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鑫
【摘要】改革開放之后,伴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對于生活環境的品質需求越來越高,這其中環境藝術設計也隨之顯露在社會大眾的視野之中。隨著社會大眾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增加,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就需要將環境藝術設計的功能價值充分發揮,如此一來不但能夠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還能夠有效的提升整個城市的綠化工作,以此來促進城市的健康發展,幫助居民建設宜居的生活環境。作為以現代環境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新興發展學科,環境藝術設計也是現代藝術設計之中的一個邊緣學科。其本質就是將建筑室內外的空間環境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和諧自然的實用性藝術,這就需要通過藝術設計的手法來有效完成這一重要目標。此外傳統意義上的環境藝術設計涉及的學科與聯系門類十分的廣泛,尤其是與建筑學科的聯系更加的緊密,而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內涵則是“技術”與“藝術”。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設計;園林設計;發展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現今城市都在以生態城市為目標,而不斷的發展建設。環境藝術設計也在此背景下取得了全面的發展創新,并且環境藝術的發展也是有效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環境藝術設計對于生態資源的保護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并且環境藝術設計的有效發展還能夠為社會大眾提供一個安心、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有效的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并且還能有效的推動生態城市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1環境藝術設計的起源
作為一種實用性藝術,環境藝術設計與其他的藝術形式有著明顯的劃分,與一些具備實物載體的藝術類型不同,環境藝術設計其本質并未有獨特的秩序,所以因其無形無質也就使其會逐漸的湮滅在自然景觀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當環境藝術逐漸被認知時,為了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價值,從而讓人處于一個愉悅的環境,這就需要在環境藝術之中融入設計的力量,通過設計的力量將環境藝術進行物化處理,從而讓人們能夠清晰的感知。在我國古代,環境藝術就已經被先人進行充分的運用,在園林藝術設計中環境藝術被有效的體現,環境藝術設計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時期的一池三水,再到西漢的山水建筑園林與唐代的太液池等等,這都是歷史上最早環境藝術設計的成功案例。如此一來這也就使得,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具有極強的民族色彩。并且古代先民對于自然十分崇敬,這也衍生了最早的環境保護意識。環境藝術設計也與傳統道家思想有著緊密的聯系,“道法自然”與“天人合一”等都對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這也就使得環境藝術設計最為基本的原則就是要遵循自然規律,與周邊環境保持共生的狀態,既需要有周邊自然環境有效融合,還需要適應人的居住環境有別于外部環境,保證其和諧自然。環境是一個覆蓋內容及其廣泛的詞匯,自然環境、人工環境與社會環境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如此一來,就能夠得知環境藝術設計的本質是人類對世界進行自覺能動的蓋在行為,通過對自然的合理利用與改造,最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除此之外,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具備綜合性的系統,環境藝術設計不但能夠與地面環境有著緊密的聯系,其在美化裝飾的相關設計領域之中也有著緊密的練習。通俗易懂的說,環境藝術設計的主體就是建筑與內外環境空間的整合設計。城市規劃設計、裝潢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室內外設計、空間藝術設計與陳設設計等都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內容,這些設計內容雖然看起來并沒有實質性的聯系,并且設計體系也不盡相同,但這些內容的本質是相互連接貫通的,其主體思路也會是以建筑體為核心進行的活動。
2現代環境藝術設計具備的主要特征
2.1和諧性
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準則就是設計與環境、人與自然這些要素之間要將人類的藝術創造才能充分的展示與體現,并且還需要加強對于自然空間環境的保護與合理的利用。如此才能夠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最終保證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依托藝術設計有效創建和諧的生活空間。
2.2文化性
文化性也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表現形式,依靠現代藝術設計的創作手法,將文化藝術形式語言與傳統相結合,并對風格造型技巧與材料工藝有效結合,如此才能夠有效的在室內外環境設計視覺感官上創建全新的文化氛圍,將精神文化品位有效提升。
2.3科技性
隨著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數字技術以及新科技等全新時代背景下所衍生的各種全新技術被廣泛運用,從而也使得環境藝術設計自身所具備的科技化趨勢愈發的明顯。環境藝術設計形式的不斷創新,也需要依托新能源、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支撐,由此可以得出藝術設計的基礎就是科技。
2.4智能性
計算機數字化網絡、多媒體設施與公共安全防護功能的綜合布線系統都是現階段室內外環境設計中的有效配置,通過對這些先進配置的有效應用,能夠有效完成自動監控,從而有效實現管理、服務與環境設施的綜合自動化系統。作為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性功能則是人性化設計的重要體現。
2.5創造性
環境藝術設計自身所具備的創造性是思維觀念、策劃創新、文化素養與專業水平的綜合表現,并且也是設計與功能完美契合的重要表現,通過創造性的思維推動環境藝術設計以一種全新的藝術造型語言與形式充分滿足人們的精神物質需求。
2.6參與性
環境藝術設計是依靠藝術視覺造型語言來充分吸引與激發人與環境的參與體驗,從而全面的在觸覺、視覺與聽覺等多元化的角度給人以想象與啟發,使其在內心深處獲得愉悅與幸福的心理體驗。
3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中的具體運用措施
3.1開展整體規劃設計
現階段,雖然環境藝術設計的思想已經逐漸的普及,但是由于相關建筑企業并沒有深入了解融合的內涵,導致環境藝術設計的運行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在設計過程中也并沒有將資金投入與施工成效充分的考慮其中,最終就會導致建筑設計與實際景觀出現嚴重的沖突。為了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就需要設計人員要有效的開展整體規劃設計工作,并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技能,在確保建筑質量的同時,還需要將城市文化內涵有效的引入其中,如此才能夠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的功能價值充分發揮,最終保證文化、景觀與設計的協調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確保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的科學性,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園林景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為此在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期間要始終秉承因地制宜的設計思想,如此才能夠充分發揮環境藝術設計的功能價值。
3.2引進人文思想
對于建筑的環境藝術設計,除了要保證建筑工程帶給民眾視覺層面與物質層面的滿足,還需要將精神傳遞有效的納入其中。現階段,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沖擊,我國的建筑設計在風格與設計思想上也更加的趨向于西方化,這就導致建筑工程沒有屬于自身的建筑風格,并且傳統優秀文化的韻味也沒有充分展現。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局面,就需要在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之中,就需要將人文思想理念融入其中,除了要在其中滲透傳統文化之外,還需要與當地特色文化相結合,如此一來才能夠將景觀設計的成效大大提升,這也在無形之中將城市建設的影響力與吸引力大大提升。
3.3重視生態平衡
現階段,環境問題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嚴重阻礙,所以社會大眾也充分的認識到生態平衡維護的重要性,而這種重要的認知也需要結合到建筑環境藝術設計之中。設計人員在對建筑工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清楚的認識到建筑設計除了要保證經濟效益之外,還須要你管對社會發展傾向進行深入的考慮。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則需要立足于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來進行的,并對環境破壞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與此同時,環境藝術設計需要其具備合理性,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對各種外部因素進行綜合的考量,從而才能有效完成協調設計任務。
3.4環境藝術設計選址
環境藝術設計必須要能夠與周圍環境進行有機結合,如此才能夠因地制宜,對周邊建筑、地形與水體配置進行綜合分析,如此一來才能夠將自然景色特色充分凸顯。為了完成這一建設效果,首先就需要將空間組合形式上的布局工作有效完成,布局工作的完成可以通過建筑物與周邊環境進行統一結合來完成,如此才能形成具備開放性的空間結構。此外,環境藝術設計還需要做好空間序列工作,建筑環境空間序列能夠劃分為不同的形式,主要形式有自由不對稱組合模式與有效對稱模式兩種,而將藝術思想與功能有效的結合,就能為促使建筑物之間能夠形成一種合理化的布局,從而為居民帶來輕松愉快的空間感。
4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思考
在傳統的認知之中,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理解則是簡單的景觀設計,這也是一種片面化的理解,環境藝術設計并不是單一獨立的藝術學科,其主要內涵是將室內、景觀、園林與裝潢等一系列知識融合的復雜學科。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大眾對于生活環境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這也直接推動了環境藝術設計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為此就需要相關設計師將人與自然的關系處理作為重點。除此之外,“綠色、環保”是現階段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性思想,為此綠色設計與逐步受到了社會大眾的追捧,這也就使得保持生態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當下設計的主流。此外,在對環境藝術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其發展方向也不應僅僅局限于對空間的分區,而是要將人性化充分的體現。并且還需要在生態優先的基礎之上,對自然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從而才能尊重自然與改造自然,有效完成綠色設計,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社會的發展。與此同時,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還需要將智能化與便捷化當成重要的輔佐,通過環境藝術設計與新技術、新材料、新科學的有效融合,從而推動環境藝術設計在智能智慧道路不斷向前。最后受到西方設計的影響,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西方化的趨勢比較明顯,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將中華民族文化充分的發揮,就需要設計師要對本土的地域特征進行深入的挖掘,將中華鼓搗造園的智慧充分發揚,從而幫助環境藝術設計具備豐厚的歷史底蘊,最終將本土文化特色有效凸顯。
5結束語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現階段各城市都在以生態城市建設為主要發展目標,進而不斷的進行發展建設。而科學合理的環境藝術設計則是實現這一發展目標的有效途徑,也是有效改善城市環境的重要因素。而建筑行業想要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就需要不斷的加強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視,而環境藝術設計也是未來建筑行業甚至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對于環境藝術設計的有效運用也能夠有效的保證城市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為此在設計過程中,要不斷的將人文思想理念有效的融入,重視生態平衡,并將以人文本的核心理念作為設計工作開展的重要前期,與此同時,在環境藝術設計之中還需要將智能化與便捷化當成重要的輔佐,通過環境藝術設計與新技術、新材料、新科學的有效融合,從而推動環境藝術設計在智能智慧道路不斷向前。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保證環境藝術設計的功能價值被充分體現,從而推動生態城市的有效發展,為居民提供一個安心、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有效的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并且還能有效的推動生態城市的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國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全惠民,趙彬.試析我國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趨勢[J].雕塑,2020(03):82-83.
[2]陳祉音.淺析環境藝術設計的發展研究[J].福建茶葉,2020,42(01):71-72.
[3]郭鑫.以突顯地方特色為導向的高校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發展研究[J].藝術教育,2018(23):157-158.
[4]劉蕊,邵巍.藝術學學科內涵式發展研究——以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為例[J].藝術品鑒,2018(03):81-82.
[5]曹治.新媒體時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5(12):217-220.
[6]魯開陽.淺談環境藝術設計發展問題[J].青年文學家,2015(17):156.
[7]施雯.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趨勢[J].藝術科技,2013,26(02):162.
[8]李海.環境藝術設計發展趨勢及流派傾向[J].才智,2010(13):155.
[9]劉晨晨.環境藝術的人性化設計發展[J].藝術教育,2009(12):129+135.
[10]傅凱.環境藝術設計發展的幾個層面淺析[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3(10):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