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花
【摘要】幼兒園中設置的自然角,目的是讓幼兒與自然建立直接聯系,使其對大自然產生正確的認識。自然角作為幼兒認識自然的活動場地,能夠讓其在這里發揮其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幼兒通過在自然角的觀察和管理,不僅增添了生活和學習的樂趣,而且在不自覺中理解和掌握了自然科學知識,擴大知識面,同時幼兒在對其中事物親手管理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培養其愛護動植物的品德,產生熱愛自然的情感,還學到了基礎的勞動技能。自然角的存在,對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勞動創造能力等的形成和提升有著突出的作用,不僅如此,也讓幼兒親近自然,進而形成主動保護自然和環境的觀念。
【關鍵詞】幼兒園;自然角;教育價值
幼兒園中設置自然角,是幼兒教育的創新方式,也是幼兒園建設的重點內容。自然角中包含的內容均來源于實際自然環境,從本質上說其實是廣闊大自然的微型濃縮。自然角的教育內容具有集中性、層次化和目的性的特點,幼兒可以通過自然角在腦中形成對大自然的初步認識和影像。
一、培養、提升幼兒能力和品質
1.觀察能力的培養
布置自然角時,為顯示出四季的明顯特征,教師可采用代表四季的典型物品,以放、掛、吊等形態使其展現在幼兒眼前,同時墻面文化是自然角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容要有針對性的選擇短期內變化明顯的事物,與幼兒的接觸更為密切,以此讓變化發展的過程能夠在幼兒心中種下探索的種子,幫助幼兒更好地觀察和記錄。幼兒觀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有意識引導其對某個物品進行觀察的時候,可由淺入深地向幼兒提出觀察要求,進而幫助幼兒能夠對物品形成由表及里的認知。另外,幼兒的觀察活動,教師除了正確引導,還需要為幼兒提供觀察方法,使得幼兒可以正確運用觀察方法和技巧,對物品形成全面化的認識,從而達到培養幼兒觀察能力的目的,也讓幼兒的觀察活動由被動不斷向主動靠攏。
2.動手能力的提高
自然角是幫助幼兒直接接觸和認識自然的場所,自然角教育功能的發揮,不僅需要幼兒和家長的努力,還需要幼兒自己對這一場所進行實際管理,幼兒在親身參與管理期間,鍛煉了其實踐操作能力。比如,自然角布置過程中,可讓幼兒參與物品擺放過程,通過應用自己的雙手搬動花盆、水瓶等物體時,其手臂擺動的幅度較大;自然角中放置的赤豆有好有壞,幼兒依據自己的對豆子好壞的辨別能力,將豆子進行分類,撿出壞掉的豆子,這是一個考驗幼兒耐心的過程,但是很多幼兒十分喜歡這一活動。管理自然角涉及到很多行為活動。
3.寬容心的培養
幼兒往往對事物有著充足的好奇心,他們對自然的認識通常是以好奇心作為基礎和動力的。自然角的物品對幼兒來說都比較新奇,他們通過自己的感官對這些物品進行觀察和感知,以此形成對這些陌生物品的認知。但是幼兒年紀小,身心發育還未成熟,所以思維體系不完整,對身體控制能力較差,所以在對陌生事物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事故”出現,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作為幼兒教師,要知曉幼兒造成“事故”發生的本質原因,并對這種過失表示理解。
二、建立家幼聯系
自然角的存在,不僅讓幼兒得到知識,開拓視野,也能增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溝通,帶領孩子一起觀察自然角中動植物的變化,引導孩子探求知識,從而共同成長。比如,在秋天這個收獲的季節里,家長們分別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新鮮水果,幼兒便可自由對這些水果進行觀察,比如外形特征、內部構造等,同時,家長和孩子和將水果作為材料進行手工制作,發揮想象力,拼接成玩具或者不同形狀的事物,這種自然角活動既有新鮮感,也能發揮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以親子家庭為單位制作完成的水果作品,讓自然角變得更加生動,也讓幼兒體驗到完成作品的成就感。通過自然角活動,可以促進家幼聯系的密切性,父母能夠參與孩子每個微小的成長階段,在增加親情厚度的同時,使得家長與幼兒園可以站在同一位置,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三、最大化發揮自然角作用和價值
教師可將自然界四季變化以實際物體的方式放置在自然角,比如具有時令特征、季節特征的花卉、蔬果、小動物等,幼兒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可以對這些物體進行深入的觀察,而且也能體驗到四季的變化。舉例來講,春天的時間里,可在自然角放置迎春花、桃花等盆栽,或懸掛柳條,為幼兒營造富有春天氣息的環境;可將小蝌蚪放在自然角,讓幼兒在持續一段時間里,負責喂養小蝌蚪,同時觀察小蝌蚪的變化,按照自己的方式記錄小蝌蚪每個階段的變化,猜測小蝌蚪最終會成為什么樣子;秋天來臨后,便可在自然角放置秋天獨有的成熟果實,比如玉米、稻谷等,為幼兒播放田野視頻,使其感受秋天田野的美景……這種教育方式下,幼兒可以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化,從而達到自然角開設的目的,提升幼兒培養的針對性。
四、輔助教學活動開展
通過新疆棉花事件,我們在自然角開啟了以《棉花》為主題的活動,在棉花的種植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一起搜集了大量的棉花實物、棉花生長及用途資料圖片,幼兒對棉花制作的物品進行繪畫展示,充實自然角文化等,棉花是怎樣長出來的?棉花是干什么用的?這是幼兒對棉花產生最典型的疑問,同時也帶著這些疑問,幼兒對棉花這一實際物品進行了探索,他們有的用眼睛自己觀察,有的伸手觸碰,有的湊近用鼻子聞……在這一期間,伴隨著幼兒們對棉花展開的討論:“棉花有彩色的么”、“棉花可以做成衣服”、“棉花還能干什么”……觀察和討論的過程,實際上便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過程,在切實的觀察和討論后,幼兒能夠得知棉花的形象特點、具體用途以及與我們生活的聯系。教師可尋找適合幼兒觀看的棉花科普視頻動畫,并帶領幼兒嘗試種植棉花,進而仔細觀察棉花的生長,最后運用種植成功的棉花制作布偶、沙包等手工品,讓棉花的一生充分展現在幼兒眼前。自然角中物品怎樣放置,充滿了自然和生活的道理,幼兒在參與管理這些事物的過程中,能夠豐富其生活經驗,并且逐漸養成積極探索的習慣。通過自然角的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將生活與教學充分結合在一起,并讓幼兒更加真切地體會生活過程,并在體驗中有所提高和發展,不斷成長,在接下來的主題教育活動中發揮主體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