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尚義縣財政局
目前,全球化經濟正呈現出日新月異的發展變革,促使各地金融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基于當前形勢下,金融行業已經升級轉型成為多維度發展行業,隨時接受著社會各界的考察和檢驗[1]。因此,與之相關的各項工作也應深入、扎實的開展進行,如此才能保障地方政府財政治理能力的安全,為其提供相對穩定的金融環境,從而幫助地方政府制定的相關政策得以高質量實現。
我國變革創新傳統制度的速度效率,已經無法充分順應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這就對地方政府財政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促使地方財政隨時接受著社會的考驗。鑒于此,相關人員應深刻感悟當前發展形勢,重視形勢發展的問題所在,密切結合國家現有政策制度,借鑒先進、科學的治理理論知識,鼓勵社會力量、人民群眾積極主動參與到地方財政治理工作中,深入剖析來自各界的聲音,從而有利于更好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另外,地方政府在進行決策時,需要以國家相關制度為基準,以此實現約束行為的目的。其次,地方財政治理能力要想實現變革,應深入探究與社會、市場的對接過程,找出弊端,及時改正,以此幫助地區整體經濟,實現穩定、健康的增長[2]。
目前,深入剖析地方政府財政管理能力,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治理效率仍需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不難看出,這是因為國家在貫徹相關政策時,沒有強化政策和制度的落實力度,促使地方在展開財政收支工作時,尚未有效提升收支能力,導致已經順應緊跟時代發展需求,使財政治理效率低下[3]。再加上內外部形勢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受收入下降和支出增加的雙重影響,財政收支缺口將繼續擴大,這必然會導致對提高赤字、增加債務的需求。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大部分來自中小企業。另外,在地方財政收入中,很多地區依賴于土地出售資金。因此,現有制度對于當前的地方財政來說,還不足以充分提升財政治理能力。地方財政如此情況下,應做到及時跟進思維,強化自身的整體辦事水平與能力。
表1是XX市2016-2019年的公共財政預算收支情況,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快速上漲,只有及時完善現有的制度政策,才能保障嚴格管控地方財政治理能力。
我國針對稅收制度進行創新變革的時間,還是從1994年展開相關工作,在原有基礎上將中央財政與地方稅收進行相對的調整,將原有地方政府“收入主要在中央”,調整變革為“相關支出向地方財政進行轉移”,雖然這樣帶來了不小的便利,但也促使在發生問題時,地方政府與中央沒有充分明確自身的責權,而現有的相關制度也無法順應當前現狀。雖然經過不斷調整,能保障在短期內實現“五五分成”,以此幫助地方政府緩解一定的財政壓力,但是長此以往,并不能在本質上,將這一現狀徹底完善,促使地方財政面臨著“雪上加霜”的困境。地方政府財政始終徘徊這種經濟怪圈內,使其日益形成了不健康的發展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壓抑了財政治理能力的提升。地方政府立足在上級財政資金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拉低了地方財政的上漲速度,如此無法有力保障地方財政的良性發展。
在金融行業有句行話講到“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這個道理對地方財政同樣適用,地方財政部門首先應積極完善內部員工的綜合素養,為地方財政部門建立夯實的專業人才儲備,不斷豐富部門的人力資源,為財政部門提供新鮮的血液力量[4]。在強化內部員工的同時,地方政府也應針對現有員工,以及財政治理能力實際情況,設計出科學、先進的動態分析評估制度,通過制度的規范,提升地方財政治理能力。打造符合自身情況的財政預算制度,加大財政監督力度,將各種潛在的地方財政風險進行有效管控,只有不斷完善地方財政各項規范制度,才能幫助地方政府建設出具有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財政保障體系。地方政府可調控財政指標,并在指標基礎上,將指標賦權,以此開展評估工作,保證評估成果客觀、準確。良好的財政評估體系,能為地方財政管理部門提供相對健康、穩定的發展環境,對地方政府具有較大的現實意義[5]。

表1 單位:億元
地方政府是實現各地域有效運轉的基礎力量,而地方財政是輔助政府治理社會、保障社會有序運轉、將職責有效滲入的重要經濟力量。只有實現地方財政規范性發展,才能進一步完善地方法治現狀。鑒于此,開展地方財政治理工作時,應以我國法治精神為核心基點。具體來講,地方財政應依據國家財政制度,深入剖析當前的立法范圍,完善原有的預算編制、財政審批、調查監督等內容,進一步明確政府、社會、市場等組織機構自身應盡的職能義務。其次,還要對審計、財政等工作加大治理力度,深刻優化自我財政監管、中介組織監管、社會組織等,有效調整他們彼此之間的聯系,以此打造出高質量的地方財政治理能力管控機制。
首先,地方財政部門應針對事權和支出情況,打造相應的現代化制度,以此管控財政資金支出,保障資金能充分發揮使用效率,并不斷落實事權,從而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其次,地方財政應加強管理財政支出的“公益性”原則,針對納稅人情況打造利益表機制,通過此種方式收集整理納稅人實際的稅收意愿,從而實現幫助納稅人與國家形成良好、和諧的關系。另外,地方財政在日常工作中,要保證財政使用的公開透明性,進一步變革預算公開機制,從而實時監督稅權工作,推動公共產品的質量有效提高。最后,在出現政府財政問題時,要采取嚴格的財政問責手段,通過問責制度來約束用稅權利的責任范圍。地方財政應站在行政責任的基礎上,構造全新的責任體系,要求權責對等,強化政府的預算執行力度,以此保障在法律規定范圍內,完善稅收使用情況[6]。同時,地方財政要緊隨科技發展的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建設現代化的稅收制度,利用現代化科技,建設適用自身的現代稅收系統,通過系統軟件,實現在線管理、實時監督地方財政收支情況,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要求內部員工按照稅收制度,做到及時改正。
綜上所述,地方財政要緊隨當前的發展形勢,建設出現代化的地方財政體系,以此推動國際整體財政體系實現不斷推陳創新。由此可見,地方政府的財政治理能力尤為重要,應利用各種科學手段不斷強化治理能力。筆者相信,經過廣大同仁的共同努力,定會推動我國整體經濟在國際市場中占據有利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