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維,劉巧梅,王瑞典
(聊城市位山灌區管理處,山東 聊城252000)
位山灌區始建于1958年,1962年停灌,1970年復灌。設計灌溉面積36萬hm2,控制聊城8個縣(市區)90個鄉(鎮)的全部或大部分耕地,是黃河下游最大的引黃灌區,是確保聊城農業豐產增收的重要基礎設施。近年來,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安全生產管理方面,位山灌區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通過強化安全監管,落實安全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制度建設,加大安全投入,不斷完善安全生產條件,逐步形成了水利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做到了有效防范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但是,在監督管理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安全隱患較多,達不到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建設要求,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位山灌區每年實施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具有規模大,投資多,項目類型多,標段多的特點,部分參建單位特別是施工企業,設置的安全生產組織機構人員與真正參與施工管理的人員不相符,比如項目經理和技術負責人不能按合同要求駐任在施工現場,常駐施工一線安排部署工作的可能還不在組織機構名單內,專職安全員的工作也是由其他管理人員代辦等,不嚴謹的管理體系,必然會造成項目管理過程中對一些安全生產制度、職責的落實流于形式,甚至出現被動、拖拉、應付、推諉的現象,起不到保障工程項目安全實施的作用,同時也給安全生產監管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等制定存在滯后問題,由于灌區節水改造項目不同的標段各具特點,而且大部分同一標段包含多項施工內容,要求的安全生產一系列制度、措施方案也不盡相同,編制起來要求高、內容多、專業性強、工作量大,制定出來的制度看著應有盡有,卻不一定能夠落實;措施方案等沒有聯系工程實際,完全起不到指導項目實施的作用;應急預案也是內容空洞,沒有可操作性;安全生產措施不一定得到有效實施,考核也可能流于形式;部分專項施工方案沒有經過認真編制和論證。
首先管理層面做不到按照規定足額使用安全生產費用,造成安全防護設施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實,安全生產得不到保障。其次現場施工人員由于自我保護意識差,即便企業發放了保護用品,也做不到規范使用。
資質較高的施工企業都比較注重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注重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現場比較規范,存在安全隱患相對較少,也能隨時做到排查整改,施工秩序較好;有的施工企業卻不重視施工現場,施工現場混亂,物料隨意擺放;腳手架不設置安全防護網;危險區域沒有警示標識或警示標識不醒目等,施工現場存有較多的隱患風險點,發生事故的幾率特別大。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規定:建設工程項目的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市場日趨規范,位山灌區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各項保障措施逐漸得到貫徹落實,很大程度地確保了建設項目建成后能達到安全生產條件,實現了建設項目本質安全和安全生產關口前移。但是,在監督管理的過程中,也發現了灌區部分水利工程在“三同時”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而灌區部分建設較早的渠系建筑物,建設標準較低,安全設施不配套,后期也沒有得到完善,存在周圍缺少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識的問題;還有一些近年剛建成的建筑物,雖然配套建設了部分安全防護設施,但是依然標準不高,防護不到位,同樣起不到安全防護的作用。
首先甄選信譽好的招標代理機構,嚴格招標程序,嚴把資質審查關,從源頭上杜絕借資質或圍標現象的發生;針對現場實際管理人員與投標文件、合同、機構設置等不相符的現象,要求施工企業做出書面承諾,并列入施工合同專項條款,做出明確的處置規定,便于監管人員在管理過程中做到有章可循。嚴格審查各參建單位安全生產組織機構設置情況,實行備案制度,并定期督導檢查各級安全管理人員職責落實情況,要做到把各項職責落到實處,而不是掛在墻上或放在檔案盒里只用來應對檢查。
各參建單位在安全生產費用管理制度中應明確安全費用使用、管理的程序、職責及權限等;施工單位應制定安全生產費用使用計劃,按規定及時、足額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確保專款專用,確保安全設施到位,確保防護用品齊全,符合規范。建立安全生產費用管理臺賬,每一筆費用的支出,都由監理及相關監督人員核實后現場簽字確認,簽字程序不嚴謹或防護設施達不到規范要求,不允許結算。
針對部分施工企業在安全生產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存在較大差距,造成施工現場混亂,存在較多安全隱患方面,各監管部門要加強檢查和監督管理,采取召開安全生產例會、參觀樣板工程、下整改通知書等方式,要求施工企業從思想上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下大力氣規范施工現場,做到安全警示標識齊全、防護設施到位、臨時用電規范、物料存放整齊、加工區整潔有序等,施工現場達到安全施工和文明施工的要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避免事故發生。
嚴格監督灌區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落實情況,針對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總體開工方案、開工前安全條件確認和竣工驗收六個階段,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規范管理,要求每一個環節和過程都要符合安全標準的規定,特別要結合水利工程特點和所處外部環境、地理位置及今后的運行要求等,進行實地考察,充分論證,科學設計,嚴格按照規范施工和驗收,并做到與生產設施同時投入使用。真正實現安全設施“三同時”制度的貫徹落實,堅決杜絕建設一項工程,帶來一批隱患的現象發生,確保水利建設項目安全運行。
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項目的實施,依然是位山灌區近期一項重要工作,在做好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的同時,各級單位要充分認識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原則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切實加強水利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增強安全生產意識,提高安全生產管理水平,轉變安全生產管理理念,規范安全生產管理秩序,創建安全文明施工現場,消除事故隱患,確保灌區建設項目平穩有序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