補為方向。產業合作是雙邊投資協定的傳統議題,中歐CAI中的相關條款凸顯了雙方產業合作的互補要義,如歐盟為中國企業開放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中國為歐盟企業開放高端制造業、農業等領域[ 18 ]。雙邊在市場準入領域上的互補,能夠彌補中國作為發展中經濟體和歐盟作為發達經濟體之間存在的固有差距,凸顯了中歐CAI的對等性和高標準。第三,推進管理規則的一致性和透明化。如雙邊在投資技術壁壘等方面的標準要保持一致且必須經過科學論證,不能以此作為評估雙邊企業進入各自市場的技術障礙。第四,投資議題及規則方面設立了超越WTO的標準。如在爭端解決方面,重點突出投資者和政府之間的爭端解決規則,將這方面的投資爭端納入中歐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中,有助于更好地保護跨國企業的利益。另外,對投資的環保、勞工及企業責任等方面也設置了新的標準。第五,服務領域的投資也出現了新的進展。對于跨境服務領域的投資,拋棄了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確立的混合清單規則,一律采用負面清單規則。凡是負面清單中沒有被禁止即是市場準入標準。另外,除了維護國家安全及公共利益需求,對服務領域投資一律取消任何歧視性限制。傳統議題設立新標準是當前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重點內容,中歐CAI作為一項先進的貿易投資協定,對傳統議題設立了更高的標準,為中國以后參與類似的談判提供了經驗。

2.深度一體化的議題規則日漸細化。這些議題范圍廣泛,包括政府采購、競爭政策、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環保政策等,除了依據貿易及投資發展給這些議題制定了新規則之外,還對這些領域分別確立了爭端解決機制。如在政府采購方面,中歐CAI設立了透明度和反腐敗條款。在競爭政策方面,對反壟斷法律及相關措施設立了嚴格的規定。在勞工政策方面,中國承認國際勞工組織為勞工所確立的權利,還對工人的工資做了細化的規定。如中國在歐盟投資的電子商務、云計算方面的企業,工人時薪不得低于30歐元。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對保護對象、保護期限、保護措施等進行了強化,擴大了知識產權的保護范圍,特別是對藥物及生物制劑等延長了保護期。在環境標準方面,全面禁止對野生動物貿易方面的投資,投資不得損害雙邊的環境利益。深度一體化的議題一直就是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高標準議題,也是體現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水平的主要議題。中歐CAI在這方面設立了完善的細化條款,為中國國內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好地融入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提供了支撐。

3.橫向一體化議題增加了新的內容。這方面的議題范圍廣泛,包括監管合作、國有企業、中小企業、商務便利化、反腐敗、宏觀經濟政策、補貼等。在全球價值鏈重構的情況下,監管的一致性能夠推動管制的協調及標準的統一,能夠促進區域范圍內的貿易與投資。國有企業規則重構和商業援助內容擴充及標準提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國國有企業及主權基金的國際競爭力。在透明度與反腐敗方面,主要限制商業賄賂問題,并將此納入到競爭政策之中。在全球貿易規則重構過程中,發達國家將橫向一體化議題作為貿易與投資的重要規則,力求為未來的WTO改革構建新的談判進程及議題范圍,試圖繼續掌控全球貿易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在這方面,中國可以借助于中歐CAI中的橫向一體化議題的談判及實踐來提升處理橫向一體化議題的能力,為以后參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構建提供實踐范例。

(一)積極影響

基于中歐在全球的影響力及經濟體量,中歐CAI的簽署對中歐甚至是全球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個不同于傳統的高標準投資協定,對于穩固中歐經貿關系、提升中國制度型開放的力度等具有現實意義。

1.推動中歐經貿關系升級。中歐CAI的簽署是雙方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雙邊合作共贏的體現,能夠進一步推進中歐經貿關系的升級。從中國的角度而言,中歐CAI的達成凸顯了中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能力,對中國參與國際經貿新規制定話語權提升有現實意義。中歐CAI談判啟動時間要晚于《中美投資協定》,但進展明顯快于后者。其中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拓寬中國企業對歐投資的空間,為中國企業赴歐投資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就是以中歐CAI來對抗TTIP,并以此對推動中美BIT施加影響。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歐CAI的簽署,中國面臨的外部貿易投資環境有所好轉,被歐美日三方合圍的情形得到了改善,未來啟動新一輪中美經貿協定談判和加入CPTPP談判更有底氣。同時,中歐CAI的簽署,使得雙方在很多規則領域達成了基本共識,為將來的中歐自貿協定談判提供了重要的規則及共識保障。從歐盟的角度看,中歐CAI的成功簽署,使得歐盟三大機構(歐盟委員會、理事會、歐洲議會)的對外決策權得到了擴充和強化。按照《里斯本條約》的規定,對外締結自貿協定的談判權由歐盟機構統一行使,而中歐CAI的簽署是歐盟三大機構行使對外談判權和貿易規則制定權最為重要的一次實踐,為歐盟三大機構強化權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中歐CAI的達成,還為歐盟倒逼美國重啟TTIP談判提供了籌碼,一旦歐美重啟談判進程,歐盟三大機構會以此為理由從各成員國手中獲得更多的權力,如外資安全審查權、生產要素流動規則制定權等。同時,歐盟也意識到中歐CAI作為一個高標準的投資協定符合歐方利益,特別是勞工、環保、可持續發展、競爭政策等在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定中未涉及的規則在中歐CAI中得以涉及,奠定了中歐高標準經貿規則的共識基礎。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協定簽署后雄心勃勃地表示:中歐CAI為歐盟各國投資者進入遠東大市場提供了前所未有之機遇,在確保中國遵守可持續發展、透明性的規則基礎上大大拓寬我們的業務范圍和就業機會。歐盟貿易委員會表示:中歐CAI是推動歐盟企業在全球拓展業務的最大保障,我們在環保、勞工、氣候變化等方面獲得了極具約束力的承諾。德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言人稱,中歐CAI將明顯改善歐盟企業在華投資環境,為建立一個全新的貿易投資框架提供了保障。

中歐CAI的簽署不僅為中歐經貿關系深化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樣也有較大的國際影響。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雙方能夠在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情況下達成協議,共同釋放了雙方維護多邊主義和貿易自由主義的決心。這將為雙方在WTO改革等事務中加強合作奠定了基礎,也為遭受疫情影響而衰退的全球經濟加入了新的動能。

2.提升中國制度型開放的水平。當前,多邊貿易體制改革共識難以達成,區域貿易體系的地位日漸突出,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引領權已經由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所掌控,參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談判各方博弈的焦點也從傳統的邊境措施轉向了邊境內規則。USMCA、CPTPP、《日本與歐盟經濟伙伴關系協定》(Japan-EU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等在勞工標準、環境政策、競爭政策、國有企業、補貼政策、數字貿易規則等議題上均建立了較高的標準。中國要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這些議題均是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對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和持續擴大開放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面對國際經貿規則的重構以及引領權由發達國家掌控的局面,我國只有不斷推進制度、規則、標準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提升制度型開放的水平,才能夠參與其中。與單純的市場開放不同,制度型開放更加側重于與國際經貿新規接軌,更加注重于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 19 ]。作為高標準經貿協定,中歐CAI在環境、勞工、競爭政策、補貼透明度、自然人流動等規則構建方面基本上與現有的高水平經貿協定中的相關規則無異,充分體現了我國提升制度型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隨著我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中歐CAI的達成對于促進“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之間的銜接有重要意義。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進一步夯實我國對外開放的根基,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增強對各國優質資本、人才和企業的吸引力。因抗擊疫情的成功,使得我國成為當前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標地之一,為我國深化對外開放提供了契機。與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等局部開放高地相比,中歐CAI所做出的制度安排為我國持續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奠定了全面而持久的規則基礎。

3.提升歐盟企業對華投資吸引力。歐盟作為全球重要的對外直接投資主體,也是我國引資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歐盟各國有一大批領先世界的企業和極具創新力的行業,對提升我國引資水平和創新能力有較大的幫助。如德國在汽車、機械設備制造及研發等方面領先世界;法國在飛機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也極具競爭力;意大利、比利時等國家在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領域也具有優勢。近年來,雖然歐盟企業對華投資額增長速度較快,但在我國引資總量中所占的比重不高,這與歐盟作為全球主要對外投資主體的地位不對等,也與我國巨大的市場機遇不相稱[ 20 ]。商務部發布的《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0》顯示,2019年歐盟企業對華投資額僅為73.1億美元,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27.4%,占2019年度引資總額的5.2%,與2018年相比也下降了2.5%。③歐盟企業對華投資額及在我國引資總額中的占比遠低于美日韓等國家的企業,由此也說明歐盟企業對外投資有極大的增長空間。中國歐盟商會2020年發布的《歐盟企業在華建議書》認為,歐盟企業看好中國廣闊的市場,但顧慮也是同樣存在的,主要是擔心中國市場的競爭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問題。而中歐CAI的簽署及以后的生效,將為歐盟企業來華投資提供穩固的制度保障,歐盟各國企業的顧慮也可以打消。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CAI生效后對國內相關產業沖擊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大。中國在中歐CAI中所做出的市場準入承諾與我國對外開放進程基本是一致的。如我國在2018年就做出了到2022年1月取消乘用車外資控股的比例限制,以及允許一家外資企業可以在中國同時建立兩家整車生產廠。海南自貿港外商投資注入負面清單中將這一承諾提前至2021年2月。換言之,我國在中歐CAI中的很多承諾并未脫離我國產業發展實際,在汽車領域的開放承諾與汽車行業對外開放的進程是完全一致的。另外,大眾、標志等歐洲車企與上汽、一汽、東風等國內車企在技術、市場等方面有很強的互補性,在短時間內,這些歐洲車企尋求在中國獨資或控股的可能性不大。而在數字經濟領域,全球實力最強的數字企業基本上集中在中美兩國,歐盟數字企業實力有限,短期內無法對我國數字企業產生沖擊。同時,取消大部分領域外資投資比例限制,為我國本土企業尋求技術溢出提供機會。

4.改善中國企業對歐投資環境。歐盟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目標地之一。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商務部共同發布的《2019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④顯示,2019年我國對歐盟直接投資流量為106.99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42.5%,占我國當年對外投資總流量的7.8%。中國企業的投資主要流向了荷蘭、瑞典、德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家。截至2019年底,中國企業在歐盟各國的投資總存量達到了939.2億美元,與2009年相比增長了近4倍,占我國對外投資總存量的4.4%,其中在荷蘭的投資存量最大,達到了240.1億美元。盡管我國企業對歐投資存量規模較大,但也面臨著較大的波動,2012、2013、2015、2018這四年中,我國企業對歐投資流量與2011年相比分別下降了18.2%、24.9%、47.1%和13.4%。這其中除了我國有意加強了對外直接投資管制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歐盟各國市場的不穩定性在增加,投資的市場風險和政治風險均在增高,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理由的外資審查、事后處罰等影響正常投資活動的事件頻發[ 21 ]。特別是2020年以來,歐盟部分成員國以疫情為借口出臺了多項限制外資的政策,加大了我國對歐投資風險,降低了我國企業對歐投資的預期。

一旦中歐CAI生效,中國企業將能夠獲得更為公平的投資機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國企業在歐投資的穩定性,規則支撐效應較為顯著。然而,按照《里斯本條約》的規定,歐盟與其他經濟體簽訂的經貿協定不能取代成員國與該經濟體簽署的經貿協定。如此一來,中歐CAI不能取代我國與歐盟部分成員國之間簽訂的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在相同條款上,雙邊投資保護協定具有優先適用效力。另外,中歐CAI中還預留了“安全例外”條款,為歐盟制定統一的外資審查法令提供了空間。

(二)面臨的挑戰

中歐CAI尚未生效,從文本簽署到審核,再到雙邊立法機關批準及最后執行,依然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1.歐盟內部的反對。從程序上而言,歐盟委員會是歐方參與談判的主導者,但德國、法國作為歐盟兩個最大的國家,在推動協定文本簽署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協定的批準權掌握在歐洲議會手中。因為歐盟內部對于中歐CAI本身具有較大的分歧,如今,經過多方的博弈,協定本身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經貿議題,而變成了一個泛政治化、泛意識形態化的議題,協定的批準已經演變成為各方勢力博弈的舞臺。在2021年6月初舉行的一般辯論中,歐盟部分議員集中發難,并通過智庫、媒體不斷造勢,試圖阻止歐洲議會啟動審議程序。

就當前形勢看,歐盟內部的反對勢力對中歐CAI的攻擊,主要集中在人權問題和勞工標準方面。如歐洲議會對華關系代表團聲稱,中歐雙方談判的結果并未達到歐洲議會設定的人權一般標準,因為中國政府尚未全部批準國際勞工組織公約,而且沒有出臺批準的時間表,無法令歐洲議會信服。另外,部分民間組織也聯合致信歐洲議會,要求歐洲議會在中歐CAI中增加對中國更具約束力的人權保障條款,并加強條款履行的監督。2021年2月初,歐洲議會在一份涉華議案中聲稱,歐盟委員會辜負了歐洲議會的信任,未能充分利用中歐CAI談判的機遇來迫使中國政府維持香港的“高度自治”,對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并未采取實際行動。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言人表示,在歐盟對外簽署的貿易投資協定中,政治問題、人權問題應是協定的核心問題,對于中歐CAI而言更是如此。甚至還有部分歐洲議員妄稱,只有當香港、新疆的人權問題解決了,歐洲議會才會啟動審議程序。在針對新疆棉花所謂的“強迫勞動”問題上,歐盟民間組織、歐洲議會持續不斷地給歐盟委員會施壓,迫使歐盟委員會于2021年2月底在最新版的貿易議程中表示,中歐CAI只是完成了政治談判,相關條款尚可與中國繼續協商,而后續的批準工作還要看中國對市場準入、競爭政策等議題的執行情況。未來,歐盟可能會繼續讓我國批準尚未加入的國際勞工公約,甚至以此做為推動協定批準的籌碼。另外,中歐CAI并未完全解決國有企業補貼問題,可能會引起歐盟跨國企業的擔憂。

從中歐雙方設定的時間表上看,歐盟委員會原本計劃于2022年初提請歐洲議會審議批準。但是隨著2021年年初中歐關系的降溫,特別是我國宣布對歐盟相關人員及機構進行制裁后,歐洲議會的一些議員又威脅稱,如果中國政府不取消對歐洲相關人員和機構的制裁,歐洲議會絕不批準中歐CAI。不過,歐洲議會第一大黨團歐洲人民黨并未對協定發表負面言論,該黨的部分議員,如負責中國事務的溫克樂認為,中歐CAI需要翻譯為24種語言供各成員方審閱,最早也只能到2021年下半年才能啟動審議批準程序,中歐雙方依然有時間來扭轉局面,希望雙方能夠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實際上,中歐CAI的批準與國際政治形勢有密切關系,隨著中歐關系的緩和及歐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中歐CAI獲得歐洲議會通過的可能性較大。

2.美國的阻撓和干擾。進入21世紀以來,中美歐三邊關系日趨復雜,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實力的日漸增強打破了三邊平衡態勢,引起了國際秩序的變化。美國對中歐CAI的批準及生效的影響不可忽視。自拜登上臺以來,美國就一直致力于修復被特朗普破壞的歐美關系,對中歐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經貿合作保持高度關注。拜登已在多個場合表示要重啟TTIP談判,提升雙邊貿易政策的共識性。在中歐CAI文本達成前夕,美國就警告歐方不要急于達成協議,并宣稱拜登政府將與歐洲伙伴共同評價與中國的經濟關系。中歐CAI文本達成后,美國上到聯邦政府下到民間組織、智庫、媒體均表達了失望,部分媒體和智庫組織對歐盟展開了強烈的批評。美國傳統基金會宣稱,中歐CAI文本達成是中方的政治勝利,歐盟非但沒有針對中國制定行動方案,反而將協定作為獲取商業利益的工具,對歐美關系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2021年2月,該基金會繼續宣稱,因歐盟內部及外部貿易伙伴美國、印度等國家的反對,中國并未取得預想中的政治勝利。美方的各類唱衰論調在歐方內部獲得了不同程度的回應。如丹麥原首相拉姆斯森表示,中國依然是中歐CAI的勝利者,因為其成功分裂了歐美關系,并呼吁歐洲議會議員投反對票督促歐盟終止協定或要求中國重新做出承諾。事實上,歐盟對于重新修復歐美關系,在氣候變化、貿易合作等議題上尋求更大共識抱有較大期待,所以導致歐盟對華政策呈現出兩面性。2021年初,歐盟委員會主動提出擱置歐美爭議,就對華政策開展新一輪協商。在這種情況下,中歐CAI的批準及生效等問題必然會成為影響中歐關系的重要變量,也會成為美國政府離間中歐關系的目標。

在中歐CAI批準及生效之前,美國的施壓和阻撓手段是多樣的。一方面,對歐盟委員會和德、法兩大國施加壓力,煽動歐盟中小國家及歐洲議會議員的反對;另一方面,煽動歐美的媒體、智庫、民間組織甚至是企業在人權、勞工、香港、新疆等議題上制造對華不利言論,在輿論上對中國形成“合圍”態勢[ 22 ]。事實上,美國借助于跨大西洋經濟關系對歐盟的決策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這是中國需要警惕的地方。

中歐CAI文本的達成是在全球貿易主義盛行、多邊貿易體制遭到嚴重破壞情況下完成的一項重要成果。協定的內容及特征體現了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最新趨勢,也與我國持續推進制度型開放的方向是一致的。除了首次通過負面清單的形式做出市場準入承諾之外,在勞工標準、環境、國有企業、競爭公平性等焦點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為我國全面參與國際經貿新規制定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及可借鑒的范本。然而,從談判過程到文本達成,再到簽署、審議及批準,程序漫長而復雜,其中遭遇歐盟內部反對及美國阻撓是難以避免的。因此,我國應從短期和長遠兩個方面做好應對,做出更大的制度型開放的努力,持續提升制度型開放水平,為以后與發達經濟體締結經貿協定奠定制度基礎。

(一)短期之策

1.穩步推進中歐CAI批準進程。隨著我國政府對歐盟借勞工、香港等議題對華發布不實言論的機構和個人進行了制裁,歐盟內部和美國的反對力量可能會利用中國政府制裁作為借口,對中歐CAI批準進行輪番施壓,迫使我國對中歐CAI內容做出新的讓步或更具約束力的承諾。就實施看,歐盟從中歐CAI談判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政治利益,如果否定過去7年多以來的努力或是因為美國干預而延遲批準,歐盟所遭遇的損失要遠大于我國[ 23 ]。由此而言,我國要利用好歐盟不愿與中國對抗、不愿意失去中國市場的心理,穩步推進我方的審議及批準程序,力爭取得后續程序的主動權。同時,要盡快推進RCEP生效,適時啟動加入CPTPP談判,主動與美國協商重啟第二輪經貿談判。通過這些行動迫使歐盟產生推遲批準的危機感,在這個過程中,我國還應該加大與歐盟委員會的對話力度,爭取德國、法國及歐洲大型跨國企業的支持,通過他們對歐洲議會施加正面影響,減少歐洲議會批準的阻力。

2.認真對待涉及國有企業的相關規則。在中歐CAI批準過程中,歐方對勞工、人權等議題會不斷施加壓力,我國對此要有底線思維,堅決抵制以勞工、人權條款為借口的干涉內政行為。除此之外,國有企業條款也是關涉批準甚至履約的重大問題。國有企業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主體,在歐盟各國有廣泛的投資,如果不認真研究如何履行這些規則,有可能會造成雙方新的沖突。中歐CAI中對國有企業的制度安排是“商業考慮”,即要求我國國有企業按照“商業考慮”來進行貿易投資。“商業考慮”在CPTPP中已有體現(主要是針對越南國有企業),但在執行中尚未出現“商業考慮”的相關案例,如何界定或執行“商業考慮”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供借鑒。基于歐美日三方多次針對我國國有企業出臺相關聲明,通過污名化策略打壓我國國有企業對外貿易投資,因此,我國需要認真研究國有企業的相關條款及規則內涵,避免歐盟按照協定要求刁難或炒作。

(二)長遠應對

1.深化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破除“雙循環”的堵點。面對中歐CAI協定可能帶來的挑戰,繼續深化改革是應對挑戰的唯一方式。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的開局之年,我國需要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消除國內大循環和國際循環的堵點。一方面,我國要進一步加快要素市場化改革進程,解決土地、資本、技術、數據、勞動力等各個要素市場上資源錯配及資源配置效率不高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加快建立要素統一市場和交易規則,為各類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提供外部環境支持。另一方面,我國要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低端的無效供給,提升供給的質量。在此過程中,各級政府應將解決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作為經濟政策制定的出發點,統籌好經濟總量和供給結構之間的關系,強化各類各級政策的協同,從整體上提升我國制度改革的力度[ 24 ]。

2.主動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中歐CAI作為一個高標準的大型經貿協定,是我國參與國際經貿新規重構的重要載體。為了更好地推進中歐CAI的批準及生效,我國應主動對接這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不斷加大制度型開放力度。第一,充分利用好WTO、G20、APEC等全球性或區域性的國際合作平臺,以及參加的雙邊和區域貿易協定,參與國際經貿新規的協商及制定,掌握制度創新的話語權。第二,就WTO改革與歐盟加強磋商與合作,以中歐CAI批準為契機,減少雙方在WTO改革上的分歧。通過WTO改革,與歐盟一起努力推進電子商務、服務貿易等議題的多邊談判進程。第三,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啟動自貿協定談判,主動推進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第四,在自貿試驗區、海南自貿港等開放新高地就中歐CAI的市場準入、人員流動、知識產權、國有企業等規則在更多領域開展先行先試探索,為提升我國制度型開放水平積累經驗。此外,因跨境數據流動、競爭政策等成為中歐雙方難以回避的問題,我國可以考慮在中歐CAI相關規則上主動推進區域試點,為這兩個領域的抗壓測試提供樣本和經驗。

注釋:

①詳見聯合國貿發會議網站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 official-document/diaeiainf2020d1_en.pdf。

②歐盟的戰略自主指的是歐盟委員會及德國、法國等國家主張歐盟對外戰略應當自主,包括外交、經貿合作等方面要將歐盟自身利益及立場置于首位,盡量避免追隨美國立場。

③資料來源于http://swt.fj.gov.cn/zjswt/jgzn/jgcs/wzglc/tjsj/202 011/P020201123555794829525.pdf。

④資料來源于http://images.mofcom.gov.cn/hzs/202010/20201 029172027652.pdf。

參考文獻:

[1]江清云.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現狀、問題與應對[J].德國研究,2014(4):81-93,127.

[2]葉斌.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展望[J].國際展望,2015(6):117-135,157.

[3]董一凡.中歐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進展、難點及前景[J].國際研究參考,2020(9):32-35,57.

[4]盧進勇,李思靜,張晨燁.中歐BIT談判重點、難點及策略[J].國際經濟合作,2020(3):16-34.

[5]荊鳴.《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公平競爭規則:關切、安排與應對[J].中國流通經濟,2021(3):111-120.

[6]張皎,李傳龍,鄭淑琴.中歐投資協定投資者與國家爭端解決條款設計——基于條款價值的考量[J].歐洲研究,2020(2):104-123.

[7]魏偉,張欣欣,趙麗.中歐投資協定的緣起、意義和未來展望[J].邊界與海洋研究,2021(1):100-115.

[8]孔凡偉.中歐投資協定的內容、特性、達成前景及潛在影響[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14-18.

[9]林麗紅.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的問題和對策研究[D].廣州: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0.

[10]張倪.中歐投資協定助力中國多邊貿易關系提質升級[J].中國發展觀察,2021(1):33-36.

[11]王碧珺,劉曉欣.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助力高水平開放[J].中國金融,2021(3):48-50.

[12]劉作奎.《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與美歐對華政策協調的前景[J].當代世界,2021(3):24-31.

[13]劉仁山,龔文靜.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背景下《外商投資法》的解釋與適用[J].學習與實踐,2021(3):61-68.

[14]馬俊炯.全球貿易規則重構的演變趨勢及潛在風險[J].中國國情國力,2018(12):26-30.

[15]孫艷.后疫情時代中歐加強合作的內在需求、干擾因素與優先議程[J].當代世界,2020(10):50-57.

[16]仇發華,陳露,吳迪.新形勢下我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動力及趨勢[J].宏觀經濟管理,2021(2):46-50,58.

[17]汪梅清、吳嵐.歐盟主導的投資法庭上訴機制及其對中歐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借鑒意義[J].國際商務研究, 2019(6):71-80.

[18]丁純,紀昊楠.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歐盟經濟與中歐經貿關系[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0(6):31-39.

[19]全毅.區域貿易協定發展及其對WTO改革的影響[J].國際貿易,2019(11):52-58.

[20]鄒磊,王優酉.中歐投資協定:規則、影響與挑戰[J].國際貿易,2021(4):67-74.

[21]屠新泉,曹鴻宇.中歐BIT談判投資自由化問題研究[J].國際貿易,2019(9):48-54.

[22]陳志敏.中國、美國和歐洲:新三邊關系中的合作與競爭[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1):5-22,153.

[23]鄭春榮,吳永德.歐盟產業政策調整及其對中歐合作的影響[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21(1):98-106.

[24]王俊,張鈺潔,鄭卉殷.《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1-8.

責任編輯:嘉斌

The Background and Influence of China-EU CAI and China’s Strategic Choice

WANG Yan-hui

(Law School,Anyang Normal University,Anyang 455000,Henan,China)

Abstract:As a large-scale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 that meets the highes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the China-EU CAI is reach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global economic and trade rules and the EU’s pursuit of strategic autonomy. It fully reflec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clusion of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s a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China-EU CAI has made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regulations in the areas of market access,competition policy,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s. As the first large- scale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agreement concluded between China and an advanced economy,new standards have been set on traditional issues,the content of deep integration issues is more detailed,and new content has been added to the issues of horizontal integration. The EU-China CAI has a template value for China’s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clusion of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egulations,and can narrow the differences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conclusion of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regulations. The China-EU CAI will help deepen China-EU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the level of China’s institutional openness,and provide a goo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for EU companies investing in China and Chinese companies investing in Europe. 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approval,interference within the EU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bring greater challenges. In view of the impact after the China-EU CAI is reached,in the short term,China will strengthen consul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with the three major EU institutions,steadily advance the approval of the China-EU CAI,and carry out indepth study on the content,standards and impact of the agreement on Chin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 rules,and properly handle the countermeasure of“commercial consideration”rule;and in the long term,China should continu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domestic economic system,further break the blockage of the new development paradigm with domestic circulation as the mainstay and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irculation reinforcing each other,and make good use of the G20,WTO,BRI,free trade pilot zone and free trade por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al openness.

Key words:China-EU CAI;reconstruction of economic and trade rules;strategic autonomy;institutional openness;eco? nomic system reform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年人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一级黄色片网|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 精品三级网站|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精品国产网站| 免费网站成人亚洲|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波多野吉|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一个色综合久久| 99热在线只有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无码|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成人久久777777|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日韩av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精品|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日韩美一区二区|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国产成人一二三|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性欧美在线| 亚洲综合九九| 在线精品自拍|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在线| a级毛片网|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系列在线| 成人亚洲国产| 91原创视频在线|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91青草视频|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人免费在线| 欧美在线国产|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欧美性色综合网|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AV老司机AV天堂|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天天躁狠狠躁| 欧美在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