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奧地利時,筆者經常能看到不少殘疾人獨自或和朋友一起散步、逛街、下館子,還一度誤以為奧地利的殘疾人特別多。然而,根據奧地利聯邦統計局的數據,奧地利總人口的殘疾人比例正常。在奧地利,殘疾人能和健全人一樣正常生活,和當地關愛殘疾人的設施完備、高科技產品多密不可分。
與其他歐洲國家相比,奧地利的電梯、滑道和觸控交通信號燈等無障礙設施覆蓋面廣、使用率高,為殘疾人帶來了切實的幫助。在奧地利,無論房屋的建筑時間、位置和用途如何,絕大多數均裝有電梯。筆者曾去過維也納內城區1870年修建的樓房,里面的電梯依然可以順暢地運行,更不要說市區普通的居民樓、寫字樓和商場了,很多景點和博物館也都加裝了直梯,臺階配有斜面滑道,使輪椅可以輕松通過。電梯按鈕的設計也十分人性化,新型商場一般設有兩套按鈕,一高一低,滿足不同人群。若僅有一套按鈕,一定會優先滿足殘疾人群。
可觸控有聲交通信號燈是城市規劃的另一亮點。交通信號燈的立柱旁一般設有一個可觸控裝置, 在觸碰后數秒內,信號燈會變成綠色,同時聲音也從緩慢的嗒嗒聲,變為急促的嘀嗒聲,提醒行人此時可通過馬路。
出門必然少不了乘坐交通工具,奧地利的有軌電車、公交車和地鐵都是無障礙式的,輪椅可直接滑動至車廂內,司機看到殘疾人時會主動放置滑行踏板,使之順利上車。車廂內有專門的輪椅停放區。即便是自己或由家人駕駛私家車出行,也無須擔憂。殘疾人可以申請殘疾證和殘疾人停車證,每個停車場、景區、高速公路休息區甚至市區的馬路兩側都有專門的殘疾人停車位,這些停車位帶有藍色的輪椅標志,位置更加靠近建筑物入口,也比一般的停車位更大。
(摘自《環球時報》 夏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