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出少昆
《空像》
傳統文化資源在當代雕塑創作中的轉化應用,是雕塑藝術現代化創新的重要內容。雕塑藝術作為文明發展的藝術延伸,其承載著歷史發展的腳步與痕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雕塑藝術發展緊緊跟隨時代步伐,從傳統雕塑藝術逐漸蛻變為現代化雕塑藝術,并且獲得的認可越來越多。雕塑藝術的現代化發展,涌現出很多優秀雕塑藝術家,他們積極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雕塑藝術中,為人們呈現出更多現代化雕塑藝術形態。尤其是民族文化的應用理解以及國際大藝術發展形勢的判斷,豐富了雕塑藝術文化模式。
傳統文化資源的形成,經過歷史發展與不斷推演,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元素,其中涵蓋多元化的思想文化。文化元素被世人所認同,體現著文化精神,同時傳統文化元素也是民族利益的形象。傳統文化資源的元素存在多種形態,符號、文字、風俗等都屬于元素內容。傳統文化元素近些年在越來越多藝術設計中呈現,其文化價值得到最大程度挖掘[1]。
傳統文化元素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傳承性
傳統文化是對歷史發展的傳承,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古埃及以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是古老文化發展的重要依托,但是除中國外其他文明古國文化皆逐漸暗淡,甚至毀滅殆盡。從這方面可以看出,我國傳統文化具有傳承性特點。
2.動態性
傳統文化元素的另一特點為動態性。傳統文化在不斷發展中積極創新發展,跟隨時代發展步伐,堅持做到與時俱進。如《離騷》或者胡琴等都擁有千年的歷史,但是并沒有被遺忘,甚至在很多方面皆有應用,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國設計元素的重要部分[2]。傳統文化不斷進行動態創新,努力融入現代化審美中,這些都仰仗于傳統文化元素的動態性特點。
傳統文化發展為現代藝術提供了很多雕塑材料,如火藥、陶瓷以及現代化特點的不銹鋼材料等。經過歷史長河的不斷沉淀與洗禮,傳統文化發展積累了更多經驗。陶瓷器作為重要代表,從初始制作一直到冶煉鑄造的興起應用,隨后四大發明的出現,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藝術成果。傳統文化在現代化藝術發展中越來越受到關注,并且加快與國際文化融合的速度。作為文化載體,青銅器以及火藥等,承載著文化傳承的重任。
火藥、陶瓷等都是文化代表性雕塑素材,其中擁有近千年發展歷史的火藥,每逢新春佳節以禮花等形態寄予人們的美好期望以及佳節的歡慶。火藥以其獨特的文藝屬性佇立于藝術形態中,這也為雕塑的藝術創造帶來更多啟發。蔡國強《火藥》雕塑作品中,將火藥的歷史發展厚重感以及文化傳承、創新充分展現出來。火藥在點燃的一瞬間歲月的沉淀與文化的延續被升華。但是在設計中將火藥燃燒痕跡充分放大,如此展現出更鮮明的設計感,瞬間爆發與消失,給予視覺上的震撼。這是對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換[3]。
不銹鋼材料在雕塑藝術中的應用,以現代化材料將傳統文化以特殊形式呈現。大多數雕塑以石頭或者木料等材料為主,通過雕塑材料將傳統文化呈現。但是在設計中還要注重立體感、空間感,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效果。每一個雕塑作品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都要注重虛實結合。不銹鋼材料的雕塑,為了更好地呈現出傳統文化特點,將其中的主體、陪襯等以更鮮明的層次感凸顯出來。實體的展現,講究實實在在,《空像》這一雕塑作品中,將主體、陪襯之間的虛實充分結合起來,以實際的東西體現雕塑的特點,將設計主體通過底座、與主體完美結合,做到雕塑設計的標新立異。
陶瓷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融入雕塑中,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陶瓷在傳統文化發展中,從質地以及設計形態與空間控制等方面將民族文化不同意識形態呈現出來。陶瓷同樣是文化的特定載體,這些都為雕塑提供更多藝術挖掘。
雕塑與傳統文化相互促進與發展,通過雕塑對傳統文化加以傳承,通過傳統文化豐富雕塑設計。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元素眾多,以適當的方法將傳統文化中的元素進行提煉,并且完美地融入雕塑作品中,突出雕塑設計的中心主題,取得更理想的設計成果。傳統文化中的藝術元素符號,經過概念化造型處理,如佛像造型或者古建筑設計等。在傳統文化中的佛像造型不僅造型設計十分飽滿,整體形態體現出溫潤和平,將本土文化的獨特形態充分展現出來。這些傳統文化元素都是歷史的發展沉淀,經過幾千年的淬煉,最終形成常見的佛像造型以及相關文化元素。佛像文化元素融入雕塑造型中,結合雕塑藝術設計需要,將其科學轉化設計,從而產生特殊的雕塑藝術元素。佛像元素在不斷發展與傳承中,受到其他宗教的影響,逐漸朝著中國世俗化方向轉變。尤其是儒家文化的影響、民間風俗的變化等,為雕塑藝術設計貢獻更豐富的造型元素。
在傳統文化發展與元素的融入基礎上,對傳統雕塑理念進行創新,現代化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的融合,這個過程中出現很多繼承矛盾與沖突。傳統文化多以嚴肅的形象展現,但是藝術設計不能單純依靠嚴肅實現,隨著社會價值觀的轉變,雕塑藝術更注重對現實問題的呈現,通過爭論性的設計,將雕塑藝術家的設計理念進行展示,引觀賞者深思。例如,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雕塑理念融合下的假山造型設計,與佛像等傳統文化元素不同,假山造型的傳統文化元素沒有過多的人工痕跡,并且也不存在社會文化烙印,更多的是大自然的獨有特點。我國著名四大玩石中的太湖石,以千姿百態、形態各異而文明,因其產生的源頭為太湖,所以稱之為太湖石。將太湖石與雕塑藝術相結合,不僅是對大自然的尊重與崇拜,更是對雕塑藝術發展的創新。綠色園藝中經常應用到自然景觀的雕塑作品,通過藝術家的設計、結構的規劃,凸顯雕塑的通透性。
展望的《假山石》雕塑作品,采用現代化的雕塑材料不銹鋼,設計內容以假山石為主,古代園林文化與現代制作文化的融合,相互之間的矛盾與文化結合,更鮮明地凸顯出雕塑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轉化契機。人與自然之間一直是對立共存的,在《假山石》雕塑中將大自然更直觀、突出的呈現,作品本身向表示的矛盾、對抗等立意被充分表達。不僅如此,也將都市化發展、傳統文化傳承等關系通過雕塑的方式進行闡述。傳統文化在雕塑中的轉化應用,不僅是觀念化地處理,更是引人深思的表達。尤其是城市化發展的當下,快節奏生活方式下人們忽視了傳統文化元素的意義。雕塑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豐富了人們的藝術生活,幫助人們緩解生活疲勞,時刻進行思考,擺脫簡單重復、乏味的生活方式。
綜上所述,傳統文化元素在雕塑藝術中的應用,是雕塑藝術現代化發展關注的重點,同時也是對雕塑再現問題解決的關鍵。傳統文化具有傳承性與動態性特點,傳統文化元素的有效提取,為雕塑藝術設計提供更多創作靈感,并且還能夠將傳統文化以直觀的形態呈現出來,讓更多人了解熟悉。對于傳統文化而言,單純的傳承并不能實現其價值,通過雕塑藝術的形態,更能夠展現出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同時也為現代化藝術發展提供更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