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錫輝
摘要: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而言,初中階段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與作用。伴隨著時代的發展,使家校合作在學生培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越加明顯。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需要家庭、學校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培養效果;因此教師要優化學校教育,而家長則要積極地開展家庭教育,以便能與學校教育進行有效配合,同時家長與教師還要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溝通,并進行科學化的協作互助,合理運用家校合作的優勢,進一步落實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家校合作;初中德育;教學影響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及對人才需求的變化,使德育教育的價值與重要性越加顯著,而家長、教師與學校也更清楚地認識到德育教育在學生全面發展過程中所具有的作用。現階段,因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落實,使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德育教學方式也有了新的發展,而家校合作這一新方法的運用,不僅有助于對學生德育教育興趣的激發和調動,更有助于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深入、全面理解;同時,還能促使家庭、學校與社會在教育活動中積極溝通、充分交流,從而創建高效的德育環境,并使學生得到全面而高效的德育教育。
一、使家長與教師正確認識“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運用家校合作的教學形式,有助于家長、教師以及學校對“家校合作”進行更全面、深入與正確的認識,從而使德育工作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家校合作”在教育整體活動中的重要性與應用價值,也隨之得到更為全面的展現。
但現階段,部分家長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因對“家校合作”缺少全面、正確的認識理解,導致沒有充分發揮出“家校合作”的教學價值,故此會使德育教育的效果不佳。為使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初中學??稍诮逃块T的支持與指導下,定期組織家長、教師共同參加德育教育的講座,使二者能在不斷地接觸過程中加深對“家校合作”的理解,同時能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學校方面還要促使家長、教師能積極參與以“家校合作”為基礎的德育教育工作,從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使學生能得到高質的德育教育[1]。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各項教育教學規范與制度,并且要防止其做出違背師德與道德的行為,以便能通過良好的教師職業形象得到學生與家長的信任,從而能夠推進“家校合作”德育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為有效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加深教師、家長對“家校合作”重要性的進一步理解,學校方面可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生、家長與教師三方都能參與的德育教學方案,這樣能使家長更好地理解學生的思想,并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生的思想道德養成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家長還可以在引導學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時,能逐步改進自身的錯誤觀念與不良習慣,這樣能使德育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與校規、校紀以及道德文明相關的各種校園活動,并邀請家長與教師共同參加;這樣不僅能使家長了解學生日常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以及最真實的學習情況,還能與教師進行更有效的溝通交流,以便全力配合教師、學校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為學生的健康、全面成長提供更為有利的家庭、學校環境。
二、有助于對課堂外教學資源的充分運用
不同學生的家長,其個人經歷也各不相同,而通過對此內容的科學整合便能形成非常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采用“家校合作”的德育教育形式,能對由家長個人經歷與實踐經驗所構成的教育資源,進行更為合理地運用;這樣不僅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還能為“家校合作”提供更有效地落實途徑。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論表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實踐生活擁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但在過去的德育教學中,教師、學校只是圍繞學生開展與之相關的活動,鮮少會涉及到具體的生活實踐內容,盡管教師能在理論上向學生傳授有關德育的內容,這導致學生無法更好地掌握德育教育的精髓[2]。
以“家校合作”為視角的初中德育教學,可對家長資源庫這一優勢進行充分發揮。“資源”這一概念不僅僅是指物質,它也可以代表一種無形的內容,比如家長的學識、社會實踐經驗、能力、修養,以及家長的性格與技能等可以體現個人素養與能力的內容;通過對此類德育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能有效彌補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的一些不足之處,并對德育教育的形式、內容進行豐富,從而促使德育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走進德育課題向學生講授相關的“知識”,雖然這不是教材內的知識,但卻可以使學生的視野得以開拓,借此使學生得到更全面、健康地成長;同時學生可以從家長的敘述中,深刻了解父母為家庭、為自己的付出,從而能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此外,教師還可以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合作,引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出家庭,參與形式更為多樣的實踐活動,這樣既能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還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有效的德育培養。
三、使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與廣泛運用,為德育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學習、交流平臺,同時也使德育教育途徑得到了有效拓展;而“家校合作”的角度出發,落實初中德育教育,則有助于對現代信息技術所具有的優勢進行更充的發揮。教師與學校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創辦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QQ群等溝通交流平臺,這能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流、互動平臺,這能為德育教育發展提供更有效的助力。教師可構建以班級為單位的微信群組并邀請家長加入。這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溝通形式,能為學生、家長與教師提供高效的交流互動渠道,方便家長與教師針對學生德育教育的發展策略進行探討;同時可以分享優質的德育教育規劃,方便家長與教師在德育教育中相互配合。教師、學校還可以建立德育相關的微信公眾號,以便為學生、為家長推送與德育有關的案例,以及各類資料,便于學生和家長在空余時間進行閱讀。此外,教師還可以在網絡管理平臺上發布各類德育教育活動的訊息,以便家長能更清楚地掌握德育教學的具體情況,這樣能使家長對家庭德育方案進行及時而有效的調整、完善,從而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可以使德育中信息技術的優勢得到更為全面、深入地發揮。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以“家校合作”的視角出發開展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一個非常復雜、漫長的過程,它使德育教育擺脫了傳統教學觀念與方式的束縛,并有了全新的發展。家庭、學校以及社會通過“家校合作”的形式,逐步構成了新的教育合力,這為初中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發展氛圍,學生也能夠得到各方面更為有效地引導,進而推進學生優秀道德思想品質的形成,促使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丁瑩.提升學校德育實效——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德育教學分析[J].教育(周刊),2020(23):1.
[2]祝子文.家校溝通方式對中學生德育效果的影響[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