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躍忠 文/圖

2020年10月,已經100歲高齡的山西省婦產科奠基人之一于載畿仍然奮戰在醫療工作第一線。“不工作,吾寧死。”這是她常說的一句話。
于載畿,共產黨員,今年100歲,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山西省婦產科奠基人。她首創不開刀治療宮外孕新方法,曾經被周恩來接見并表彰,歷任山西醫科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所長、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科協副主席等職。 于載畿被醫學界稱之為“工作狂人”,從事醫療工作70多年,依然保持著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本色。2018年4月,于載畿榮獲“中國好醫生、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榮譽稱號;2019年9月,被授予“全國中醫藥杰出貢獻獎”稱號。
1920年,于載畿出生在山東青島,北京大學畢業后,師從著名婦產科學開拓者、“萬嬰之母”林巧稚。有一次,因沒有對病人進行規范操作,林巧稚查房后,非常生氣,嚴厲地訓斥了她。從此,她在行醫時,每當有產婦生產,她就一直守在病床前,直到嬰兒出生。
林巧稚規范的醫療技術和高尚的醫德品操對她影響很大,她決心以畢生精力奉獻于醫療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949年,于載畿來到山西太原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先后被委任山西醫科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所長、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科協副主席等職。1956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于載畿工作起來不要命,不分晝夜,沒有節假日和休息日。白天看病治病,晚上編寫教案,指導教學,有時工作長達20個小時。年輕時因夜以繼日工作而忽視了自己的身體健康。她第一次懷孕流產,又沒有靜養休息。幾番輪回,形成了習慣性流產,導致她終身不育。她身邊的人常勸她減少工作量而安心保胎,可她滿口答應后,又把“休息”二字丟在腦后。她的助手說:“有些工作讓我們來做吧,您要多注意休息。”可她依然把助手的話當作耳旁風。
于載畿說:“我們要有同情心,把更多的愛奉獻給患者。我們要集中精力,為患者診病治病。患者來看一次病不容易,我們不能辜負患者對我們的信任。”
于載畿的快樂,都是在給病人治病中度過。有一次,于載畿為一個外地前來的農村婦女診病。這位婦女思想壓力很大,家庭生活困難更讓其一愁莫展。于載畿通過望聞問切,明確告訴患者不要著急,“你的病很快就會治好。我給你開點藥,慢慢服用。”幾天后,患者的病情逐漸好轉、痊愈。患者逢人便講:“我在外地住院治療,花了一萬多元也沒治好,在于大夫這里只花了60多元就治好了我的病。”
有一年春節,于載畿聽說單位有位醫生家里有事,她說:“你回家吧,春節我替你值班。”那位醫生堅持不肯,最終她還是把這位醫生勸了回去。看病成了于載畿的第一要務,她用拼命工作換時間,也換來了一項又一項科研成果,僅獲省級以上的重大科研成果就有20多項。于載畿常跟人說:“不工作,吾寧死。”
1980年于載畿到了退休年齡,可她選擇了退而不休,她堅持坐診,為病人診病治病。山西省武鄉縣韓某的妻子患不孕不育癥,四處求醫不愈,朋友推薦她找于載畿。于載畿經過細心診治,她的妻子連服兩個月中藥,三個月后成功懷孕。太原吳女士患較嚴重的婦科病,多處求醫無果,來找于載畿。于載畿開了幾付中藥,讓患者回去服用,幾天后,患者病情明顯轉好,僅花了50多元。
1995年4月,于載畿獲“趙雪芳式白衣戰士明星”稱號。
1958年,于載畿與人合作,成立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科研小組,研究發現,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療效明顯。在首例病人的臨床試驗中,她們看到病人病情一天天轉好,堅定了研究的方向和信心。在6年時間內,她們用研制的中西藥,結合病人的自身癥狀,對600多例宮外孕女性進行了醫治,獲得顯著療效。首創了不開刀治療宮外孕新方法。這項研究成果轟動醫學界,并在全國推廣。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提高,宮外孕非手術治愈率達95%以上。1971年,這項成果獲得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集體獎。這一療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應用,其簡便易行、療效確切,廣受贊譽,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于載畿因在婦科領域貢獻卓越、獨樹一幟,1978年這項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1984年,山西醫科大學醫學院宮外孕研究室擴建為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于載畿任所長,著重研究治療急慢性盆腔炎、月經失調、不孕癥和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研究所的研究成效顯著,多項研究成果獲獎,并作為成功范例寫進教科書。她著述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宮外孕》正式出版,其醫療技術被推廣到世界各地。
于載畿被醫療界稱為“工作狂人”,從醫70多年,從不收病人紅包。有些病人慕名前來請她看病,想給她送紅包。外省一位姓張的患者在診病之前,悄悄把一個紅包塞到于載畿的衣兜里。于載畿把紅包送還給患者,說:“看病是我的工作,我不能收你的紅包。”
一位在太原居住的患者,特約于載畿給她看病,并為其準備了大紅包。看病那天,患者不聲不響把紅包塞到于載畿的衣兜里。于載畿把紅包退給病人,說:“我收了你的紅包,我就不值錢了。”
患者聽了淚流滿面,逢人便講:“于大夫給人看病仔細認真,還不收病人的紅包。”
于載畿告訴身邊的醫護人員:“我們不能收患者送的紅包。患者四處奔走,求醫買藥,找人看病,其身心遭受創傷,此時也是病人最痛苦的時候,患者的最大愿望是讓醫生給仔細診病,對癥治療,早日康復。看病是需要花錢的,一場重病,一家人都陷入災難和痛苦之中。因此,我們不能收病人的紅包。”“我們是醫生,是治病救人的。我們都有一技之長,比那些患者生活狀況不知要好過多少,如果收了病人的錢物,我們就變得不值錢了,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在山西省活血化瘀研究所,已經100歲高齡的于載畿,仍堅持每天出診,這在全國也十分罕見。有時遇到大雨大雪等極端天氣,同事們怕她路上出事,不讓她來,但她還要堅持就診。她說:“病人等著我給她們看病,那是信得過我,我們不能讓人家失望。”
因年事已高,于載畿視力和聽力都大不如前。問診時,都是由助手給她當“翻譯”,跟于載畿大聲說話,把患者的主訴病情告訴于載畿,再由于載畿做出診斷。在書寫病歷時,于載畿都是親力親為,不用別人代勞,因為眼睛視力不好,就用尺子比量著書寫病歷。醫生劉毓林說:“于載畿大公無私,對患者負責,體貼入微,不看完最后一個患者不下班。她老人家那種敬業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于載畿工作嚴謹,醫德高尚,一生培養出9名碩士研究生。在全國婦產科學界及廣大婦產科患者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2020年10月,在重陽節前夕,山西省省直機關工委、山西省直屬機關老齡工作委員會等領導,走訪慰問了于載畿教授。他們帶著黨和政府的關懷向老人致以節日祝福和問候。
于載畿救治過成千上萬個女性,給她們帶來了福音。但她終身未孕,無兒無女。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仍然工作在第一線。她說:“干工作就要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給自己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