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思沁(嘎瓦)
皮雕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從科爾沁草原向人們走來,保留皮革語言的同時無限向外延伸,并在雕刻、塑造自身藝術和靈魂的基礎上發展。雕刻與敲打能夠給予皮革不一樣的審美,賦予其更好的生命,雕刻的深淺、刀法的運用、敲打的方法都會帶給人不同的視覺體驗,產生不同的美。浮雕藝術和皮具充分結合的藝術手法稱為軟浮雕,是當前民間藝術的活化石。相關歷史材料證明,皮雕藝術最早源于原始人的狩獵活動,人們在獲取肉食后,將帶毛的獸皮曬干,用來遮蔽身體,進而后續不斷擴大用途,發展為當前的裝飾藝術品。皮雕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得到了深度傳承、保護、發展和創新,從而衍生為現代各種創新使用的皮雕藝術,花紋圖案多樣,能夠渲染出鮮艷的色彩,所以在藝術范疇領域內脫穎而出。
如今,LV、Gucci等國際大牌皮具手袋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在國內外不斷興起,令時尚界人士魂牽夢繞。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在周朝就出現了皮革制品和專門的研究機構。先秦時期,在手工藝專著《周禮·考工記》一書中詳細記載了皮革制作甲胄工藝,為后世典范。唐代是我國皮雕藝術發展最為發達的時期,它汲取了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采用流暢刀線與精細雕琢來刻畫裝飾圖案,使作品線條精美細膩,色彩富貴艷麗,極富立體感,具有唐代宮廷貴族所特有的雍容華貴的藝術魅力,能夠反映出當時皮雕藝術的先進性。對皮雕相關文獻內容進行深度研究,發現內蒙古是皮雕工藝的故鄉,最早在4世紀末的柔然就已經出現了皮雕藝術,到了遼代和蒙古汗國時期已經相對成熟。皮雕歷史在中國源遠流長,只是由于戰爭等多種因素,皮雕工藝在我國從起源到興盛最終走向了衰落,直至進入21世紀,皮雕工藝才重新開始發展。皮雕藝術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上的發展十分先進,文化和技藝推動了行業的深度發展,值得人們借鑒和學習。
其實,公元前1450年,埃及最早發現皮革的加工。據考古資料發現,最古老的皮革就是皮帶鞋,是王族所使用的最高級的裝飾品之一。古希臘羅馬時代后,對羅馬文化的深度研究得到了相關線索,發現意大利古都龐貝城曾有皮革廠專門為人們制作衣料等相關日常用品。到了中世紀之后,歐洲的工會制度逐步發展,制造業產生了同業工會,此時皮雕技術更上一層樓,出現了多元化刻花和壓印技巧,皮雕這一技術也被有效運用到書本中。11—15世紀后,中國和波斯相繼出現了比較豐富的皮革藝術,并且出現了壓印和雕刻等皮革藝術制作技法,最早是由阿拉伯人將此項藝術傳入了歐洲各個國家。16世紀到17世紀,以意大利為主的文藝復興時期到來,皮革工藝被有效融入繪畫的裝飾中,為其發展帶來了一定價值。18世紀后,皮革制造行業的崛起推動了皮雕的深度發展,并出現了機械類制造皮革工業的器具。皮雕就是運用刻刀和印花工具在皮革上進行敲擊打壓,雕刻出不同凹凸層次的紋飾和樣貌,從而創造出滿足人們視覺的多元化圖案,帶給人們不同的視覺體驗。皮革制作工藝由歐洲傳入美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引入了日本。
皮雕自身的特點直接決定了其未來市場發展走向和價值,皮雕藝術造型生動逼真、色彩豐富、線條柔和,通過各種藝術工藝程序,能夠產生浮雕效果,凹凸有致的畫面形成了一種強烈的沖擊,也使人產生不同的體驗感,加上多元化色彩的搭配,能夠帶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是古老傳統文化藝術和現代皮革工藝結合的新型產物[1]。關于皮雕的選材,往往要求質地緊實,不同的皮革能展現出風格迥異的魅力。一般而言,羊皮柔軟細致,多半用作皮包或服飾配件;豬皮堅厚,常用作手提袋及一般皮件;而牛皮具有細致的紋理和毛細孔,其柔軟及強韌的特性是皮雕材質的最佳選擇,但不是所有的牛皮都可以作為皮雕的材料,最上乘的選擇是優質黃牛頭層植鞣革。關于皮雕的工具,不得不承認工具的質量直接影響了皮雕作品的效果。無疑,若要追求高質量的皮雕作品,高級的工具是必需的。同理而言,皮具制作亦是如此,不得不說,皮雕產品無論在工藝制作、工具、選材、工期各個方面的要求都相當高。
皮雕具有質感,不同皮雕作品不但能夠展示出皮雕師自身的精湛技藝,在皮雕工作開始之前,還要做好材料選擇、保存工作,由于皮雕對材料的要求十分苛刻,很多皮雕師在選擇材料時都是選擇完整的牛皮,但雕刻時只使用中間完整的皮料,要求十分嚴格,所以才使得皮雕作品質量很好,皮子是有溫度和呼吸的,通過不斷雕刻和打磨,轉變其溫度,給予皮雕更多生命活力,才能夠塑造出人們滿意的作品。皮雕使用的時間越長,它的光澤度越好,使得皮革材質自身輕盈華貴的特征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從而成為藏品中的新星。與此同時,皮雕還具有高貴典雅的特質,整個創作周期比較長,對工藝的要求較高,可以說皮雕都是精品。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競爭逐漸激烈,藝術價值逐漸凸顯,相信在未來發展中會有更大的升值空間[2]。皮雕行業在科爾沁草原上進行了有效傳承、發展和創新,人們一直將工藝致力于創新提升方面,在眾多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看到了希望,如今我國不但給藝術作品提供了更多展示的機會,而且注重培訓學員,相信在人們的努力下,皮雕行業將會越來越成熟,市場將會越來越大。
由于皮雕工藝在內蒙古科爾沁草原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所以在我國得到了高度認可,皮雕市場在我國逐漸崛起。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當前基于市場不夠完善的情況下,投資者應保證經濟回報,強化信心,推動皮雕行業的發展,有效研究皮雕藝術和文化,做好知識傳承和藝術發展工作,不斷研究和實踐,做好皮雕藝術學習工作,保證人們能夠通過學習這門藝術,自食其力[3]。
皮雕《醉草原·韻》
皮雕《醉草原·戲》
1.深度開發產品種類
由于當前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想推動皮雕行業的發展,那么就要對其工藝品、日常用品等進行深度開發,可以借助皮雕制作壁掛擺件、皮包、錢包等多個類型,并且制作不同款式、多個系列的工藝品以及日常用品以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與此同時,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保證皮雕走進尋常百姓家[4]。
2.培養新興力量,打造完整產業鏈
注重培養皮雕新興力量,皮雕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需要更多新興力量進行繼承和學習,從原材料的培育、選擇,制作工藝的學習等多個層次進行,努力打造成完整的產業鏈,為皮雕產業培養更多熱愛藝術的年輕人,保證皮雕行業能夠更好地發展,為其提供更大的技術支持,同時還能夠提高社會人員就業率[5]。
3.創新皮雕銷售市場
開設皮雕藝術工作室,專門接受個人定制的皮雕產品,愛好者也可以直接參與到批量制作過程中,在皮雕市場引領下,有機會親自實踐操作,動手制作個人喜歡的皮雕皮具,注重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和思想,從而保證皮雕藝術具有更多生命活力[6]。
皮雕工藝是一項發展歷史悠久的技藝,不但能夠展示出雕刻師精湛的藝術,還具備獨特的文化內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先祖們辛勤勞動的智慧結晶,在科爾沁草原上得到了深度傳承和發展,作為后人的我們也要做好保護工作,有效傳承,將新型思想融入其中,不斷推動皮雕產業的發展[7]。當然,推動皮雕行業更好地發展就是做好傳承工作,通過宣傳傳統手工制品,保證家喻戶曉,同時還要培育更多手藝人,將傳統工藝技術和現代科學技術充分結合起來,開發和挖掘出更大的市場,體現出深厚文化價值的同時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保證皮雕產業能夠從實用性轉變為觀賞性,從而拓寬市場,推動行業發展[8]。
皮雕《陽光》
總而言之,皮雕藝術通過不斷傳承和發展呈現出今天的樣貌,所以需要追尋皮革語言的外在表現以及外延的無限可能,在不斷雕刻和敲打下塑造出更適合的藝術靈魂和價值。浮雕藝術和皮具的充分結合可以推動產業的發展。皮雕行業自身價值從古代一直傳承到現在,值得人們借鑒和學習。新時代需要重點分析,借鑒國內外皮雕技藝,有效融入現代化工藝技術,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熱愛皮雕技藝的愛好者,推動皮雕行業深度發展,不斷拓寬皮雕市場領域,從而可以帶動我國國民經濟、文化和政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