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明莉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游戲對于幼兒發展的價值和意義義。沙水區游戲活動是幼兒比較喜歡的活動。活動中幼兒在玩中規則意識、合作能力及養成方面都得到發展。教師組織沙水區游戲活動,不但不能埋沒孩子們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還要讓游戲活動有一定的規則,不斷是游戲推進,從而提高孩子們的游戲水平。那么,教師應該怎樣去組織沙水區游戲活動怎樣介入就很重要。本文從教師在開展沙水區游戲活動介入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教師如何介入幼兒的沙水區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愉快的沙水區游戲體驗中得到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沙水區游戲活動;介入策略
一、幼兒園沙水游戲活動教師介入的意義
幼兒的學習活動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此時教師的介入指導會對幼兒的游戲活動起到一個潛效應的作用。如果沒有教師的有效介入,那么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容易產生負面的效應。例如:幼兒會漫無目的,放任自由。游戲水平無法提高。而教師合適的介入能避免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負面效應。教師把正面效應及時傳達給幼兒,能幫助幼兒推進游戲的發展。幼兒的認知發展、動作發展和社會性發展主要通過游戲活動過程中的技能來體現的。教師也是構成幼兒游戲的重要因素,是觀察者、合作者、參與者。教師介入游戲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幼兒的游戲水平。
二、幼兒園沙水游戲活動教師介入存在的問題
(一)介入太盲目
沙水區游戲活動才開始,老師生怕孩子們玩不出自己期望的游戲效果,沒有認真觀察,就開始介入。告訴孩子該怎么怎么玩。這樣既抹殺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同樣也使孩子對游戲活動失去了興趣。
(二)過分重視幼兒在游戲中的自由
我們都知道游戲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幼兒非常喜歡戶外沙水區活動。雖然戶外沙水區游戲活動多半都是自發的自主游戲。相反如果教師過分重視游戲的自由,那么可能就會出現亂玩的現象、沒有規則意識、沒有合作分工等。而這樣一來就失去了游戲的真正的發展價值。教師的預設活動也會讓幼兒產生自主的游戲,他們之間并不矛盾。在給幼兒自由的游戲過程中教師不是放任自由,而是更應該用啟發、引導的方式激發幼兒聚焦于某一個主題。幼兒一開始在沙水區進行自主游戲,教師可以先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和關鍵經驗,然后引發他們喜歡的活動。
例如:小班幼兒在玩隨意挖坑的游戲,教師就可以引導她們挖一個游泳池,中大班的幼兒在完成建高樓的情況下,可以完善周邊的環境等。
(三)教師在幼兒沙水游戲開展中教師的主導性太強
在開展沙水區游戲活動的時候,過分注重教育的結果,從始至終的對幼兒自主游戲進行干預,從成人的角度指導幼兒活動。比如有的幼兒在進行游戲活動時稍一出錯教師就會馬上對幼兒說教,還會告訴幼兒該怎么做,而且還會阻止幼兒游戲活動的開展,讓幼兒喪失了主動性與積極性,對幼兒后期的創造能力和認知能力提升產生了不利影響。想更加快速高效的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很多教師都沒有在幼兒的角度看問題,而是通過成人的視角對幼兒進行教育,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
(四)教師指導幼兒沙水區游戲活動中經常阻止叫停
幼兒園在開展幼兒自主游戲活動的時候,會有很多未知的因素,但這些因素都是可控的,應該讓幼兒自己去面對這些可控的因素,從而提升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知能力。但是有很多教師常常會在幼兒游戲過程中叫停。例如:幼兒在進行挖水渠游戲石,挖到邊緣無法在挖,水也沒辦法流了。這個時候老師不能馬上叫停,而是要給他們思考的空間,想一想辦法。
三、教師對沙水區游戲活動的介入策略
(一)游戲前的環境創設介入
讓環境與幼兒對話,也讓環境對幼兒產生教育的作用。所以教師在組織戶外沙水區游戲活動之前要提前把沙水區的環境創設好。例如;在戶外沙水區的創設游戲活動照片墻,記錄幼兒的沙水區游戲故事。同時激發幼兒參與沙水區游戲活動的興趣,其次周邊布置一些盆景,讓幼兒可以在優美的環境下進行沙水區游戲活動。
(二)戶外沙水區游戲活動中的及時介入
當幼兒在進行游戲過程中,如果發現不安全因素,比如互幼兒揚沙、或者用鐵鍬攻擊他人或者不安全的游戲內容等。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及時介入。安全是一切游戲活動進行的前提。只有了安全保障,才能談游戲活動對幼兒的發展。所以這個時候教師的介入要及時,使得游戲活動在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順利進行。
(三)戶外沙水區游戲活動中輔助材料的介入
在幼兒進行戶外沙水區游戲過程中,如果幼兒在進行某個主題游戲,材料缺乏的情況下,教師一定要介入,為幼兒提供輔助材料。例如:幼兒在進行“造小區的”項目工程游戲時,當孩子用磚蓋了樓房、用管子造了橋梁、用小石子鋪了路。當他們覺得說要對小區進行綠化,那這個時候老師就要為孩子提供樹枝、花草等。
(四)作為游戲的合作者介入
教師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看待幼兒,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他。如果教師發現幼兒在沙水區游戲活動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例如:玩“引水工程”的游戲,水引不出去,那么教師可以作為一個游戲的合作者,直接參與到游戲當中。例如:教師可以對幼兒說,你們需要招工嗎?老師來當你們的工人,和你們一起完成“引水工程”。
(五)利用引導性的語言介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課件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在組織游戲過程中不能巧妙的運用,那么就會適得其反。教師要作為一個游戲或凍的引導者,用引導性的語言指導幼兒游戲活動。同樣在幼兒沙水區游戲活動中,教師容易處于對游戲的高控狀態。總是會迫不及待的告訴幼兒該怎么玩,或者幼兒在游戲活動過程中遇到困難,教師不是引導,而是直接給予答案。例如我們,在沙水區教師預設了在水渠上架橋的游戲主題,教師以引導的情境將幼兒代入活動主題。樹林莉住著一群小動物,他們很想去玩,但是沒有橋怎么辦?我們一起來為小動物搭橋吧。”活動的目標和內容有了,至于幼兒選擇什么材料搭建、要把橋建成什么樣、怎樣去搭建、是自己搭建還是與同伴合作搭建等,都完全由幼兒自己決定。這樣的游戲既避免了幼兒游戲時的盲目與隨意,讓幼兒的游戲活動更有指向性和探究性,又為幼兒提供了足夠的自主空間,滿足了游戲中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綱要》第三部分第十條規定了幼兒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角色決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者,而“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所以教師在幼兒沙水區游戲活動的組織要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把握介入的時機。教師有效的介入能大大提高和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教師要用心觀察,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和進展,教師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進入幼兒游戲,這種介入對幼兒沙水區活動的推進以及了解每個幼兒的狀況都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教師的心里始終要裝著創造性游戲的核心價值,即快樂、自主和發展,那么教師的介入才有意義。
參考文獻:
[1]董旭花、韓冰川、張海豫《幼兒園戶外環境創設與活動指導》2020年4月
[2]《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李季湄馮曉霞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