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立力 鄒曉峰
【摘 要】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部分,對穩定社會和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國中小企業數量龐大,發展迅速。資金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但融資問題日益嚴峻,阻礙著中小企業進一步發展。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包括外部融資渠道窄、融資難度大、融資成本高等。文章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成因、表現,從政府、企業、金融機構3個角度提出對策建議,以期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1)12-0004-03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大、分布范圍廣,其中傳統行業和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中小企業居多。截至2018年底,中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3 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 000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及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崗位。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在提升就業、增加稅收、推動創新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融資是決定中小企業健康和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要想中小企業在未來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各渠道資金的不斷支持。融資是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環節,企業不論處在哪個時期都會有與之相應的融資需求,并且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的融資需求也不同。在融資過程中,企業一般首選內部融資渠道,當企業所需資金超過內部融資所能提供的資金數額時就需要借助外部融資,但外部融資渠道存在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使中小企業旺盛的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融資受阻或失敗可能會導致企業發展陷入瓶頸或者直接倒閉。近年來,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很多專家和學者也在這方面進行了探討,但由于此問題具有普遍性、長期性和復雜性,依舊需要研究人員不斷探索更好的解決辦法。
1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文獻綜述
1.1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研究
陳其安和賴琴云(2010)認為,中國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很難獲得貸款是因為西部地區金融市場化程度低、擔保體系單一,大部分為傳統行業,技術含量低[1]。張瑞綱(2011)通過博弈論發現違約風險、規模弱勢、內部約束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2]。王建新等(2012)認為融資難是影響中小企業快速發展的最大因素,需要從金融體制、信貸結構、融資政策與環境方面破解難題[3]。王杰和喬香蘭(2013)認為金融體系不完善、銀企不對稱、政策配套不足、企業自身實力弱形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4]。朱軍和徐夢(2014)研究了江蘇省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發現金融機構貸款供給不足,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的問題[5]。劉志強和陳言(2018)認為中小企業因信息不對稱、融資成本高、金融制度不健全、貸款模式單一而導致融資有效供給不足[6]。此外,一些學者提出了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相關措施,魏祥?。?010)基于民間融資視角研究了重慶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認為民間融資是中小企業的重要融資方式,規范民間融資可以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提供出路[7]。楊云峰和樊豐(2013)研究了中小企業中的科技型企業,認為完善的法律法規、良好的信用擔保體系和合理的管理體制是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保障[8]。
1.2 國外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問題研究
Woodruff(2001)分析了墨西哥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認為中小企業因自身實力弱、運營風險大,大型銀行更傾向于給大型企業貸款,中小銀行機構可能更適合開展中小企業貸款[9]。Berger和Black(2011)研究了美國中小企業的融資情況,發現大部分中小企業的貸款是由大型銀行批準的,這些大型銀行為60%以上的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支持,這一觀點與許多學者提出的小銀行更有可能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的理論背道而馳[10]。此外,國外學者也研究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有效建議,Mulaga(2013)研究分析了企業規模、企業年齡、信息可得性、企業成長性等企業特征是否顯著決定中小企業使用外部融資的情況,以及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在使用外部融資方面是否存在差異,結果表明,企業規模、信息的可用性和企業成長顯著決定使用外部融資的效果,而企業年齡和行業在決定外部融資的使用方面并不重要,所以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時,應從企業具體情況出發制定不同的干預措施[11]。Reuben(2012)認為中小企業最大的挑戰是資金短缺,地理位置、行業、規模、年齡等企業特性會影響債務融資,所以中小企業經營者應提升自身吸引力刺激貸款人,同時政府也應該為中小企業貸款給予優惠,為給中小企業貸款的銀行給予補助[12]。
面對全球普遍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現象,國內外學者試圖從理論和實際等多個角度對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和解決融資問題的對策進行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由于國外金融市場的發展已經比較成熟,國外學者的這些理論解釋對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主要立足于我國的基本國情,結合我國金融市場實際,探討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表現、成因及對策,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和完善我國融資體系提供借鑒。
2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表現
2.1 外部融資渠道狹窄
中小企業融資方式主要包括外部融資和內部融資。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具備一定的盈利能力,原始資本剩余充足或資金需求量較小時,可以通過內部融資滿足一些經營資金需求。當企業處在發展初期(比如種子期或創建期)時,原始積累薄弱,自身流通資金或利潤較少,或者當企業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它需要的資金數額超過企業本身能提供的資金數量時,就需要尋求外部融資。外部融資主要包括向銀行借款、證券市場發行股票或債券、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等。但是,中小企業資產和股本總額小、盈利能力弱,無法滿足資本市場上市的嚴格限制條件,并且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發展緩慢且不成熟,所以中小企業還是以銀行貸款作為主要的融資方式,外部融資渠道可選擇性少。
2.2 融資難度大
中小企業在經營規模、盈利能力、財務信用、抗風險能力方面都不如大企業,所以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金融資源會傾向資產實力雄厚、經營規模大、盈利能力突出的國有企業或者規模以上企業。同時,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高,政府制度和內部治理完善,融資市場更活躍,融資效率更高,與發達地區相比,受政府制度、融資政策、信用評估與擔保等因素的制約,不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的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融資難度更大。
2.3 融資成本高且獲得額度少
中小企業融資成本主要包括利率融資成本和非利率融資成本。利率融資成本高,金融機構在識別中小企業借款風險時希望用高利率覆蓋可能面臨的高風險;非利率融資成本(如擔保費、評估費、咨詢費等)也高,當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同時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款時,雖然同一筆貸款的交易成本相差不大,但是中小企業經營狀況、財務信用、抵質押擔保等各方面資質不如大企業,所以相較于大企業,中小企業獲得的貸款額度少,單位交易成本更高。
3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成因分析
3.1 中小企業規模小,風險高,抵押擔保實力弱
中小企業自身經營規模小,生產設備單一,技術水平低,核心競爭力弱,因此缺乏抵抗經營風險和化解信貸風險的能力,破產率較高。同時,由于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自身的實物資產不夠雄厚,固定資產占全部資產的比例并不突出,所以在貸款時不能充分提供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需要的有效擔保物作為抵押,其抵押擔保實力較弱。雖然目前有許多專門的擔保機構可以彌補中小企業無擔保物的不足,但是擔保費用無形之中增大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3.2 中小企業與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信息不對稱
中小企業與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會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主要表現為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因中小企業非公開、非透明的經營和財務信息而無法評估中小企業大量的貸款需求,從而導致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面臨將貸款發放給資質不好的企業。道德風險主要有兩個表現:一是中小企業為了能夠評估成功,可能會在財務審計方面更改其真實的財務報表;二是中小企業在成功拿到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款項后可能會改變合同原先約定的貸款用途,由此增加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放貸風險。
3.3 中小企業信用評估及擔保體系不健全
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起步晚,全社會的征信數據規模和質量還不成熟,并且出于我國信息安全的監管考慮,避免信用數據資源泄露給第三方,大部分數據被政府相關部門掌控,從而形成信用信息孤島。此外,我國目前缺乏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專業、權威的信用評級機構及可供相關部門或機構查詢的企業統一信用查詢系統。雖然我國建立了一些可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業務及再擔保業務的貸款擔保機構,但是其經營模式和具體的運作缺乏適用性、規范性和科學性,不能滿足中小企業貸款的擔保需求。
3.4 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較少且金融制度存在結構性缺陷
我國目前仍然是以傳統的銀行業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機構較少,并且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機制存在諸多不足,不能真正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服務于中小企業的機構需要在政府強有力的引導下進行創新和改革。雖然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以主板、中小板、創業板、股轉系統和區域性股權市場構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但是其嚴格的上市限制條件主要還是惠及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很難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金融制度仍然存在一定的結構性缺陷。
4 對策建議
4.1 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建設,增強抵抗風險的實力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是在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制約下形成的,但內部因素是根本因素,即中小企業整體素質不高,不論是在經營管理還是資產實力方面都比較弱,信用信息方面的完整度和真實度不高,并且可抵押的資產匱乏,經營風險高,無法給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充分的信貸資質條件,銀行或金融機構出于成本和風險的考慮往往會拒貸或惜貸。因此,中小企業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從組織管理、財務制度、人力資源、創新潛力等方面增強融資能力。一是構建現代化的組織結構,提升財務制度的透明度和真實性;二是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的同時保障企業職工的各項福利;三是推動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企業的技術水平決定了企業未來發展的潛力,技術水平高、核心技術雄厚的企業在融資時更能獲得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青睞。
4.2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一是健全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當發生違約等融資風險時,對于資金借貸方和擔保機構等融資參與者都能形成強有力的法律約束,同時對違法違規者進行嚴厲的處罰,讓中小企業融資過程和模式更加法律化、規范化;二是通過財政補貼、降低稅負、政府補償等政策優惠降低中小企業的資金壓力,特別是對科創型企業應該給予更多的科研補貼和項目經費;三是整合中小企業在各個系統的信息,通過建立統一的網站披露企業全面、準確、實時的信息,提高融資時的信用評估效率;四是由政府牽頭推動中小企業、金融機構、擔保機構協同合作,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前后一整套的服務與方案。
4.3 增加服務中小企業的金融機構,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一是鼓勵各地方設立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中小銀行或金融機構,支持銀行或金融機構實行差異化經營,針對中小企業的自身情況和市場需求推出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靈活化的貸款機制,通過政策引導推動這些銀行或金融機構到各縣區設立服務網點;二是鼓勵中小企業風險投資基金的發展,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引導和培育專注于中小企業市場的風險投資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援助;三是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中小板和創業板應從中國國情出發設立有利于中小企業融資的發行上市標準或條件,同時要發展債券市場,對于發展潛力大、技術水平高的科技型企業增加股權融資通道,為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提供多元化的平臺。
參 考 文 獻
[1]陳其安,賴琴云.中國西部地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1):141-143.
[2]張瑞綱.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動態博弈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1(6):74-76.
[3]王建新,曾萬平,歐陽力勝.新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難困境及破解對策[J].地方財政研究,2012(5):48-52.
[4]王杰,喬香蘭.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及對策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3,27(10):123-127.
[5]朱軍,徐夢.江蘇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J].宏觀經濟管理,2014(2):77-78.
[6]劉志強,陳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J].學習與探索,2018(8):149-155.
[7]魏祥健.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對策——基于民間融資視角的分析[J].財會月刊,2010(6):39-41.
[8]楊云峰,樊豐.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其對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3,31(2):94-97.
[9]WOODRUFF C.Firm finance from the bottom up:microenterprises in mexico[C]//Conference on fin-
ancial markets in mexico,organized by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 reform at stanford university.2001(11):1-28.
[10]BERGER A N,BLACK L K.Bank size,lending technologies,and small business finance[J].Jou-
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35(3):724-735.
[11]MULAGA A N.Analysis of external financing use:A study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Malawi[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3,8(7):55.
[12]REUBEN.The impact of firm characteristics in ac-
cess of financing b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tanzan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2,7(2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