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萍 譚修竹 蔣丹丹 江悅妍 黃奧蘭 尹心紅
(1.南華大學護理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2.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致病,是一種傳染性較強,傳播范圍較廣的傳染性疾病[1-2]。 馳援湖北醫護人員在工作強度大、職業防護高要求的戒備狀態、身體疲倦、心理壓力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一線醫護人員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3]。 為了解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況, 本研究抽取湖北省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141 名首批一線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狀況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取便利抽樣法,抽取湖北省黃岡市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一線醫護人員141 人。 納入標準: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一線醫護人員; 參加疫情防治工作≥1 周;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調查。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包括性別、年齡、工作年限、職稱、婚姻狀況、目前所在病區、是否為湖北省內支援醫護人員等。
1.2.1.2 癥狀自評量表(SCL-90) 共分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懼、偏執、精神病性、寢食狀態等10 個癥狀因子,量表采取1~5級評分法。 SCL-90 總得分越高則提示研究對象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某一因子得分偏高,則提示研究對象該項心理癥狀嚴重。 總得分超過160 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 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 分篩查為陽性[4]。該量表是我國心理健康領域使用廣泛的自評量表,既往研究表明其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5]。
1.2.2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星”收集問卷,每個選項均為必答,問卷指導語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意義、填寫方法等。 調查對象獨立填寫并在10 min 內提交問卷。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41 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2.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分析,SCL-90 總分及各因子得分與2018 常模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情況 本研究共納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一線醫護人員141 名,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一線醫護人員一般資料(n=141)
2.2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一線醫護人員SCL-90 得分情況 本組有53 人 (37.59%) 因子得分≥2分。 SCL-90 各因子得分及因子分≥2 分的人數分布見表2。

表2 研究對象SCL-90 各因子評分及因子評分≥2 分的人數分布(n=141)
2.3 與2018 年全國常模[4]得分的比較 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一線醫護人員SCL-90 總分及各因子得分與2018 年全國常模數據(n=12 160)比較,結果顯示:首批一線醫護人員在軀體化、恐懼兩個方面的得分高于2018 年常模,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研究對象SCL-90 總分及各因子評分與2018 年全國常模數據比較
2.4 不同職稱的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SCL-90總分與各因子得分的比較 不同職稱的首批一線醫護人員SCL-90 總分及精神病性、偏執、敵對、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狀、軀體化因子得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4。 進一步兩兩比較結果顯示,主管護師SCL 總分及軀體化、強迫癥狀、焦慮、敵對、精神病性、偏執因子得分高于其他醫護人員(P<0.05)。其他人口學特征資料的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SCL-90 總得分及各因子得分經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4 不同職稱的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SCL-90 總分與各因子得分的比較
3.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況 醫護人員作為災害救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災害救援一線作用十分重要[6]。 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 會引發個體及相應群體心理應激反應[7]。本研究結果顯示,有53 人(37.59%)癥狀自評量表因子得分≥2 分, 其中陽性因子: 軀體化癥狀21人, 強迫癥狀43 人, 人際關系敏感24 人, 抑郁24人,焦慮 24 人,敵對 22 人,恐懼 27 人,偏執 16 人,精神病性19 人,寢食狀態不佳31 人。 與2018 年常模相比,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在軀體化、恐懼兩個方面的得分均高于2018 年常模[8],說明部分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存在心理應激反應。 此外,不同職稱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中, 主管護師SCL-90 總分、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偏執因子得分、敵對因子得分、焦慮因子得分、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得分、強迫癥狀因子得分、軀體化因子得分較其他醫護人員高,說明主管護師群體面臨的壓力較大,存在較強心理應激反應,這與以往研究結果相符[9-10]。 有研究表明,不良心理反應會直接影響醫護人員在臨床工作中的狀態,對醫護人員及病人的安全造成隱患[11-12]。 因此,疫情期間醫院管理人員應該要引起重視,積極采取措施對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進行有效干預,緩解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的心理應激反應。
3.2 應對突發傳染性公共事件支援一線醫護人員心理應激反應策略
3.2.1 加強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心理疏導及人文關懷 此次疫情緊急、工作壓力大,醫護人員可能存在緊急應激狀態下不善于正確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自我心理平衡調試、對工作產生疲倦感的問題[13-14]。 因此,應加強對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心理篩查工作,一旦發現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存在心理狀況不佳等情況,應積極采取措施。 如開設心理線上門診,開展心理專線,必要時予以休息等。 還可以采取支援人員以本單位為小組建立微信群, 每日下班在微信群講述上班的疑惑、遇到的問題、個人調節的方式、正能量的相互鼓勵支持等方式來緩解壓力。 此外,疫情期間,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尤其懷疑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可以進行咽拭子核酸檢驗及CT 排查,這樣不僅可以減輕醫護人員心理負擔, 同時還有助于早期排查感染醫護人員,減少院內傳播。 另外,需加大對疫情支援一線醫護人員的關懷力度, 了解其需求和困難,積極協調解決[15]。
3.2.2 完善突發傳染公共事件應對管理機制 研究顯示,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焦慮情緒明顯增加。 降低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的焦慮情緒, 需要完善公共事件應對管理機制。 一方面在疫情期間需要合理制訂醫護人員的培訓體系, 其內容包括傳染病基本知識、病人臨床管理、病人癥狀管理等[16],使其準確掌握疫情相關知識, 落實各種預防職業損傷的規章制度和作業標準[17]。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間,通過制訂科學的心理素質培訓計劃, 提升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掌握有效心理干預措施的水平, 減少心理應激反應的產生。 達到通過有效的心理干預改善中重度焦慮癥狀的目的[18]。
3.2.3 科學合理調配人力資源、 采取措施使醫護人員更快適應工作環境 在突發公共事件中, 科學合理調配人力資源是十分重要的。 管理者應統籌兼顧,科學評估平衡常規任務與疫情緊急救治任務的人力需求;動態調整,保證安全兼顧效率的原則進行人力資源調配;根據職工實際特長與優勢為其分配工作,能有效提升人才的利用效率, 使醫護人員能做到人盡其才,發揮最大效能[19-20]。 醫院管理層應規范疫情期間操作流程、工作制度等,在支援醫護人員進入臨床一線之前進行崗前培訓,包括介紹相關疾病知識、工作環境、規范工作流程、一些簡單的當地方言的含義等。 另外,臨床一線可采取經驗豐富醫護人員與外地支援醫護人員兩兩搭配進行診療護理, 幫助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快速熟悉工作流程和工作環境, 減輕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環境陌生感和心理壓力。
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強,感染人數多,給醫護工作人員帶來較大挑戰。 本研究結果顯示首批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部分存在心理應激反應, 建議加強對支援臨床一線醫護人員進行心理疏導, 科學合理調配人力資源, 完善突發傳染公共事件應對管理機制, 保障臨床一線醫護人員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應對此次疫情,提升疾病救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