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香山小學 毛姣影
當前新課標對小學各學段的閱讀量做了具體的規定:第一學段不少于5 萬字,第二學段不少于40 萬字,第三學段不少于100 萬字。可見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法,而閱讀能力的培養更關系到語文能力的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升。葉圣陶先生曾說:“養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是語文教學“懸著”的“明晰目標”。
從葉圣陶先生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出閱讀教學應真正體現“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會學”的重要思想。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全面提高,促進學生潛能和素質的發展,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在這樣的深刻認知下,筆者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方面進行了探究,花心思,花功夫,期望讓閱讀走進學生生活,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孩子愛上閱讀,將學會愛的方式,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可是現如今,社會上涌現出許許多多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形形色色的,各式各樣,學生該如何進行選擇呢?為了學生能清晰明了地知道哪些書籍可以讀,哪些好書值得一讀,我針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生活經驗在各個學期推薦了閱讀書單,讓學生的閱讀有了明確的方向。如四年級閱讀書單:
有了閱讀書單,明確了讀的書籍,那怎樣在平時的過程中扎實有效地開展呢?我給孩子們制定了閱讀記載本,記錄下每日的閱讀及思考痕跡,閱讀積累的痕跡,讓學生的閱讀有跡可循,讓學生的閱讀浸潤在時光中。

?
真正的閱讀是一種習慣,如黃庭堅所說: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則對人言語無味。讓學生真正養成日日閱讀的良好習慣,還需要學生家長的積極配合。
我召開家長會,傾聽“拜讀名師名家對話閱讀”的內容,讓家長在意識上真正認識到閱讀對于孩子的學業、心理、精神成長的重要性,同時也邀請班級中在閱讀方面優秀的家長做經驗介紹。
思想上意識到了還遠遠不夠,要真正讓家長在行動中身體力行,我開展了家庭書屋建設、每日家庭讀書時、一周家庭讀書日等活動,從氛圍的建設到家長的陪伴,在此基礎上開展共讀探討,展示成果,評比班級書香少年、書香家庭等活動。
在“六一”兒童節,結合學校舉行了“快樂六一 我為劇狂”活動,為了編出最精彩的劇本,配上最應景的音樂,做出最精美的服裝與道具,學生們熱情高漲,趣味盎然。
在元旦來臨之際,學校開展了“慶元旦迎新年”經典誦讀活動。學生們盛裝打扮,吟誦著古今的經典,遨游在詩意的河流,激蕩著心中的情感。
在母親節之際,學校舉行了“媽媽,寫首小詩說愛您”活動,讓閱讀走進學生的生活,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在世界讀書日,教師獎勵閱讀優異的學生,讓學生安安靜靜地讀書,讓思想與思想碰撞融合……
活動的開展既展示了學生的閱讀成果,又推進了學生的閱讀;既是對閱讀所得的交流,又是對閱讀的深層次或者是多維度的思考。因而,班級中開展了“最美親子閱讀照”、班報征稿、共話——《 》、“好書我推薦”“小小易書會”“班級讀書沙龍”“我最喜愛的名著人物”“小寶貝大講壇”“故事爸媽進課堂”“空中文學課堂”……
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兒童閱讀在孩子生活中起著重大作用。童年讀的書可以讓孩子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從小培養學生愛讀書,愛讀好書,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一件大事。那么在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對孩子產生巨大誘惑的當下,怎樣讓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
教師可讓學生堅持釘釘群中每日打卡,以打卡來督促缺乏自覺性和克制力還不夠強的孩子,以外在的約束來促進內在的習慣養成;班中成立書友小隊,每日利用午間開展半小時的讀書活動;每節語文課前利用兩分鐘時間傾聽孩子閱讀書籍中的精彩片段,師生每月共讀一本書,教師引導孩子走進書中世界,共品書味,共享書之盛宴;激發孩子強烈的讀書熱情,讓學生逐漸意識到無閱讀則生活無味。
葉圣陶曾說:“凡是好態度和好方法,都是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一輩子受用不盡。”在老師的引領下,在家長的支持配合下,孩子會一直走在閱讀的旅行中,沉淀自己的內心,審視并修正自己的言行,讓書之魔力牽引孩子健康成長,讓閱讀成為孩子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