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頎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幼保健院,廣西南寧 530000)
醫療設備是每個醫院必不可少的固定資產,很多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都離不開先進的醫療設備。多數醫療設備都配置了診斷軟件,可以為醫生的診斷提供輔助技術支持。根據醫療設備使用功能與性質,采取預防性維修模式,開展好醫療設備的保養與管理工作,可以保障醫療設備發揮出應有的性能,避免醫療設備停機對疾病診斷與治療造成影響,可以進一步提高疾病的診斷正確率與治療成功率。
醫療設備在醫院的診斷與治療過程中使用頻次較高,難免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磨損,引發各種故障與問題。醫療設備預防性維修是在醫療設備沒有出現故障或損壞前,結合設備運轉周期與應用頻率,制定的針對設備現狀的維修模式。對醫療設備的性能與安全性等提前開展檢查與維護,可以更好地保障醫療設備高效運行,是一種避免出現設備故障的提前維修方式。醫院后勤工作人員需要對現有的醫療設備進行統計,建立醫療設備維修檔案,結合醫療設備使用情況,制定預防性維修處理流程。不再采用定期的醫療設備維修保養模式,將被動維修轉變為主動的、預防性的維修。根據醫療設備使用情況進行保養,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故障,對達到使用壽命的設備元件及時進行更換,可以更好地保障設備性能,避免診斷過程中出現偏差,提前消除醫療設備的不安全因素。
每個醫療設備都有固有使用壽命,當設備運行時間達到規定年限后,設備性能會相應下降,診斷與治療會與實際要求產生很大偏差,安全運行能力也會降低。醫療設備由機械、電子等元器件構成,使用壽命與醫療設備采用的材料、生產制造工藝、維修保養等有直接關系。對醫療設備采取預防性維修,是延長醫療設備使用年限的有效辦法,需要讓維修人員樹立崗位責任意識,建立科學完善的預防維修質量控制體系。但是,很多醫院的醫生與護理人員都沒有受到專業性的醫療設備使用培訓,使用醫療設備時存在操作不當等問題,影響設備的性能與使用壽命。采取預防性醫療設備維修模式,需要及時糾正醫護人員的不當操作行為,嚴格按照設備操作規程要求,小心謹慎地操作各種醫療設備,可以有效延長醫療設備使用壽命,更好地保證醫療設備的使用安全。
現在有很多醫院已引入了信息技術,并建立了數據庫系統,為醫療設備的維修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創建科學完善的醫療設備預防性維修檔案,可以將醫療設備檔案資料進行電子化處理,將設備維修信息上傳到數據信息系統。為醫療設備的檢測、維修與備件更換提供準確的信息,后勤管理人員可以實時了解醫療設備的采購、庫存和維修等數據信息,可以降低醫療設備管理與運行成本,盡可能減少對醫療工作的干擾,進一步提高醫院運營管理效率。除此之外,預防性維修還可以提高后勤部門的管理效率,對工作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對保證醫療設備的正常使用與降低設備成本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醫院的整體經濟效益。
3.1.1 科室巡回檢查制度
為更好保證醫療設備預防性維修模式得以實施,應該建立科室巡回檢查制度。根據科室片區劃分,落實醫療設備維修責任,將設備使用與預防性維修責任落實到人,明確醫護人員崗位職責,嚴格按照操作規程要求使用設備。堅持醫療設備預防性維修原則,后勤管理人員需要對每種類型的醫療設備進行統計,并納入到醫院的信息管理系統,每星期對醫療設備開展不低于兩次的巡回檢查。需要檢查醫療設備的使用環境、供電電源和設備接地等,醫護人員的使用是否規范,醫療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是否存在異常現象,對檢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3.1.2 日常操作保養制度
建立日常操作保養制度,新引進的醫療設備需要嚴格驗收。制造廠家工程師與科室人員、后勤管理人員需要制定設備操作規程與維修保養手冊,并將保養手冊、規格型號和廠家聯系電話等歸入設備檔案。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制定的操作規程使用設備,保證醫療設備的使用環境達到要求,每次使用完設備后對外部進行清潔處理。記錄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現象,如果設備出現故障,需要通過技術人員進行處理,緊急故障需要聯系生產廠家進行維修。
3.1.3 醫療設備檔案管理制度
建立醫療設備檔案管理制度,醫院后勤管理部門需要優化預防性維修流程,對每臺設備創建詳細的維修檔案,準確記錄故障發生時間、設備規格型號、設備編號、維修時間等信息,并且要不斷總結故障規律,根據設備材料與電氣元件性能,制定預防性措施。
3.1.4 人員培訓制度
醫院引進新型醫療設備后,在設備安裝調試過程中,醫院應該要求設備生產方提供使用培訓與維修技術培訓。臨床科室與后勤設備管理部門相關人員都需要接受培訓。通過廠家技術人員的培訓,臨床科室與后勤管理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醫療設備的性能。例如,對使用環境有什么樣的要求,正確的操作規程是什么,使用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后勤管理人員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醫療設備原理,需要采取哪些維修保養措施。
3.1.5 應急保障制度
醫療設備是每個醫院開展診斷與治療業務的前提條件,設備出現故障會對醫院正常業務的開展造成很大影響。需要后勤管理部門具備較高的預見性,提前制定應對醫療設備故障的解決方案。應該建立起醫療設備維修應急保障制度,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對制度內容進行細化。再根據醫療設備出現故障的影響程度、診療作用大小、應用頻次和臨床診療需要等多種因素,對醫院應用的特種醫療設備,制定個性化的應急保障制度。例如,對中心供氣系統、呼吸機、高壓氧艙等急救類醫療設備進行全面風險評估,制定更為詳細的預防維修計劃。
還應該對患者生命支持系統與急救設備,建立切實有效的保障預案。特別是呼吸機等,在面對突發傳染性疾病時發揮著重要作用。應該設置多臺急救呼吸機,可以在突發性事件下更好地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可以為正常醫療設備使用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開展預防性維修前,需要結合醫療設備工作原理與特點,制定詳細的預防性維修計劃。例如,對使用環境、溫濕度、振動等情況進行檢查,確認能否達到醫療設備正常使用要求。對設備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進行檢查,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修改與完善預防性維修計劃,開展設備維修與養護工作。制定內容應該包括養護人員名單、維修時間、應急處理預案、保養部位和檢測儀器等。特種醫療設備需要在使用2~3 a 后進行一次大型預防性養護。按照分區養護的管理制度,對呼吸機、中心供氧站等制定全面的預防維修計劃。例如,對中心供氧站機組進行養護,需要制定出應急處理預案,避免機組停機對負壓終端設備帶來不利影響。需要先確定好負壓機組重點養護的部位,再確定養護需要的時間。根據制定的維修養護流程和人員分配情況來安排工作。維修保養工作可以選擇夜間時段,該時段一般不會安排大型手術,提前將預防性維修時間通知相關科室。
根據病區患者實際情況,確定預防性維修是否實施。還需要對醫院內的負壓膜式電動吸引器等醫療資源進行合理調配,根據醫護需求發放到相關科室。開展預防性維修前,還需要準備好工具、材料和易損件等,列出齊全的材料清單。維修保養人員對機組電纜、電磁閥等進行更換,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養護工作。
醫院的醫療設備類型較多,采取預防性維修策略,需要視醫療設備的實際應用情況,選取不同的重點部位有針對性地進行養護。存在故障的醫療設備,在完成檢修工作以后,還要對其內、外部進行除塵,主要針對生化管道、電路板、過濾器等進行徹底地清潔處理。對機械部位需要進行潤滑,不同機械相互間隙進行調整與緊固,對血壓計等儀表進行校準,對接地保護電阻和絕緣電阻進行測定。開展日常檢查時,應該按照上述要求開展工作,記錄維修內容與存在的問題。采取預防性的醫療設備維修措施,建立完善的醫療檔案,對設備維修信息進行全面記錄,不斷總結維修經驗。可以根據醫療設備軟件提示的故障信息,結合實際故障,采取有效的維修措施,可以更好地減少設備停機時間。
后勤人員需要做好醫療設備配件的管理工作,統計易損件的消耗與使用情況,有效延長設備零件使用壽命。記錄每臺設備備件的更換頻次,可以為預防性維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確定常用備件的下限數量,避免積壓過多備件,還需要在維修時及時提供易損備件。開展預防性維修,通對統計故障醫療設備信息,確定醫院重點進行維護的醫療設備。另外,針對易出現故障的設備和復雜設備,制定針對性的維修計劃,可以起到很好的維修保養效果。
醫院開展的醫療設備預防性維修,需要結合信息技術,建立智能化的醫療設備維修平臺。后勤管理人員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可以更好地了解醫療設備使用情況,使維修工作更為便利。將傳感器技術、視頻監控技術應用到醫療設備管理,可以實時查看設備運行狀態。根據設備使用時長,為預防性維修決策提供數據支持。還可以對設備故障發出預警,提醒維修人員更換備件,保證醫院診療工作正常開展。
后勤管理人員與維修人員應該不斷提升業務能力,加強醫療設備保管與維修技術方面的學習,加強與其他部門科室的溝通,建立起團隊意識與大局觀。掌握信息化的設備管理手段,提高醫療設備維修效率,明確崗位職責與義務。還需要加強對后勤維修人員的業務培訓,可以聘請醫療設備生產廠家的工程技術人員,組織開展技能培訓活動,培訓完成后進行考核。考核不合格人員調離原崗位,對預防性維修工作開展好的人員給予適當資金獎勵,提倡團結協作精神與服務精神,為醫院開展診療服務提供保障。
傳統的定期醫療設備維修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醫院診療的實際需要,所以要將被動維修轉變為主動維修,采取預防性醫療設備維修模式。結合醫療設備的使用頻次與環境,確定最為合理的預防性維修方案,結合信息化手段監測醫療設備運行狀態。在設備沒有出現故障前進行處理,保證醫療設備發揮出應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