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旺
(湖南省兒童醫院后勤保障部,湖南長沙 410000)
在《醫院后勤院長實用操作手冊》中,對醫院后勤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職責指出主要為管理、保障和服務3 個方面。《醫院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指南》中的觀點表明,醫院后勤管理是指醫院的后勤工作、基本建設、財務工作、總務工作及物資設備的總稱,它包括衣、食、住、行、水、電、氣、物資耗材等方面。醫院后勤管理的觀念、工作方法及內容也需不斷地更新變化,傳統的醫院后勤管理工作相對于現在迅速發展的醫療服務水平及醫患人員的需求下顯得比較低效,因此智慧后勤服務平臺顯得尤為重要。智能化管理系統服務于醫院后勤,為醫院的設備安全運行、能源管控提供精益保障,建設醫院設備管理系統和綜合監控系統,優化醫院的后勤作業與評價系統,提高后勤管理數據基礎規范。
醫院智慧后勤綜合管理平臺是以能耗監管平臺為基礎,同時集成各后勤業務管理系統,包含的內容包含6 個方面,即智慧后勤綜合管理平臺數據中心,能耗監測系統(用電能耗監測系統、用水能耗監測系統,用天然氣能耗監測系統),設備管理系統,一站式服務系統,醫廢管理系統和外包業務管理系統。綜合管理平臺數據中心要求接入醫院的能耗數據,后勤設備臺賬,包括服務器、磁盤陣列等硬件設施搭建、并設立綜合展示大屏。能耗監測系統具備身份驗證、電子地圖信息、數據采集、數據上傳、數據存貯、能耗數據實時監測、圖表顯示、自動統計、報表管理、指標比對、能耗信息統計公示、節能分析等功能。設備管理系統包含對各院區各機房的視頻監控、電子巡更及設備工況實時監測系統,達到設備檔案管理、無人值守、遠程運維、巡檢管理、設備運行工況及故障報警等功能。一站式服務系統是借鑒國際標準化服務管理體系和標準,結合醫院后勤服務工作特點和管理需求,利用先進的軟件開發工藝和技術,達到將醫院各院區后勤服務管理實現流程化、標準化、信息化的精細化管理的目標。醫廢管理系統可通過信息化平臺,達到醫療廢物可追溯管理,實現(收集、轉運、交接、稱重、統計、數據上傳)目的,同時通過信息化做到成本分攤,醫療廢物減量化,降低支出成本,最終達到從產出到轉運符合醫療廢物管理規定,隨時管控、防止丟失,使上級主管部門或領導實時通過外網或內網,實時查閱醫療廢物入庫出庫數據變化。外包業務管理系統包含對醫院所有外包業務、項目進行合同管理、考核管理,對重要資料進行存檔、上傳報表等。
該智慧后勤服務平臺的基本特點包含角色權限管理,綜合報表工具,數據管理,系統日志等功能。系統所有業務功能模塊都基于統一的登入口,對接醫院的人事管理系統,根據醫院的職工進行權限分配,可以靈活的對人員所屬的角色進行權限劃分,滿足醫院的分級管理要求,系統平臺可根據醫院要求自動生成日報、周報、月報等類型的統計報表。
某醫院是該市的一所重點三甲醫院,傳統的后勤服務模式已不能滿足醫院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傳統的后勤管理工作技術落后,手段傳統,無信息化,管理難度大,物業服務不透明,甲乙方關系評價不客觀,各個系統獨立存在,缺乏統一規劃與互聯互通。所以需要考慮醫院的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及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作為院領導的決策層的需求進行風險管控、資源調配、以結果為導向。醫院管理層主要指后勤總務、設備物資、人事財務的具體負責人的需求,負責日常管理、溝通與協調及監督考核。執行層包括各后勤班組及各科室專干需求為輔助指導日常運行,提高工作績效。服務對象的需求希望溝通順暢,響應及時,處理問題妥當,為業務的正常進行提供有效保障,為各臨床科室的成本核算提供數據支撐。可以理解為決策層想省心,管理層想省事,執行層想省力,從而達到全院后勤運營省錢的目的。
該醫院目前后勤管理困局面臨著醫院建筑復雜,人員密集大、運營壓力大,設備能源種類多,后勤基礎薄弱及外包多、管理難等眾多問題。醫院建筑承載醫療工藝,功能復雜橫跨多個學科,且建設年代跨度大,基建資料不齊全,限制性場所多(如手術室、ICU 等),危害性場所多(如放射科、感染科等),保障性場所多(如配電房、空調機房、鍋爐房等)。隨著醫院規模的擴大,又是特殊的公共場所,社會關注度高,社會影響也大,伴隨而來的醫院人員(病人、家屬、醫護人員、行政后勤人員、社會人員)密集,構成復雜,流動頻繁也是一個主要問題。該醫院各類后勤專業復雜,缺乏統一管理,且信息化程度低。后勤職工普遍存在老齡化、低學歷及缺少專業職稱的情況,機電運維一線員工專業性不足。外包公司多,管理難度大,后勤社會化外包比較普遍,物業行業準入門檻低,競爭激烈,低價取勝,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服務人員薪資低,流動大,專業差,缺少科學的評價體系監管工具。
第一階段,確定后勤服務平臺框架建設,建立好能源管理模塊及設備信息化管理模塊,對醫院各分類分項能耗采集點進行設計和智能采集設備安裝改造,基于醫院核算和管理需求進行能耗建筑和業務維度的能耗模型設計,對分類分項能耗數據進行采集,完成能源管理系統建設,工作的內容包括分類分項能耗采集點安裝改造、能耗數據采集和系統集成、建筑和業務維度的能耗模型設計、能耗管理系統建設和集成告警系統建設。完成后勤資產和設備管理體系建設,對后勤的空間、設備、物資進行系統化管理,建設后勤的運行管理的信息化,實現后勤運行管理的KPI 和BI 分析系統建設,完善能源管理體系,根據數字字典完善設備信息,做好系統對接與移動端打造。
第二階段,完善能源與設備管理體系,完善設備綜合監控及引入更多服務應用,打造后勤BIM 可視化管理,基于建筑和管線的勘探,完成醫院建筑的BIM 建模,并且對建筑、空間、房屋、設備、能耗、告警、故障處理進行業務可視化管理,完成三維動態可視化運維基礎平臺建設,可達到完成全院基礎圖紙的BIM 建模效果。目前,我國許多大型公共建筑已經把BIM 技術納入施工設計的一個必要環節。
第三階段,推進生態后勤智慧運維的發展,提供匹配需求和服務,結合線上線下讓數據得到高級應用,使其最優化的完善服務體系,提高服務質量,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系統。
通過BIM 三維技術的運用,就能清楚知道醫院出現安全隱患的地方與其周圍環境的影響關系,管理員通過電腦報警系統查看附近的影響因素,找到原因后可與保安聯系處理現場問題。比如水電線路問題可以報送醫院水電班,可安排工人進行搶修,鍋爐熱力蒸汽管道即可安排鍋爐班工人進行爆管搶修,系統檢測出小型壓力容器設備出現問題可以報備于動力班進行維修,使信息更加準確到位,遇到問題追本溯源,找準位置及時維修好。通過智慧后勤系統平臺可以清楚的定位不同維修種類的后勤人員所負責的具體區域,以確保醫院的安全平穩運行。目前,醫院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都離不開后勤的運行,醫院的后勤為廣大醫護人員和病患服務,智慧后勤系統運用互聯網+的模式為醫院做好服務。告別傳統的后勤模式,加強規范意識和系統化的管理方式,增加服務團隊之間的協調與溝通,縮小服務標準與服務團隊之間的差距,優化服務流程,建立智慧后勤服務項目,是構建優質后勤服務的重要保障。
后勤信息化是今后醫院后勤服務管理發展的趨勢,智慧后勤通過信息的整合,實現多方面的資源調配與協調。智慧后勤服務平臺相當于承擔醫院管理者的身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深化管理細節,改善后勤服務質量,從而間接的提升醫院的綜合實力,促進醫院長期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智慧后勤的使用不僅有利于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提高其管理水平,還能為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提供有力的幫助。智慧后勤服務平臺的建設并不意味著完成了信息化,真正的信息化是要利用好這些系統加強后勤管理,提升安全運行系數。可以大數據中心及人工智能實驗室為依托,重點科室為抓手,探索大數據應用經驗,并定期總結經驗,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手段實現智慧化運維,顛覆性的提高醫院服務體驗,充分學習國家相關政策,將國家戰略融入本院智慧醫院發展戰略中,體現管理導向。最終目的是全院各科室的信息緊密相連,有效運轉,讓醫院的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服務好廣大病患及其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