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鑫
(普寧市人民醫院,廣東普寧 515300)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長,科技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各行業的發展。其中醫療器械的不斷進步,使得醫院的診療水準得到了極大提高。為保障醫療器械的使用效果,醫院需要重視醫療器械的養護管理,避免因養護問題造成的器械故障,導致發生診療事故。現代化的管理手段能夠更有效地幫助醫院實現醫療器械養護維修及管理。
目前,醫院員工普遍缺乏醫療器械管理意識,這樣產生兩個問題:一是醫院員工對醫療器械的維修不重視,忽視器械故障,最終發生醫療事故;二是缺乏器械管理意識,不重視儲備醫療器械維修技術人才,或者儲備的維修技術人才多數在40 歲以上、未經專業培訓,維修水平極為有限。在遇到較大醫療器械故障時,一時找不到維修人員或者維修人員能力不足,導致醫院運行中斷,產生不良影響。維修技術人員待遇有限,人員流失大,這也是醫院缺乏醫療器械管理意識導致的問題[1]。
醫院資金有限,既要保證有足夠的醫療器械,也要投入部分資金用于器械維修。但是幾乎沒有對于器械維修技術的研究投入,導致醫療器械維修技術手段落后,醫療器械設備的使用時間不長,或者難以保證醫療器械實際使用時的精確度和功能性,影響診療效果。維修技術手段落后的主要原因是醫院只重視醫護人員的培養和管理,對維修人員的培訓管理及維修技術的研究投入極低,無法保證維修技術手段的進步,導致維修器械設備時,只能頻繁進行更新換代。
隨著科技發展,醫療器械的種類越來越多,對臨床診療幫助很大。隨著醫療器械的發展,對于維修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大型精細醫療設備,需要更加專業的器械知識,醫院維修技術人員往往不能勝任。這些大型精細設備一旦出現維修技術人員難以控制的問題,就需要通知供應商派遣專業的維修技術人員維修設備。這樣一來醫院失去了器械成本和配件方面的主導權,陷入被動,對醫院醫療器械的正常運行有著極大影響[2]。
目前,多數醫院仍舊使用紙質記錄檔案,通過人工手寫的方式記錄工作,這種方式很容易漏記或者丟失,檔案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醫院在維修醫療器械過程中很容易因檔案錯漏問題忽視器械的某些故障。尤其對于長期不使用的醫療設備,得不到及時精準的維修養護,設備出現故障和老化問題的概率極大。
目前,醫院的管理體系中對醫療器械的管理很不嚴謹,使得醫療器械出現故障后得不到及時維修,直接造成醫療器械的損壞。當前醫療器械更新極快,醫院方面又未能重視對醫護人員的器械使用培訓,導致醫護人員在使用器械期間頻頻出現錯誤,對醫療設備的影響極大,也容易受損致使器械無法使用。醫院在管理培訓維修技術人員方面也做得不到位,導致醫療器械故障上報后,維修部門技術人員不能正確檢測出設備故障問題,導致器械損傷,可能引發患者身體診療數據出現失誤,最終出現誤診,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
醫療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采購、維修、質控和養護等環節。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是對單件器械進行管理,從采購計劃、使用過程、維修記錄到最后的器械報廢都要全程管理,期間要對器械的采購成本展開計算,分析使用效益。然后通過管理,降低設備使用成本,提升醫療器械綜合效益。建立醫療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夠降低醫院的財政壓力,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立需要將相關理念融入整個醫院的管理體系中,同時還要向員工宣傳該理念并保證員工的配合度。
要保證醫院醫療器械的管理質量,那么最好是建立一個專業的信息化維修養護團隊。該團隊需要具備專業的維修技術人員、供應方的員工以及醫院的醫護人員等三方人員。團隊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維修養護醫療器械。三方人員要科學流暢地溝通交流,形成專業的器械維修養護團隊,共同開展器械維修養護工作[4]。其中醫院醫護人員尤為必要,承擔著團隊與醫院的溝通橋梁作用,能夠代表醫院方提出合理要求;供應方人員最好是有專業能力的工程師,因其對器械構造和運行原理的了解,以及對器械維修養護工作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能夠避免錯誤的維修操作,防止給器械帶來更大損傷。維修技術人員是醫療器械維修養護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是直接維修養護器械的專業人員,所以必須要有專業的維修養護知識,還要定期培訓以防維修技術落后。三方人員需要保持流暢溝通,以保證器械維修養護的及時性,三方可通過QQ、微信、郵件等方式建立信息化的溝通機制,保證團隊中的無障礙交流,提高醫療器械維修養護質量。
信息系統逐漸被引入各級醫院的管理體系,將醫院的掛號、預約、支付、藥品記錄和病歷等信息匯總分類,為醫院的管理工作帶來了極大幫助,提升了醫院工作效率。目前,還有許多醫院引入信息系統后還額外開發出其他功能,與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配合,能夠對醫院業務,例如醫療器械屬性、科室及耗材等進行管理分類。在信息化管理工具的幫助下,醫療器械管理實現了統一,還能夠實現實時監控,使得采購、維修、養護等工作不再彼此分離。一體化管理不僅能夠滿足管理需求,還能降低器械使用成本。引入的信息系統有HLS、LIS、PASS 等,相比于整個醫院體系,引入先進信息系統的醫院相對少些。因此,相關部門需要注重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推廣和應用,幫助更多的醫院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
引入先進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后,醫院也不能放松醫療器械的管理工作。因為管理系統最終還是要人來執行,放松管理工作會導致信息化管理系統不能落于實地,成為面子工程,不能起到相應作用。醫院引入信息管理系統后,要將醫療器械管理工作轉移至線上管理,對維修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時還要加入信息管理系統的相關知識,方便信息管理系統的落實。例如,建立醫療器械信息化檔案并對其實行分類,記錄每一臺醫療器械的采購、使用、維修及報廢流程的詳細信息。維修技術人員在每次檢修完成后都要將工作記錄完整呈現于檔案中,找到相應責任人簽字確認。設置好醫療器械的維修養護周期,保證不同種類的醫療器械達到維修養護周期后,信息系統能夠發送提示預警信息。不同種類的醫療器械有不同的養護方式,需要在信息系統中對此進行詳細記錄。一段時間后,信息系統可以自動采集并分析相關數據,形成數據庫,輔助維修技術人員的工作,這些數據還可作為器械質量的參考依據[5]。
在醫院的管理體系中引入信息系統后,信息系統可自行采集并分析醫療器械的相關數據,建立對應數據庫,輔助維修技術人員的維修工作,保障維修管理的質量。數據庫的建立不僅如此,詳盡的維修數據記錄還可向故障管理提供更多的數據依據,極大提升了維修養護工作的效率。對于數據庫的管理,醫院需要招聘專業的計算機技術人員,以此實現對維修數據的數字化管理和應用,并和供應方共享醫療器械相關數據,同時要求供應方支持醫院的醫療器械維修養護工作[6]。
醫療器械在醫院診療工作中占據較高地位的情況下,醫院要格外重視醫療器械的管理。分析醫院在醫療器械維修方面的困難,如醫院對醫療器械管理的忽視,維修技術研究投入比例低,醫院在維修器械方面主導能力弱,管理工具落后,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等。以此為基礎,提出針對醫療器械現代化管理的各種手段,如建立醫療器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組建信息化維修養護團隊、引入信息管理系統、構建維修養護數據庫等,希望對我國醫療器械維修養護管理工作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