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錫朗高養老護理集團 夏 蕾
二十不惑,學會生存和獨立,
“我”作為一名“90后”,二十剛好。
這是一生中最充滿希望,熱血沸騰的年紀,
“我”毅然決然走進養老護理行業,
是朗高,在我迷惘失措時幫我找到了正確之路,
是朗高,在我膽怯畏難時讓我學會獨立自強,
讓“我”的二十歲,在跌跌撞撞中勇往直前。
未來也將充滿挫折和機遇,
但“我”已經準備就緒,去創造自己的價值。
三十而立,學會珍惜和擔當,
“我”作為一名“80后”,三十而已。
在這樣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我”把青春奉獻給養老護理事業,
在朗高,我學會珍惜機會,扎實工作,
在朗高,我學會扛起責任,擔當使命。
作為萬千“80后”大軍的一員,
此時此刻,更需要回歸初心,找到自我,
在清醒中保持自由,在時光中暢快前行。
這群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80后”“90后”,
在朗高這張畫卷里增添了無數濃墨重彩,
為養老服務事業奉獻青春、揮灑汗水,
在人生最美麗的時刻留下不悔的記憶。
有勇氣、有追求的朗高人
未來屬于踏實能干的朗高“80后”“90后”,
所以可以試錯,可以丟臉,可以搖擺不定,
也可以撞得頭破血流,越挫越勇。
因為做好準備,才有真正無畏的底氣,
對于未知的未來,才能有飽滿的激情與干勁。
我們堅定地相信,
在朗高這片孕育養老護理人才的沃土之上,
只要努力與堅持,定能收獲幸福的果實。
這首詩是我們朗高“80后”“90后”的真實寫照。
在朗高護理院里,有一群人活躍在養老一線,服務于長者的身邊。他們是醫生、護士、護理員、社工……他們是長者健康身體的支援者,是長者抱恙身體的照護者,是長者心靈的娛樂者,為長者帶來健康快樂,是長者所信任的“朗高人”,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與長者的故事。

護理院病區護士

劉姍 ? 病區護士長
現任江蘇省無錫朗高護理院四五六病區護士長的劉姍,已經是朗高護士隊伍里的“元老”了。7年前,從醫院轉向護理院工作的她,一直堅定地在朗高從事養老護理工作。“時間過得真快,朗高成立四年,我便只身來到這里,如今朗高11歲了,我也成為了母親。”劉姍護士長有些靦腆地說道。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長的人,她除了那么一股子踏實勁兒還有一份大大咧咧的樣子,不僅和科室的護士們相處融洽,更是病區老人的貼心小棉襖。
同時,作為科室的“領頭羊”,劉姍身上更多了份責任與擔當。她說,作為護士長,首先就要以身作則,帶動身邊的同事一同進步;其次就是多為他人著想,逢年過節把假期留給手底下的年輕人,自己頂班早已成為工作常態。畢竟職責越大,責任越重,劉姍的踏實與努力讓朗高看到了她的成長,見證了她的幸福。

“阿婆,今天我們要繼續做康復了啊,您的腿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治療,先躺好哦。”王波是無錫朗高護理院中醫康復科的一名醫生,一直在護理院從事康復護理的她,早已把為老人康復當做成自己的終身事業。
忙碌中的王醫生,嚴謹又專業,她告訴我們:“目前我們大多數護理的對象都是身患慢性疾病需要長期臥床的老人,還有很多阿爾茲海默癥老人,所以療程長,康復的初衷更是為了抑制老人病情的復發。”在講述專業知識的王醫生身上好像閃著耀眼的光芒,正是像王醫生這樣思想成熟、行動果斷的“80后”前輩在,才能讓老人享受到高質量專業的康復護理,使老人滿意,令家屬安心。

孫浩田 ? 內科醫生
這位伏案查看病歷的人,是無錫朗高護理院阿爾茲海默癥病區的“90后”醫生孫浩田。看上去沉默寡言的孫醫生,其實是病區老人的“好朋友”。小到咳嗽腿疼,大到發病失控,孫醫生就一直陪伴著這些“長不大的老人”,守護著他們的安危,為他們撫去病痛的折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者的使命。
醫者,偶爾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身為護理院的醫生,救治的對象只有暮年老人,他們有的舊病纏身多年,有的常年處于失能、半失能狀態,有的亟需心靈上的治愈……作為新時代青年,特別是作為一名醫生,孫醫生認為自己仍有著很大的成長空間,不僅是對醫學的探索研究,還有來自醫者的人文關懷學習,這些都將是他畢生努力的方向與追求。

馮芳芳 ? 護士長助理
馮芳芳,這個來自安徽的“90后”小姑娘來到朗高已經六年了,現任病區護士長助理一職。她敢闖敢拼的身上有著“90后”的熱情與朝氣,笑容青春燦爛,令人感到格外親切。“爺爺,下午好,我們來檢查一下房間的衛生,上午的藥品按時吃的沒?”一進護理病房,她便開始噓寒問暖,病區的老人個個都喜歡這個“話多”的小姑娘,“這個護士特別負責,對我們老人用心貼心細心,就像是我們的小孫女一樣,特別好。”爺爺說完還豎起一個大拇指。
像馮芳芳這樣的“90后”護士,在朗高大家庭里占大多數,大家都是懷揣著夢想而相聚在一起,雖然年輕,但對養老護士事業的追求之心不變,踏踏實實地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不平凡的事情。年輕人總有些心浮氣躁,但只有在不斷的磨煉、挫折中才能學會成長,懂得獨立,這是朗高“90后”護士身上的優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