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潔
近幾年,幼兒園戶外晨間鍛煉的形式越來越多樣,材料也越來越豐富,但部分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流于形式,沒有落實鍛煉計劃。特別是冬季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幼兒戶外鍛煉的時間和質量很難得到應有的保證。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從組織形式、活動內容、活動材料、指導方法等方面入手,對幼兒冬季戶外體育鍛煉活動進行了分析。
為了有序開展戶外鍛煉活動,保障冬季戶外鍛煉活動的質量,筆者所在幼兒園采用音樂引導的方式,讓幼兒通過不同的背景音樂準確把握熱身、自主運動、集體運動、小憩、放松等各個環節的時間。冬季時,我園增加了勁舞音樂,讓幼兒隨著熱烈、動感的音樂進行跑步熱身,提升了幼兒參與冬季體育鍛煉的興趣。
鍛煉場地的選擇會影響活動的效果。我園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園內空間,進行全面規劃,科學地安排每周戶外體育鍛煉活動的內容。如何讓幼兒在冬季時堅持體育鍛煉是我園探究的重點。我園合理設置戶外體育鍛煉區域,有適合高強度運動的區域,有適合較低運動強度的區域,有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區域,也有鍛煉幼兒身體綜合素質的區域。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我園還根據幼兒活動與發展的需要對各區域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在塑膠足球場上,我園開展滑板、鉆爬、踢球等運動項目;在彎彎曲曲的水池邊,我園組織幼兒繞水池騎自行車,增加騎行過程中的趣味;在彎曲的小路上,我園組織幼兒玩推獨輪車的游戲,以增加游戲中的障礙,提升幼兒的成就感;在沙地里,我園帶領幼兒感受在“沙漠”里行走的艱難,以磨煉幼兒的意志,讓幼兒懂得遇事不能輕易放棄的道理。
另外,我園打破班級和年齡界限,每周交替開展班本運動與混齡運動。在班本運動中,每塊運動場地都有兩名教師看守,他們會負責保護幼兒的安全,對幼兒進行運動指導,幼兒時而鉆、時而跳、時而踩高蹺,都玩得不亦樂乎。在混齡運動中,幼兒自發進行“大帶小”的開放式組合鍛煉活動,大班幼兒會根據示意圖帶領小、中班幼兒進行項目的選擇和練習。教師則扮演指導者的角色,適時給予他們恰當的指導。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激發了幼兒的活動興趣,拓展了幼兒的游戲空間,讓幼兒不再局限在一個固定的小天地里,不再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安排,他們可以放開手腳,做晨間鍛煉的主人。
《幼兒園工作規程》第三十條指出:“幼兒園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教具。”為了使幼兒冬季戶外體育鍛煉活動順利開展,我園制定了一系列管理運動材料的制度,保證運動材料的數量和質量。具體來說,我園采取了“材料驗收分類制”“材料保管使用制”等,及時維修或更換破舊的材料。同時,我園歸類擺放、合理使用自制器械,允許各個班級跨班使用,給教師提供了按需選擇的便利,保障了幼兒戶外體育鍛煉的需求。
我園也考慮了幼兒的年齡差異和個體差異,根據幼兒在運動中的實際表現為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以“冒險王”游戲為例,我園為幼兒提供了四條不同難度的道路;一條是木梯與平衡板鋪就的“平平路”:一條是利用輪胎與竹梯建設的“鉆圈路”,一條是用繩索打造的“搖晃路”,一條是利用樹干和繩帶建成的“攀高路”。教師讓幼兒戴上防護器具,在這四條路上開展運糧游戲,讓幼兒不斷地挑戰自己。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會根據幼兒的實際表現調整糧袋的大小、道路的遠近、變更途中的障礙設置,這既有助于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給能力較弱的幼兒增加信心,又有助于激發幼兒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
冬天天氣寒冷,有的幼兒不愿參加體育鍛煉,只是隨便拿個運動器具站在運動場上。我園就如何改善這種現象進行了探究和研究,改變了原有運動項目的玩法,開發出了“腳玩”項目,讓幼兒的小腳動起來。例如,對于拋紙球活動,我園改變了以往通過拋接、投擲進行游戲的方式,改為引導幼兒踢紙球、追紙球;對于跳繩活動,我園將跳短繩改為跳長繩,讓幼兒在跳躍中“暖”起來;對于踢毽子活動,我園改變了原來的用紙板踢毽子的方式,改為讓幼兒通過兩兩結踢踢毽子。除此以外,我園還增加了轉呼啦圈的活動,讓幼兒跳圈、鉆圈,或者把呼啦圈掛在腰上甩一甩。這種運動方式十分新穎,解放了幼兒的雙手,幼兒都玩得不亦樂乎。
民間體育游戲內容豐富、形式多元,便于就地取材。教師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有助于豐富幼兒活動內容,提升幼兒身體素質。我園充分挖掘適合冬季開展的民間體育游戲,如丟手絹、跳皮筋、跳房子、丟沙包、抬花轎、踩高蹺等,并進行玩法改進,不斷創新游戲形式。以“斗雞”游戲為例,“斗雞”游戲比較受男孩歡迎,但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保障幼兒在游戲時的安全,我園和幼兒一起設計規則,對輸贏標準進行了修改,規定膝蓋先碰到對方的幼兒為贏家,并要求贏家在獲勝后立即停止游戲,否則就會被判定為違規。
戶外體育鍛煉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具有趣味性強、自由度高的特點,有利于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在組織戶外體育鍛煉時要因材施教,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給予幼兒更多的自由活動的機會。教師在組織戶外體育鍛煉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蒙臺梭利認為,如果幼兒成長在充滿鼓勵的環境中,他們會突破性地進入學習狀態,變成自我激勵者和自我學習者。蘇聯教育家克魯普思卡婭說:“教育應站在孩子的身后。”在戶外活動中,作為教師,應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游戲空間。對于運動能力弱的幼兒,教師要以親切的態度、啟發式的語言引導他們,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或者采用“帶玩”的方式,讓能力強的幼兒帶領他們動起來。在活動中,有的幼兒玩著玩著就有些厭倦了,這時教師應該及時改變游戲形式。例如,在一次中班幼兒的投擲活動中,有的幼兒在投了幾次之后就不愿意投了。教師就讓幼兒記錄自己每一次的成績,激發其挑戰自我的內在動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幼兒的游戲興趣。
幼兒的發展需要教師的助力。在戶外體育鍛煉中,教師既要保障幼兒的安全,更要關注幼兒的運動情況并給予他們適時的引導。在提供材料時,教師應在材料上印上指示標記,使幼兒明確該材料的作用。例如,我園教師用紙箱制作了“坦克”,供幼兒鉆爬,部分能力弱的幼兒在鉆爬的時候會出現偏離方向的情況,后來,教師對“坦克”進行了加工,在“坦克”上畫上了兩條標記線以及兩只“小手印”,暗示幼兒在爬行時要將兩只手按在線上,以保證方向。
綜上所述,我園拓展戶外活動空間,投放自制體育器材,創新戶外活動形式,使我園戶外體育活動的質量大幅提升,讓幼兒在游戲中自由、暢快地玩耍。教師要豐富戶外晨間鍛煉的形式,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材料支持,保證幼兒擁有充足的戶外鍛煉時間。教師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不斷提升自我反思的能力,觀察幼兒在不同游戲情境中的表現,給予他們游戲方法上的指導和游戲材料上的支持,以保證游戲的順利開展。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后塍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