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均 吳雪
摘要:作為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體育教學除了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之外,還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價值觀念,促進身心健康。本文闡述了中學體育教學結合心理健康教學的重要意義,并對其可行性進行了分析,提出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明白正確的團隊觀念、培養堅定的意志品質和永不言棄的信念等體育教學結合心理教學的具體方式,希望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學;團隊觀念;意志品質;身心健康
引言: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已經實行了很多年,目前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到兩個孩子,很多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中學生雖然身體發育良好,學習成績不錯,但心理發展存在諸多問題。原因在于教師、家長對心理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充分運用體育教學的特殊性,融入心理健康教學,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
1.中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包含的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學生心理發展歷程,對其中的規律和特點進行總結,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及必要手段,引導學生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的過程中,形成堅定的信念,進而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具體包含的內容如下:第一,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維護。大部分學生生長在正常的家庭,從小接觸正規教育,因此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從智能訓練、心理輔導、人際交往、團隊合作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著手,逐漸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出現心理波動時能夠迅速進行自我調整,最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一切。第二,對于少部分原生家庭環境較差、從小接受錯誤引導的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教學的目的在于為之提供合適的心理咨詢,使其明確自身的做法和性格觀念存在一定的錯誤,幫助他們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使心靈回歸到正常的思想當中。主要問題包括考試焦慮、注意力不集中、說謊、缺乏自信等,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在大量的溝通過程中,讓“問題”學生感受到關愛,明確對自身真正有所幫助的方式方法,成功實現自我調整[1]。
2.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結合心理健康教學的重要意義
人類心理問題的產生和生理反應存在一定的關聯。中學生還沒有到18歲,在思想上不成熟,對待生活、學習中發生的事情無法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但正因如此,很多出現心理問題的中學生“病情”很輕,只需要通過合適的引導,將影響心情的不良情緒釋放出來,即可得到“根治”。當前中學體育教學,由于需要整體把握教學進度,讓每名學生都能有所收獲,因此經常開展大規模的集體活動,比如方陣體操、跳繩、綁腿走等。這些活動需要學生們團結一心,遇到困難時互相鼓勵,才能成功實現。在此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很多往常只出現在書本中的內容真實地發生在了自己身上,個人榮辱與團隊共同利益比起來微不足道。如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體育比賽,當同班同學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盡管不是自己,也會由衷地感到驕傲。由此可見,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結合心理健康教學,不但能夠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還能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團隊意識。當學生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以團隊為主的體育鍛煉后,產生的成就感會增強自信心,進而將之應用于日常學習中,有助于學生全面提高。在保證每天充實度過的情況下,中學生不會有太多的時間沉浸于自己的內心世界,一些不良的心理誘因會隨著時間的累積逐漸消失[2]。
3.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當代中學生普遍個性十足,自尊心極強,特別是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認為世上沒有什么事能夠難倒自己。具備自信心是好事,但發展到自負的程度,很容易吃大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籃球、足球或者乒乓球等常見的體育項目作為切入點,向學生們展示豐富且難度較高的技巧,讓學生了解“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從而對世界產生敬畏之心,面對未知的事物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給他人留下好印象的同時也能提升自我修養。
其次,中學階段的學習內容,只能在課后練習和考試階段才能驗證,但究竟如何在生活中得到具體應用,學生不甚了解。而在體育教學中,掌握科學的運動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之后,在實際使用中,差距顯現的非常明顯。比如運用乒乓球拍進行顛球練習,部分具備一定基礎的學生在開始階段即可保持數十次的穩定顛球;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只能保持個位數的數量。隨著練習次數的不斷增加,從個位數增長到十數個再到數十個,每一個階段的提升都是對學生的激勵,從而讓學生意識到,只要經過努力,雖然不一定會趕上他人,但一定會超越過往的自己,進而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
最后,學生經過一定強度的體育鍛煉之后,身體雖然感到疲累,但是心理上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已經發生了改變,比如對一些體育項目規則的了解更加深入,從前的部分錯誤認知到了改正;對籃球項目中胯下運球等技巧的運用雖然更加成熟,但盲目使用會增加失誤的幾率,進而使籃球素養得到了提高;對某些未及驗證的運動理念或者戰術設計還可以進行調整,從而使自身“在比賽中學習比賽”。針對這些內容,教師予以恰當的引導,最終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3]。
4.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結合心理健康教學的具體方式
4.1通過科學系統的體育鍛煉,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態
常年關注籃球項目的人會在心中產生這樣的疑問:為什么美國籃球水平特別高,除了人種差異之外,還有哪些我們可以借鑒的先進訓練方式?經過大量的數據分析之后,總結的內容如下:
第一,美國各級學校廣泛開展籃球運動,幾乎每個學校都設有標準的籃球場館,在課余時間,大量學生能夠迅速投入籃球運動,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全部予以支持。
第二,美國籃球自NBA職業聯賽以下,還設有NBDL次級發展聯賽、NCAA大學籃球聯賽(每年三月末到四月初的總決賽被稱為“瘋狂三月”,關注度甚至超過NBA),逐級向下,高中、初中、小學均在美國籃協的支持下設置了完善的聯賽。在這樣的環境下,美國籃球擁有超過2300萬籃球注冊人口,如此龐大的基數決定了美國籃球世界獨一檔的實力。在數量如此眾多的比賽中,很多學生擁有比賽最后時刻投出制勝球的經歷,中國觀眾(主要針對中學生觀眾)只能在電視轉播中觀看到的“絕殺”畫面,美國學生已經習以為常。
第三,通過采訪可知,美國學生并不是初入賽場即具備“大心臟”,很多NBA的成名球星生涯前期投出的關鍵球經常“三不沾”,在他們產生懊惱、愧疚、悔恨甚至驚慌失措等情緒,不知如何面對教練和隊友時,周圍人群給予的是鼓勵和信任,通常情況下,聽到最多的話語是:“你干的很不錯,差一點我們就贏了,下一次,你只需要把那該死的球投進去,別的什么也不用說,我看好你!”持久且科學的鍛煉,加上來自體育教師(教練)的悉心指導,美國學生的內心世界逐漸完善,在賽場上和日常生活中面對各種困難時都能夠冷靜處理。比如科比、詹姆斯等人,除了是籃球場上的佼佼者外,在生活中的其他領域均取得了成功。
綜上所述,在我國中學體育教學中結合科學的心理健康教學,讓學生在一次次超出自身理解和承受能力的情況下,感受到來自同學、教師以及家長的關愛,逐漸形成積極的心態,日后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面臨何種人生困難,都能夠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從而走出光輝的人生之路。
4.2開展團組體育合作,讓學生明白正確的團隊觀念
中學生常見的心理“隱患”是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換位思考、為他人著想的重要意義。而我國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生在大部分時間處于自我學習狀態,需要通過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最終達成預期目的的機會少之又少。因此在體育教學中開展豐富的團組合作,讓學生明白正確的團隊觀念,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首先,在團體運動中,領導核心只能有一個,此項內容直接決定團隊的走向。在推選過程中,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并盡可能地闡述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一旦確認,其他人必須堅決服從。體育界存在一個道理:在準備一場比賽時,賽前制定的策略很可能不是最正確的,但在比賽過程中,只要隊員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最后的結果肯定不會太差。其次,決定團隊上限的是頂尖成員的能力,而其他任何人都能夠決定下限,道理正如著名的“木桶定律”。如果有人存在“劃水”現象,勢必嚴重拖累整個團隊的后腿。最后,個人的價值只有在集體取得成績時才能夠體現,因為靠個人的力量不足以與競爭對手抗衡。比如在跳大繩的比賽中,兩名負責搖繩的學生,必須根據班級整體進度控制搖繩速度;作為指揮者,需要通過喊口號等方式向同學傳達相關信息——高昂有力、頻率過快,旨在提醒加快進度;頻率降低,意味可以暫時放緩進度。參與跳繩的其他學生,如果有任意一人漫不經心,導致節奏中斷,會嚴重影響最后成績。在教學中開展這樣的團體活動,讓學生們首先了解團隊合作是什么;進而發現影響團隊成績的決定性因素;在不斷的前行中明確每一名成員存在的重要意義;最終形成健全的團隊意識,從而使心理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4]。
4.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意志品質是指諸多影響人類意志因素的總稱。在當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中,對意志品質的培養非常重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成長為棟梁,其主要內容如下:
第一,獨立性(自覺性)。中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時刻處于他律狀態,特別是一些惰性較強的學生,如果沒有教師、家長的督促,學生幾乎無法自主進行任何事情,在長期沒有主見或是對學習生活缺乏規劃的情況下,與其他人的差距會越來越大,進而產生自卑心理。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性。比如針對一些超重甚至肥胖的學生,以“減肥”作為吸引手段,為相關學生制定每日跑步計劃,從最開始的400米,逐漸增加,期間必須嚴格監督,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放松。當學生積累一定的體能儲備和自覺性之后,由學生自主總結其中的經驗。
第二,果斷性。通過觀看比賽視頻以及日常實際訓練,學生應該知曉,教練(教師)不是萬能的。比如在籃球比賽中,再高明的戰術總有被破解的時候,全程發展順利的比賽很可能在最后時刻出現危機,因此在關鍵時刻不必猶豫,抓住一閃而過的時機,帶領團隊走向勝利,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果斷的處事風格。
第三,自制性。開展團體類運動項目,必須嚴格遵守團隊的既定方案,無論發生任何事情,都必須首先保證團隊的利益。隨著團隊活動參與次數的累計,找到自我制約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大局觀的形成。
4.4運用挫折教育理念,堅定學生永不言棄的信念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意志的堅韌性是指在比賽過程中遇到了極大的阻礙,能否堅定信念,百折不撓地克服困難和障礙,完成既定目標,這是最能體現心智的一種品質。堅持性強的人能根據目的和要求,在長時間內毫不松懈地保持身心的緊張狀態;在遇到困難時,激勵自己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始終如一地完成意志行動。所謂“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正是永不言棄信念的完美闡述。
中學生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幾乎沒有遭受過打擊,但是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養在溫室里的花朵無法面對狂風暴雨。正如很多青春偶像劇中描述的“傻白甜”女主,在復雜的社會面前往往好心辦壞事,無法收場。基于此,教師在體育課堂上適當運用挫折教育理念,讓學生認清自我。比如對一些自詡投籃準的學生,教師可以提高要求——在罰球線連續罰籃10次,必須全部投進,如果有一次偏出則重新進行。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學生很難達到這個標準,而教學目的并不在于學生能否全部投進,而是讓其明白,不要妄自尊大,等待跨越的高峰還有很多。學生受到了打擊之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制定具體的提高計劃,從投籃手型、穩定性等方面予以糾正,當學生真正做到之后,心理已經處于健康水平[5]。
結語:結合世界范圍內的職業體育聯賽和奧運會、世界杯等大型賽事來看,取得成功的運動員除了天賦、努力之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積極向上的觀念,只有如此才能夠使自身具備足夠的抗壓能力,進而戰勝一切困難。因此,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心理健康教學是可行的,特別是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觀念正在迅速形成,教育部門必須予以重視,從而為國家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孔松虎.中學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多重中介模型研究[D].河南大學,2019.
[2]于昌海,付慶.心理健康教育視野下的中學體育教學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08):216.
[3]李艷.借助體育鍛煉培養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思路[J].新課程導學,2018,(21):36. DOI:10.3969/j.issn.1673-9582.2018.21.034.
[4]魏原野.初中體育教學探究[J].情感讀本,2019,(12):14.
[5]徐占濤.體育教學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積極影響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0):16.
作者簡介;
姓名:王英均,性別:男,出生年月:1993.04,籍貫:海南澄邁,民族:漢,職務:教師兼體育教研組組長,學位:本科學士學位,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單位:海口經濟學院附屬藝術學校,郵編571132。
姓名:吳雪,性別:女,出生年月:1996.01,籍貫:海南海口,民族:漢,職務:教師,學位:本科學士學位,研究方向:中學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單位:海口經濟學院附屬藝術學校,郵編57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