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
管理是一門藝術,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三年來,我園一直倡導“以民主管理為突破口,以人為本,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挖掘教職員工的潛能,為學校發展注入了生機和活力。”筆者認為,要真正做好農村幼兒園的管理工作,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表率,發揮示范作用
俗話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對于學校工作而言,其實質就是領導的示范和引導。三年來,我們強化班子建設,班子成員團結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學校獨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子成員在工作面前,處處以身作則,為教師們做出表率,問題面前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敢于承擔責任,在錯誤面前一視同仁。對教師過錯,不橫加指責,隨意侮辱,時刻注意批評的可接受性,選擇適當的場合,以朋友的身份單獨進行開導交流,最后達到心悅誠服。學校領導帶頭強化落實,只要說的必須做到,只要要求教師落實的領導首先落實。
二、抓制度,強化制度建設
幼兒園的規章制度就是幼兒園的法,這個法就是為實現幼兒園的管理目標,為提高管理質量,我園強化了制度管理,采取了遞進方式,穩中求變,變中求新,逐步對規章制度進行調整和完善,使之更科學合理,精細化,以保持幼兒園管理的良性循環和不斷發展。我們在各規章制度的條文中,突出目標追求、價值觀念、素質要求、作風態度等,形成了鮮明獨特的園文化,打造出剛柔并濟的規章制度,發揮出規范、強制和激勵教職工行為的強大功能,使教職工的每一項工作都精心,每一個環節都精細,每一個結果都精致。
三、抓環境,倡導環境育人
首先,是為老師營造和諧、向上的精神環境。作為我們農村幼兒園來說,教師少,工作量大,只有讓教師們達到最佳的組織狀態和精神狀態,才能發揮出每個人的潛在能力,作為園長,首先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能高高在上,有事不能一個人說了算,大事要和老師們商量,使每個老師都有主人翁意識,把我們的幼兒園當作一個和諧的大家庭,互相之間要以誠相待,還要把老師視為自己的姐妹,平時要多和老師們交流,對老師們在工作中或生活上遇到的困難要及時關心和給予解決。工作要有原則,誰有錯就批評,誰有成績就表揚鼓勵。做到公平公正,只有這樣讓老師和園長沒有距離感,讓老師們心情愉快,她們才能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她們不用擔心領導怎么看待我,老師們怎么想我。倡導“快樂工作法”,凡事都能換位思考,盡量往好處想,樹立“陽光心態”等。雖然工作不輕松,但是讓老師們感到心里輕松愉悅。
其次,是創造良好的物質環境,俗話說:“青石板上難創高產”,光想讓老師出成績而不去為她們準備必要的保教設施也不行,譬如。教師組織幼兒活動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幼兒興趣,就組織教師、家長自制教育、玩具,教師們利用業余時間為幼兒制作了大量的教具、玩具,其中用廢舊鈣奶瓶做飛盤200個、拉力器86個,毛線辮蛇66條;家長用布料做飛盤112個。合理利用資金添置一些幼兒平時喜聞樂見的桌面玩具、體育用品,如雪花片、益智積木、平衡木、籃球、體操圈等。開展了區域活動和戶外體育活動、民間游戲活動,讓幼兒在做中學,玩中學,減少教師的保教壓力。
四、管資源,提高使用效益
在管理中我們特別注重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益,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的才干服務于幼兒發展。讓教職員工參與管理,自己管自己,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將責任、行為規范強化到人,每個人都是幼兒園的管理者、教育者和督促者,形成一種人人關心質量,人人承擔責任的局面。
五、抓質量,提升辦園水平
(一)營造溫馨環境,倡導環境育人
2015年搬入新園至今,已經投入156萬余元,用于改善辦園條件,做到每一分保育費都花在幼兒身上。園所的制度文化、校園文化、紅色文化、彝族文化、洞藏酒文化都彰顯了幼兒園的理念特色文化。把家鄉的美食(如三臺洞藏黑糧魂、滿地金紅辣椒、小紅山黑雞樅、小石林冬桃、補木羊肚菌)美景(如社安河水庫、楊梅山馬纓花、小石林、獨木水庫、云盤山)融入校園打造亮點和特色。孩子們天生喜歡水和沙,新建了幼兒戲水池和沙池,投資15萬元,打造了農村特色幼兒游戲活動基地,投資16萬元,有磨面、種植、采摘、攀登、走梅花樁等游戲功能。竭盡所能營造溫馨優美環境,戶外場地布置美觀,注重富有童趣,做到可綠化的均綠化,不能綠化的自栽盆花來美化。讓幼兒一走進幼兒園就感受到美的環境得到美的熏陶,深挖當地特色和農村便利資源,打造了園所的特色和亮點。
(二)重禮儀特色,在體驗中成長
設置禮儀小標兵,每天早上歡迎幼兒入園,從小培養幼兒知禮儀。為根本改變“重智輕德”的不良觀念,幼兒園多次開展專題講座及教師交流會、家長座談會、家長開放日活動等,讓教師從自身做起,形成人人抓德育的局面。在德育過程中注重體驗,貼近幼兒生活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紅色文化進校園,紅色基因代代傳”“我為媽媽送祝福”、“我是環保小衛士”、“愛祖國、愛家鄉”“書香進校園”等,讓幼兒學會感恩,學會愛。
(三)家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站在和諧健康長足教育的立場上,家長的愿望與我們的教育目標是一致的,我們深知,只有家園同心、形成合力,孩子才能健康和諧的發展。定期舉辦家長開放日(每周五下午)、家長會、親子活動、家長學校等家園同成長活動。同時還建立了家園聯系制度,利用電話家訪、走訪、溫馨提示、家長會等,把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結合起來與家長溝通,聽取家長意見和建議,研究改進工作。每周進行1次家長開放日活動,每學期組織2次家長會、1次家長問卷調查;新生家訪工作做到百分之百、缺勤幼兒教師必須馬上電話詢問、幼兒在園發生的情況必須當天向家長反饋。我們依托家庭教育這個平臺,促進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銜接,家園合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四)優化保教方法,活動豐富多彩
充分結合實際,開展主題教學,把五大領域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通過累積式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認識簡單的漢字,豐富詞匯,注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深挖紅色資源和彝族文化,有機融入游戲活動和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體育活動、紅色文化游戲活動、“書香進校園”活動和午睡前講故事活動。開展區域活動和親子運動會,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法使孩子能輕松愉快地進行生活和學習。同時我們還堅持開展觀摩課、示范課、研究課等公開課教學活動,教研組每學期至少進行8次教研活動,園所至少進行2次園本研究活動。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進行教學經驗交流,今年6月我們舉行跨區域的7家幼兒園教學技能研討會,把教學活動、才藝展示、課后反思、評課作為主線貫穿始終。
在反復磨課中,老師們的保教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區角設置得當了,環創也有特色了,充分利用了我們農村的自然資源松果、樹藤、樹枝等做出天然的吊飾,把走廊裝扮得非常漂亮和有特色。
(五)展現藝術特色,體現藝教之美。
把幼兒園定位在以藝術教育為主要特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旨在體現全面發展的觀點。堅持美、趣、樂為主線的教學原則,以藝術教育為突破口,讓幼兒在藝術教育的活動中真正體會美育的價值,體驗美的感受,在感受美表現美的過程中陶冶情操,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我們自己動手繡十字繡,家長、幼兒及教師共繡“十字繡”66幅,用于裝飾美化校園,形成校園特色,每年的“六一”活動成果展示,都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
回首拼搏路,花香滿徑來。憑借規范的學校管理,在不斷深化課程改革的基礎上,我園實現了“三優”,即優雅的教育環境、優良的學校風氣、優秀的保教質量;逐步實現了園所有特色、教學有特點、幼兒有特長的辦園目標。相信幼兒園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正以嶄新的姿態,滿懷信心,與時俱進,向更新更高的目標奮進。
參考文獻:
[1]簫宗六的《學校管理學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鎮海藝術實驗幼兒園賀仙梅的《怎樣當好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