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東
(廣東省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中山檢測院,廣東中山 528400)
目前,我國高層建筑數量與日俱增,電梯作為重要的垂直交通工具,一方面給人們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便利,另一方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2015 年,深圳長虹大廈電梯夾死人事故;2015 年,湖北荊州扶梯女子被攪入手扶電梯身亡事件;2016 年9 月,沈陽海麗德國際商廈電梯救援事故(應急救援不當);2017 年,杭州東方水嵐佳苑電梯事故;2018 年,泉州某酒店電梯拆卸時發生事故,造成一死一傷;2019年,肇慶端州電梯故障修理時,發生意外導致人員傷亡等。近年,這些典型電梯安全事故觸目驚心,必須引以為鑒。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19 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的通告,我國2019年電梯事故包含違章作業或操作不當9 起,無證操作1 起,設備缺陷和安全部件失效或保護裝置失靈等原因4 起,應急救援(自救)不當2 起,安全管理、維護保養不到位8 起,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總體保持平穩態勢。下面從電梯設備本體缺陷、安全管理、應急救援不當和違章作業等4 個方面,對電梯事故風險進行深入分析,提出應對防范措施。
一般的,電梯系統包含曳引系統、導向系統、轎廂、門系統、重量平衡系統、電力拖動系統、電氣控制系統和安全保護系統等8 個子系統。不同系統之間有著緊密聯系,這是電梯性能得以充分發揮的基本所在。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有了長足進步,電梯呈現出一種自動化發展趨勢。智能化一體設備應運而生,通過不同部件的有機結合,能夠有效提升電梯的基本性能。電梯的安全主要體現在電氣以及機械部分,若這兩個部分保持一個穩定狀態,則表明電梯能夠安全運轉,否則電氣或者機械部分故障,都會導致電梯故障頻發。電梯各子系統是電梯重要組成部分,缺一不可,是決定電梯穩定運轉的主導因素。相關修理人員應當定期對其進行全方位監控和檢測,保證曳引主機、門鎖、限速裝置、安全鉗、緩沖器以及其他安全部件都能夠充分發揮出自身作用,確保電梯安全運轉。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檢查過程中,若發現安全部件存在問題,相關人員應及時進行維修或者更換,避免因部件問題給電梯穩定運轉帶來不良影響。例如,曳引機制動器不可靠,可能導致電梯意外移動、沖頂或者蹲底;門系統導向裝置失效,可能導致人員意外墜落井道;導軌垂直度不足,可導致電梯不能運行;由于材料失效或者強度不足造成結構破壞,也會造成電梯形成重大安全隱患等。若電梯設備相關子系統不符合既定要求,相關人員也未對其進行有效維護,則電梯就會因本體缺陷產生相應的安全責任事故。2015 年,深圳長虹大廈電梯夾死人事故,主要原因就是制動器有油污,造成制動力不可靠,導致轎廂意外移動。
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電梯作為特種設備,必須要定期對電梯進行全方位的維修保養及相關檢測,才能夠有效保障電梯保持良好的安全運轉性能。電梯和人們生活以及工作息息相關,一旦發生故障,可能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維保企業應定期對電梯進行檢查。若發現電梯本體存在安全隱患問題,工作人員應當及時對電梯進行更詳細檢查,上報相關部門。使用單位應派工作人員做好相應的協同配合工作,確保電梯安全運行。同時需要分析電梯系統中的相關數據,降低電梯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市場監管總局在2019 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的通告中通報了8 起電梯事故、安全管理和維護保養不到位事例。近年,各大新聞媒體都有關于某某小區或者某某商場某保安用三角鑰匙打開層門,意外墜落底坑的相關報道。使用單位安全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對相關人員培訓不足,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流于形式,正是造成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根據TSG 08—2017《特種設備使用管理規則》有關規定,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承擔特種設備使用安全主體責任。使用單位應制定并落實相關安全管理制度,聘請安全管理人員,加強對相關人員的培訓,建立恰當的管理制度并落實相應的安全責任,從源頭扼殺安全隱患的產生,確保電梯能夠穩定運轉。使用單位鑰匙保管制度不能形同虛設,確保三角鑰匙不濫用、不誤用。使用單位進行日常檢查時,應做好相關安全措施。例如,在層門打開時,應放置圍擋,防止人員誤入而掉入井道。總之,安全管理無小事,不能麻痹大意,防止由于安全管理不到位,導致人員傷亡事件。
電梯是機電一體化設備,和其他設備一樣,出現故障在所難免。截至2019 年底,全國已有超過700 萬部電梯,每年發生很多電梯故障困人事件。一旦發生電梯困人事件,使用單位應該按照應急救援程序進行救援,被困人員切忌盲目自救,否則很可能導致其他意外傷害。按照我國電梯管理要求,電梯困人救援應第一時間通知相關電梯維保公司,由相關維保人員進行救援。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員,甚至專業消防人員都不一定有足夠的專業知識,識別電梯全部的風險隱患點,可能導致二次傷亡事件。例如,發生電梯困人事件時,轎廂剛好停在層門1/2 高位置時,轎廂護腳板(一般只有0.75 m 以上高度)此時不能完全覆蓋層門地坎與轎廂地坎之間的空隙,存在著人員墜落至井道的風險。若使用單位管理員強行用三角鑰匙打開層門,或者是打開轎門開展救援,很容易因層門距地面過高而引發人員滑落至底坑的事故。
首先,使用單位加強安全管理,確保電梯緊急報警裝置必須有效應答至值班室。一旦發生電梯困人事件,可以第一時間安撫乘客,同時馬上通知維保單位到現場進行救援;其次,加大對相關安全事項警示宣傳力度,做到需要應急救援時,不盲目自救,避免處理不當,造成人員傷亡;最后,可以通過物聯網等網絡平臺,對電梯進行全過程故障監控,電梯一旦發生故障,立即按照設定好的應急救援程序進行救援,防止應急救援失當,造成傷害。
眾所周知,人的不安全行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違章作業或者操作不當,造成的安全事故數不勝數,給國家和家庭造成巨大傷害和損失。有些人在電梯安裝或者維修作業時,自認為控制力強,帶著僥幸心理,已經充分掌握作業環境和技能,偶爾違章一次不會出事;有些人帶著取巧心態,加上安裝工期又趕,減少相應施工工序,不做相應安全防護,造成安全事故。例如,電梯安裝人員未嚴格按照相應的技術標準開展工作,投機取巧,不按電梯施工圖紙進行施工,不做安全措施。這樣不但給自己帶來安全隱患,還會對電梯使用安全產生不利影響。電梯發生故障時,不按相關技術規范進行操作,自認為對設備相當了解,麻痹大意,帶著蠻干想法,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例如,短接層門門鎖作業,在電梯發生自己不可預計的意外移動時,就可能導致意外事故發生。2019 年,肇慶端州電梯故障修理時發生意外導致人員傷亡,原因之一就是短接門鎖。有些企業不規范作業,不對員工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或者聘用技能不過關的人員進行現場作業,使得現場作業不符合標準,引發一系列事故。
電梯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重點是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為與物的不安全狀態,落實安全管理決策與目標,避免電梯事故傷害,減少事故損失為管理目的。減少違章作業或者操作不當,可以從以下3 個方面入手。
(1)電梯公司應落實安全責任,制定相關安裝或者維修規范,對相關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和教育。對電梯進行施工作業時,相關技術人員必須要滿足相應的業務水平標準,才能夠進行電梯設備的施工作業。
(2)做好電梯安全檢查工作。聘用相關人員進行安全管理工作,相關安全管理人員應當制定一個完善的技術人員準入門檻,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全方位考察與審核。判定進入到施工現場的電梯在質量方面是否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同時對現場人員和環境進行安全檢查,確保施工現場安全可靠。
(3)行政監管部門加強對電梯施工單位隨機性檢查工作。對長期存在的特種設備作業人員違章作業和不具備操作資格上崗作業等問題,加大查處處罰力度。對不符合規定要求的電梯企業停業整頓。
電梯給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較大便利,但是事故案例也要讓人警醒。相關人員應當不忘初心,做好電梯安全管理工作,以此確保電梯能夠安全運轉,有效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