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小學語文學科的重視力度越來越大。在小學教育過程中,語文是基礎學科。特別在低年級的教學活動中,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講究教學技巧、教學方法,幫助小學生夯實語言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講究課程設計,積極關注低段學生的特點,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模式,重視問題設計,才能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研;結構;創新
前言:語文學科地位的不斷上漲,讓越來越多的一線語文教育工作者認識到教學研究的重要性與課程設計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關注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講究問題的設計,利用同課異構的方式,豐富自己的教學觀念,提升個人教學專業水平,才能為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和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水平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一、重視課堂問題設計,創新語文教學
課堂問題的設計,關系著課堂中的師生互動,也關系著學生的理解力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理解力的提高和語言表達力的提高。利用課堂問題的有效設計,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智力水平。在設計問題時,一定要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發揮真正的作用。
像在學習《花的學校》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設置“想一想花的學校是什么樣子的?”這樣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導入環節,積極融入主題化的討論。在閱讀理解過程中,讓學生通過自己對花的學校的了解,說一說對詩句意思的理解。這樣的問題是具有針對性的,能夠幫助學生解決閱讀理解過程中的問題,促進學生通過思考問題完善個人閱讀理解學習。
二、關注低段學習特點,創新語文教學
低年齡的小學生自我學習意識較差,且認知方式與高年級學生不同。在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準字音,看準字形,理解含義。積累漢字和理解字詞句,是最基礎也是最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充分了解低段小學生的學習特點,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堅持從實際出發的教學原則,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
首先,從讀準字音來講。漢語拼音,是低段小學生要學習的初始內容。漢字的字音、字形、字義是相對統一的。要識字,就要掌握好字的發音。漢語拼音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獲得重要的語言學習工具。在學生掌握拼音技巧后,便能夠利用拼音更快速的識字記字。在低段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漢字,要將漢字與拼音共同呈現,讓學生通過拼一拼的方式自主讀出漢字,強調音準。
其次,在講解字形字義時,教師要關注字形這一識字教學難點。很多小學生在記憶字形方面存在困難,也認為這是一件無趣枯燥的事情。找到正確的方法,讓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記住生字的字形,并仔細觀察字形與字義的關系,了解偏旁部首,了解字的結構和字的構成,能夠促進小學生將枯燥的內容轉變成為有趣的內容。就像在講解三點水這一偏旁部首時,教師可以將江河湖海這4個字共同呈現給學生,讓小學生們觀察。雖然是4個完全不同的字,但他們擁有共同的偏旁部首。通過這些字義,讓小學生了解這一偏旁部首的含義,有助于學生發現漢字結構規律,了解偏旁部首的意義,而不是將它們看作抽象的符號。
三、嘗試同課異構教研,創新語文教學
同課異構,是教育改革過程中提出的全新教研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同課異構模式組織教學,是對教師教學專業能力的考驗,也是為學生提供最具針對性教學活動的重要舉措。
首先,教師要先集體備課。同課異構,講究不同教師的個性化教學。從不同的視角,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與解讀,便能形成最終不同他人的教學風格。在教研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針對同樣的教學內容共同備課,提出自己的教學觀點和設計,思考如何組織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像在講解《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文章是小學生熟悉的故事,教師要利用這樣的故事情節,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科學知識和價值觀念。有的教師會提出利用看圖說話的方式,組織學生理解課本中的閱讀內容。有的教師則提出利用動畫片播放的方式,提升學生的理解速率。多聽其他人的教學設計意見,積極參考,力求讓課堂效果達到最佳,是集體備課的最終目的。
其次,集體備課后,要開展公開教學和集體評課。在公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其他教學同事視為學生,將準備好的課程呈現給大家。讓老師們感受課堂氛圍,感受教學方式的科學性。在公開課呈現中呈現,教師可能會引導大家一邊講故事一邊做動作,也可能會組織大家共同觀看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讓同學們復述動畫片中的故事,感受小蝌蚪的心急。還有教師會選擇教語文課與自然科學課結合在一起,讓學生通過養小蝌蚪的方式,發現小蝌蚪的成長規律,切實參與到故事當中去。不同的課堂建構方式,給學生帶去的學習體驗是不同的。在公開課后,教師要通過集體評課的方式,對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教學過程是否合理,教學邏輯是否逐層遞進等進行分析與評價,提出個性化的建議。在評價過程中,分別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所教班級的教學模式,反復磨合,使每一位教師都在同課異構活動中有所收獲,解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存困難。積極成為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參與者,是明確職業發展方向,提升教學專業素養的表現,更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
結語: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積極利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幫助小學生收獲語文學科知識,建立語文學習興趣,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畢生追求。通過日常教學行為的改變,教學研究力度的加強,讓新的血液融入到語文課堂中,才能滿足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彭琳.小學語文"同課異構"教學方式的實踐及反思[J].傳奇故事,2020,(6):57.
[2]戴小娜.“同課異構”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J].讀與寫,2019,16(8):53.
[3]嚴文勝.探討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6):585-586.
[4]郝吉明.論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J].神州,2019,(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