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炳鑫,張可嘉
(1.寧津縣水利局,山東 寧津253400;2.山東金儀水務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250000)
寧津縣水資源嚴重短缺,用水高度依賴外調水,可利用的客水資源量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用水需求,加上境內的河流、渠道連通性不足,且地處德州市引黃末梢、缺失高標準引水渠道且引水線路過長等不利條件,導致引水困難的問題長期存在。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一直采用通過超采地下水來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導致在寧津全縣范圍內形成地下水超采區,全縣面臨著區域水資源供水需求增加、地下水壓采以及對水資源生態環境綜合保護的多重壓力。由此,構建科學合理的現代水網系統是治理和解決寧津縣水資源問題的關鍵所在。
寧津縣屬海河流域,漳衛新河與馬頰河水系。境內主支流有漳衛新河、寧津新河、寧南河、寧北河和朱家河5條主要河流;有李士固干溝、曹塘干溝等控制流域面積在30 km2以上的排水干溝20條,另有寧津水庫、大柳水庫、小店水庫3座小型水庫;引提水泵站132座、節制閘27座。
現有東、西兩條引黃路線:東線自德州市李家岸引黃口,途經德州市齊河縣、臨邑縣、樂陵市、陵城區等縣市區,由寧津縣柴胡店鎮西葛勇閘入寧津縣境內,引水河道長達120 km;西線自德州市潘莊引黃口,途經德州市齊河縣、禹城市、平原縣、德城區、陵城區等縣市區,由寧津縣大曹鎮穆莊閘入寧津縣境內,引水河道長達150 km。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江水分水口位于魯北干線六五河上、引水閘位于舊城河入口處后通過舊城河輸水入馬頰河,經躍豐河—寧寨溝—李士固溝—銀家溝—寧北河一線提水入大柳水庫。
寧津縣境內的河流、渠道連通性不足,且寧津縣引黃灌區分東、西兩大塊,東部引黃灌區屬德州市李家岸引黃灌區,西部引黃灌區屬德州市潘莊引黃灌區,引黃過程相對獨立,受引黃條件限制缺乏豐枯調劑作用。今后,隨著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順利實施和推進,寧津縣也可引調一部分長江水。即便如此,全縣可持續利用的客水資源量遠遠不能滿足當地用水需求,地下水超采問題仍無法得到徹底解決。
寧津縣受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的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年際變化較大,汛期水多易澇,非汛期干旱缺水,加上境內的河流、渠道連通性明顯不足,枯水期生態需求得不到滿足,斷流現象時有發生;豐水期,洪峰過程又不能發揮分洪、滯流、補源等功能,不能有效地利用洪峰過境及境內的雨洪水資源,更不能有效改善水生態環境。通過構建現代水網系統促進雨洪水資源向地下補給,恢復地下水位、改善地下水環境,提高河流生物多樣性,從水量和水質兩方面改善水環境,是區域生態修復的重要手段。
寧津縣現代水網系統構建可以概括為十六個字:四橫五縱,三庫兩源,一環一湖,供補兩暢。
“四橫五縱”是指4條東西向河流與5條南北向渠道相互連接,構成全縣骨干水網。其中,“四橫”自北向南分別為寧北河、寧津新河、寧南河以及朱家河;“五縱”自東向西分別為李士固溝、賴向安溝—李家岸引黃地下水輸水渠、大田溝—魏家溝—路莊溝、張菜溝—寧南輸水渠、曹塘干溝—李八卦溝—史殷溝—保店溝—陵寧輸水渠。
“三庫兩源”是指由引黃水、引江水通過大柳水庫、寧津水庫和小店水庫調蓄,經水廠凈化后利用管道向各鎮(街道)供水。而且,引黃實現東西線聯合調度,提高調蓄水庫充庫條件。隨著水庫管理的日益規范,全縣生活、生產供水將更加有保障。
“一環一湖”是指寧津新河、路家干溝、寧南河、寧南輸水渠形成環形水系,將寧津縣城區圍繞起來,成為重要的水生態景觀廊道;康寧湖與寧南河緊緊相依,成為城區群眾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康寧湖也成為環城水系生態用水的重要調蓄水庫。
“供補兩暢”即通過河流、渠道以及溝道,將漳衛新河、寧北河、寧津新河、寧南河、朱家河等與分布在各鎮(街道)鄉村的坑塘連接起來,積極引蓄雨洪水資源以及引黃、引江客水資源,既可以增加農田灌溉覆蓋范圍,也可以促進地表水回灌地下水,實現供、補兩利。
利用相互聯通的水系,將主河道洪水向支流、輸調水渠道分解,并利用河道和低洼地、坑塘等實現蓄洪和滯洪以延長行洪歷時,以此達到降低洪峰流量、保障行洪安全的目的。
實施東、西兩大供水單元的連通,結合引黃條件實現動態調劑。利用和完善全縣輸水網絡,按照優水優用、高效利用等原則進一步實施黃河水、長江水、地下水、地表水、再生水等多水源、多用戶的優化調度,極大地提高了區域供水保證率和供水效益。
加快地表徑流在水系連通工程中的流動,促進區域生態修復。促進雨洪水資源向地下補給,特別是向地下水超采區補給,恢復地下水位、改善地下水環境;水體的流動有助于自身的凈化,結合人工濕地、特定水生植物培育等將進一步改善水質,提高生物多樣性。
水環境的改善為廣大群眾提供了親水、愛水、戲水的有利條件,以城區為核心,依托水利景區建設,打造環城生態水系,把控制建筑物作為節點建設成人們休閑的場所,從而擴展水系連通工程的景觀休閑功能。
結合水系連通工程及區域水網運行管理需要,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利工程的建設運行等更加高效,從而促進實現全社會用水總量的控制和用水方式、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寧津縣以自然水系和水系連通工程為基礎,通過組織實施骨干河道治理、河系連通、水系生態修復、水利信息化等任務,構建現代水網系統可有效地分洪滯洪、強化供水管理和調度、增強水系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展水系景觀旅游休閑、促進水系管理升級的目標,有效地解決寧津縣水資源嚴重不足、地下水資源嚴重超采、供水主要依賴引黃以及水系連通不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