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 張勇斌 朱凱群 曾 琪 張可凡 安樹青,3 趙 暉*
(1 南京大學常熟生態研究院,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 蘇州 215501;2 郴州林業綜合服務中心,湖南 郴州423000;3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河流型濕地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受人類影響程度往往也較大(徐福留等, 2002; 韓杰, 2015)。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河流型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宋潤民, 2016)。目前,國內外對河流型濕地的保護和恢復研究主要是在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技術層面,對如何協調河流型濕地保護、利用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較少(駱林川, 2009)。因此,探究以河流型濕地為主的濕地公園保護和恢復技術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是我國南部地區典型的河流型濕地,流經郴州市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和永興縣4個縣(區)。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期間,有效發揮了市級濕地管理機構的協同管理優勢,強化了河流型濕地的全面保護和流域保護,取得良好成效(張勇斌, 2021)。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包括西河及其源頭仰天湖山地濕地和周邊部分區域。仰天湖濕地位于郴州市北湖區西南部,是郴州市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西河自南向北流經郴州市兩縣兩區12個鄉(鎮、街道),涉及西河全長167 km,濕地公園總面積1 578 hm2。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具有河流型國家濕地公園的普遍特征,主要包括:(1)空間跨度較大,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曹苗苗, 2017)。植物種類會隨著海拔高度、河岸梯度呈現多樣變化,為鳥類、魚類等濕地動物提供了多樣的棲息場所;(2)流域面積較大,水環境保護考慮要素較多。郴州西河流經12個鄉鎮(或街道),河流外圍分布有較多村落、農田和林地等,農村生活污染、農業面源污染等眾多污染因子對水環境影響較大 ;(3)涉及利益主體多,日常管理管護壓力較大(崔麗娟等, 2009)。由于河流流經村落較多,涉及的利益主體也較多,濕地公園涉及多個行政區或不同鄉鎮,日常管理難度較大;(4)濕地景觀豐富多樣。河流型濕地包括有開敞水面、河漫灘、草灘地等,具有多樣的濕地景觀。
2.1.1 退耕還濕工程2016年以來,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涉及的4個縣(區)均開展了退耕還濕示范工程。其中,桂陽縣退耕還林還濕面積29.63 hm2,退耕還濕面積總計達18.28 hm2;北湖區退耕還林還濕總面積23.73 hm2,退耕還濕及修復濕地面積16.70 hm2;蘇仙區退耕還林還濕面積20.00 hm2,退耕還濕及修復濕地面積17.20 hm2;永興縣退耕還林還濕27.13 hm2,退耕還濕面積9.54 hm2。通過在濕地公園及其周邊開展退耕還濕工程,在增加濕地保護面積、改善動植物棲息生境、凈化外圍農業和生活污水、提升濕地景觀等方面發揮重要的示范作用(桂紅, 2020)。
2.1.2 岸線綠化提質工程2017年以來,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沿線4縣區開展了岸線綠化提質工程。其中,永興縣共實施游道綠化提質25 km、兩岸河堤綠化提質29 km、旅游公路綠化提質12.30 km;蘇仙區河流兩岸鄉村道路綠化各類苗木1.6萬株;北湖區沿同和、華塘河段分別綠化補植24.16 km和11.79 km;桂陽縣完成西河岸線綠化提質33.30 km。通過西河濕地岸線綠化提質工程,西河原生態自然岸線更趨完整,沿河形成一道植被緩沖帶,不僅對保持水土流失、阻隔外圍污染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優化了沿河濕地景觀。
2.1.3 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2015年以來,濕地公園與地方畜牧水產局科學開展增殖放流,累計投放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草 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a)等本地魚苗共約595萬尾。同時,制作了《郴州市漁業資源宣傳手冊》等宣傳材料,增強市民的生態保護意識。通過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豐富了水生生物多樣性,也改善了區域水生態環境(倪靜潔, 2015)。
2.2.1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考慮郴州西河濕地周邊村落分布多,人為活動密集,生活污水治理對濕地水質的保護至關重要。蘇仙區、北湖區、桂陽縣、永興縣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西河沿線村落基本覆蓋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共建設有污水凈化系統共88處,單個設施日處理生活污水處理量30~50 t,累計日處理生活污水量達3 520 t。農村生活污水設施的完善,從源頭上減少了流入河流濕地的污染源(鄭銘鈴, 2021),對于濕地公園水質改善和提升意義重大,濕地公園內水質常年維持在《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
2.2.2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西河沿線北湖區、蘇仙區、桂陽縣、永興縣政府高度重視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外圍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制定了畜禽養殖清理整治方案、畜禽養殖巡查監管工作方案等,沿濕地公園外圍500 m內劃定為禁止養殖區,有效遏制周邊畜禽養殖污染,對保護和改善西河水質具有重要作用。
2.2.3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郴州西河流經蘇仙區、北湖區、桂陽縣、永興縣4縣12鄉鎮(或街道),分布有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2處(永興縣悅來鎮、北湖區仰天湖瑤族鄉)及若干村級飲用水水源地。根據郴州市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要求,均通過設立標示牌、宣傳牌、修建井臺、防護欄等工程措施,避免對水源水質造成污染,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2.2.4 河道整治清理為有效保護西河流域河道清潔、改善水生態環境,蘇仙區、北湖區、桂陽縣和永興縣均制定了河道垃圾清理工作方案,通過委托第三方定期對西河河道進行垃圾清理和保潔。
2.3.1 沿江村落人居環境整治結合郴州市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打造“潔凈鄉村”和“美麗鄉村”為目標,整改措施包括農村改廁、拆除畜禽養殖欄舍、完善垃圾收集設施、綠化美化道路等內容,有效提升了西河流域村落景觀,大幅度減少了濕地公園周邊環衛垃圾污染流入河流,有效保護了河流清潔。
2.3.2 沿江村落“清四亂”專項行動“清四亂”專項行動包括:全面排查侵占水域灘洲,清除作物等“亂占”濕地行為;全面取締非法采砂、取土等“亂采”行為;全面清除亂倒垃圾、填埋堆放固體廢物等“亂堆”行為;全面清退違法違規修建阻礙行洪的建(構)筑物等“亂建”行為。結合西河沿線的“清四亂”專項行動,從源頭杜絕了地表污染物進入西河,從而保護了河流濕地生態結構的完整性。
2.3.3 沿江“農家樂”專項整治行動2015年以來,各區縣組織旅游、衛生、工商等部門,對濕地公園沿線村莊開設的農家樂、民宿等營業性場所進行集中專項整治行動,杜絕生活污水亂排亂放,開展農家樂、民宿等的環境整治,有效保障濕地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協調持續發展。
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由郴州市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事務中心統一管理,專門負責濕地公園的建設、運營及日常管理工作。同時,根據濕地公園范圍涉及4個縣區的實際狀況,在桂陽縣、北湖區、蘇仙區和永興縣分別設立濕地公園保護管理站,沿濕地公園范圍安設界碑和界樁,由各縣區林業主管部門負責管理,確保濕地保護恢復工作能夠持續有效地進行。
為應對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空間跨度大、跨行政區多的現狀,郴州市政府出臺了《郴州西河濕地保護管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開展聯席商討會議,統一部署濕地保護工作,全力推進濕地公園保護和建設工作。同時,郴州市政府出臺了《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實現了濕地公園的“一園一法”,通過明確管理職責、權限和管理范圍等,對濕地公園實行制度化管理(宋立夫, 2021),為濕地公園的依法保護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此外,西河流域均已被納入郴州市、濕地公園涉及區縣、鄉鎮及村的4級河長制長效保護機制,分別由郴州市副市長、各區縣副區長、副縣長、鎮級主要領導和村級主要領導擔任西河的河長,有效保障了濕地公園西河的水質和生態保護,從制度上保障西河流域得到長效、持久的保護。
結合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現有條件,通過委托郴州市生態環境局,定期對濕地公園不同斷面水質進行監測。通過科研合作的方式,同第三方科研院所開展了生物多樣性監測和本底資源調查,客觀反映濕地公園水質和生物多樣性變化,更好地指導濕地公園的保護和管理(馬廣仁, 2017)。
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管理,離不開周邊廣大市民、村民的參與,濕地資源的生態紅利也應惠及全民。濕地公園管理機構與周邊村民委員會簽訂了《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社區共管共建倡議》,鼓勵民眾參與濕地公園的保護和管理,優先為周邊民眾提供就業機會。同時,結合沿線村莊和濕地景觀資源,沿西河流域建設濕地生態休閑公園16處,為濕地公園周邊民眾提供良好的康體休閑空間,增強周邊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湖南郴州西河國家濕地公園充分考慮了河流型濕地空間跨度較大、流域面積廣、水環境威脅因素多、涉及相關利益主體多、生物多樣性豐富等濕地特征,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措施:(1)通過退耕還濕、修復生態岸線、增殖放流等措施,有效提升了生物棲息環境;(2)通過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強化河道清理等措施,有效提升濕地水環境;(3)通過“潔凈鄉村”建設、清除亂占濕地行為、“農家樂”專項整治等措施,有效保障了西河流域的整體生態環境;(4)通過完善濕地管理機構、建立跨縣區濕地保護商討機制、健全濕地監測制度、形成濕地共建共享機制等措施,有效促進了濕地保護與沿線社區(鄉村)的協調、持續發展,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