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明珠
【摘要】在傳統的各園區園本培訓的基礎上,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探索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新內容、新途徑、新模式等,調動教師培訓的積極性、自主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集團;園本培訓
溧陽市昆侖實驗幼兒園于2018年成立教育集團,隨著集團的擴大,教師隊伍建設需要緊跟集團高位發展的需求,讓兩園區的教師能快速縮短差距,站在同一平臺進行學習、提升,集團園本培訓就需要作出新的調整和創新,探索、構建適合我園的、高效的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模式。
一、信息技術助力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的實施效果。
(一)運用電子問卷優化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調研。
2018年度我園處在幼兒園集團化建設的準備階段,對“電子問卷運用于園本培訓調研”進行重點研究,打通時空限制,快速、方便的展開調研和數據統計和分析,方便對教師的反饋進行篩選。
1.運用電子問卷推進自主、實效的培訓內容。學期初,通過表單平臺,發放“園本培訓申報表”,老師們根據自己的特長自主申報園本培訓,拓寬培訓人員和培訓內容,并根據培訓的相關內容、重點部分,先進行自學,拓展教師在培訓中對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內化。
2.運用電子問卷進行快速、客觀的培訓評價。每次園本培訓后,運用電子問卷進行園本培訓反饋,第一時間收集培訓建議、成效,為以后開展相關的培訓提供改進依據及經驗,也為學校頂層設計提供第一手的數據。
(二)運用多樣化平臺豐富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的組織形式
1.運用現場直播支持專家引領的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為了拓寬培訓的受益面,通過直播平臺進行現場直播,讓兩個園區的老師打破地域、時間限制,打通了場內場外,為專家走進集團園本培訓打開了便捷之門,讓不同基礎的老師能站在相同的學習線上,直接聆聽專家指導,快速縮小老師的教育理念差異,加速了集團園本培訓的一體化進程,也拓寬了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的組織形式。
2.運用多種平臺支持持集團“一體化”的線上培訓。昆幼教育集團成立以后,為了增強教師人文素養,淬煉持續學習型教師團隊,集團內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自主學習活動,其中線上培訓就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多種交流平臺豐富線上分享方式。通過微信群、釘釘建立培訓群,進行及時交流分享。如:邊參加畫展,邊通過微信群進行即時分享;運用釘釘作業、學習圈可以將自主學習照片、文檔上傳分享,不但克服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安排進行自主學習。
(2)多種信息技術整合打通線上培訓。運用信息技術支持線上學習,發揮線上學習的快捷、自由、主動的優勢,教師們可以自主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通過平臺進行討論交流,彌補空間受阻時的困擾,而且新穎的學習方式,也能讓老師們學習更有興趣。如:受疫情影響,未能如期開學,但培訓如期,開展了“共讀一本書”的線上交流活動,通過釘釘視頻會議制定活動方案,通過電子問卷自主申報成為主播,直播分享自己的思與悟,提出閱讀困惑,通過釘釘學習圈分享收獲,培訓結束后通過電子表單進行考核,客觀反饋培訓質量。
(三)集團資源庫促進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資源共享。在釘釘辦公軟件中建立了集團園本培訓資源庫,將園本培訓的相關文檔,PPT、圖片、視頻等資料;部分外出學習的優秀教育教學資料;老師們錄制的微課、現場等上傳至相應的文件夾,形成了可供集團內所有教師個性化學習、下載、共享的園本培訓資源庫,經過三年的建設,教師們已慢慢養成使用資源庫的習慣,加快了培訓資源的共享。
(四)運用信息直播平臺推進集團內的聯動式“一體化”園本培訓。運用直播平臺開展兩園區間園本培訓的同步聯動式培訓,使集團內教師的研討和學習更具一體化。
二、教師發展
項目組教師通過選擇自己喜歡善長的方面進行自主學習,組內交流,實踐運用,在視頻下載剪輯、圖片修剪,聲音剪輯等方面的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并對全園教職工開展信息技術培訓,以點帶面,提升全園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三年的建設平均每位教師掌握了5-6種日常工作中經常使用的信息技術技能。
三、園所發展
輻射日常工作:隨著項目開展,園區間的聯系更緊密;快速縮小教師教育理念的差異;達成集團培訓資源的共享,加速了集團園本培訓的一體化。也為日常教育活動和其他教師培訓活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遷移信息技術助力園本培訓經驗: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的經驗遷移至幼兒園教師基地培訓、市級活動培訓等活動中,對基地培訓和市級培訓的形式、模式進行創新,極大的提升了昆侖實幼基地培訓影響力,多次在“課程質量提升項目”的活動現場通過直播方式,在同一時間面向不同鎮、區15所幼兒園進行“區域環境創設”現場直播,讓全市近千名老師,參與到第一現場進行零距離聆聽專家指導,擴大了受益面。
我們且思且行,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在集團“一體化”園本培訓中的運用會更廣泛和深入,成為園所高位發展的有效助推器。
參考文獻:
[1]朱智剛 馮麗:《對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幾點思考——基于人本管理的視角》,基礎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