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曉
【摘要】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是新課改之下各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問題,尤其初中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教學已經成了許多學校關注的重點內容,本文對初中語文課堂動態生成教學進行分析,從而促進動態生成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
引言: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當中,它是動態的,正在發展的,具有創造性的一個過程,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師生之間不同的生活經歷在文本與語言間發生碰撞與摩擦,最后融合的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是師生間激情碰撞的過程,構建動態生成的課堂是當前新課改下對教師最基本的要求。
一、動態生成的思想民主氛圍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到,在閱讀過程中是學生,教師,文本三方對話的一個過程。因此,要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初中語文教學動態生成的首要條件,同時創設民主課堂,也會推動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還能使教師的教學資源自主發展并且不斷地生成,使學生的靈感涌現,創新思維迸發,更加有利于學生對初中語文的理解。但是,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依然還處在傳統教育體系當中無法自拔,更多的規矩,更多的禮節反而使學生在課堂上放不開,從而造成心理緊張,情緒過分拘謹的現象,而這樣的傳統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的思維進行了束縛,使學生的思維只是在跟著教師的思維去進行,無法形成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育理念。初中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要將過去課堂的傳授者變成一個輔導者,參與者,合作者,使教師的身份放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從學生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對學生的意見與心聲要認真傾聽。初中語文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以及對待語文的態度,對學生無法理解的問題,要有耐心引導,使學生能夠大膽地提出個人所遇到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思想上放飛,張揚個性,從而使動態的思想生成。
二、動態生成基礎的教學預設
1.文本預設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了解,從中去體會作者的用意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是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目的,而實踐證明,學生只有吃透課文才是動態生成的基礎,因此可以理解為動態的生成是在學生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之上而形成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要想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初中語文教學獲得教學的質量以及效果,就必然要將書本知識進行激活,使課本內的知識與學生和教師形成多向互動,以及動態生成,從而突出語文教學中的活性。例如,在《敬業與樂業》章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需要對其進行挖掘,圍繞“敬業”和“樂業”兩個關鍵詞進行解析,同時要預設教材,對教材進行整合,采取創新式教學方法,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促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效率。課上,教師可以在領讀課文的同時,圍繞每一個自然段所描述的內容進行距離說明,讓學生可以體會到做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有哪些。此外,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還要從層面進行預設,擴展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情感的升華和課堂上的動態生成。
2.學情預設
每位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與個體之間永遠會存在差異,如學生的先天因素原因會造成某些生理遺傳、家庭背景的不同、文社會文化方式的不同、學生的生活經歷不同等,這些都會造成學生與學生之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使學生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以及不同的認知基礎,而這種認知方面的不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如在課堂上對新知識的構建時會有差異,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也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課堂上會出現動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談創造性思維》章節的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要認清這種個體間的差異化,在進行備課時,一方面對教材進行備課,另一方面還要對班上的學生進行充分的了解,分析出不同學生群體思維的活躍度,針對不同學生個體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學生個體的知識儲備能力要有所了解,并預測課堂教學時所要發生的變化,并在預設的情況下做好方案的應對工作。課上,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對自己未來職業的規劃進行分類,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要求學生進行討論,暢想未來自己是如何工作的。
對于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只是機械式的對文本進行朗讀,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毫無激情,在學習語文時要使學生有激情并且能夠與文本的智慧相伴,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學習語文的注意力,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面對復雜的課堂教學時,要用心去發現動態生成的資源,并且在這過程中要進行充分的而且靈活地對流程進行控制,不斷地向學生展現動態生成,使學生在動態生成的精彩中喜歡上語文。
結束語:
初中語文動態生成教學首先要有一個民主的氛圍,這樣才能有動態生成的思想,其次要有教學預案的精心設計,這是動態生成的基礎,在預案設計當中,要從文本的預設、學情的預設、流程的調控方面去靈活把握,并且要有激勵的評價機制,使動態生成的發展能夠符合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需求,動態生成是新課改提出來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要大力推廣動態生成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初中語文的動態生成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王曉霞.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生成性的思考[J].軟件:電子版,2014,000(005):33-33.
[2]齊存行.對中學語文課堂管理動態生成的思考[J].語文天地(初中版),2015,000(0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