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調平



〔摘要〕西北地區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形式相對單一,力量過于薄弱,效果不甚理想,學科課程教學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應該成為普通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關注的新方向和著力點。回歸學科課程,挖掘整合生涯教育資源,立足課堂教學捕捉生涯教育契機,選擇適當的內容、素材、時機、方式適時開展學科實踐活動,可以實現學科課程教學與生涯規劃教育的緊密對接,實現生涯規劃教育的全科滲透、全員參與,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生涯規劃;高中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02-0021-04
新高考改革倒逼普通高中實施高中階段的生涯規劃指導教育,目前西北地區還未有省份進入新高考改革的大潮,相對于已經進行高考綜合改革的地區而言,生涯教育起步較遲,很多學校還未全面開展生涯規劃教育。隨著新高考的日趨臨近,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已經引起學校、教師和家長的重視和持續關注。為全面了解甘肅省華亭市普通高中開展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相關途徑,筆者進行了相關調查,全面了解學科課程教學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的情況及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力量的構成。
表1調查數據顯示,受試學生中有36.3%表示“不太符合”,有48.5%表示“完全不符合”。由此可知,學科教師很少在教學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
關于目前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體承擔者,有72.3%的受試學生認為是班主任;其次是心理教師,占受試學生的23.9%;學科教師占比偏低,僅有3.2%。可見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依靠班主任老師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力量相對比較薄弱。見圖1。
通過對西北地區普通高中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形式的調查,我們了解到,目前很多學校通過心理課程、學科課程、主題班會、個別指導、相關講座等方式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其中主題班會、心理課程、講座是主要形式,所占比例分別為52.3%、18.6%、14.8%。見圖2。從總體上來說,生涯教育的主要形式還是主題班會,這與生涯規劃指導的主要教育力量是班主任教師是一致的。
從調查數據來看,華亭市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育形式相對單一、教育力量相對薄弱。從當前學校實際發展的情況來看,高中學生生涯規劃教育僅僅依靠班主任、心理教師,或舉行主題班會、舉辦幾堂講座,是遠遠不能達到理想效果的。高中生心智尚未成熟,面對選考科目和志愿填報的關鍵選擇,很多都是盲目或盲從的,缺乏對自我和未來的規劃能力。他們對大學專業的了解不豐富、不深入、不全面,對自我職業和人生方向的規劃幾乎空白。很多經驗仍然來自課程的學習,學科課程和課堂教學可以成為高中生涯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但是受高考影響,學科教師往往對學科知識的傳授和學科能力的培養關注比較多,再加上學科課程蘊含的生涯教育資源往往是隱蔽的,所以學科課程中的生涯教育資源往往被忽視,生涯教育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開拓。
學科課程教學與生涯規劃教育的融合與滲透,指圍繞學科課程與相關專業、職業的關系,挖掘、整合、開發各學科領域中的生涯教育資源,為學生認識和探索自我,規劃人生發展方向提供具體指導,為學生認識了解專業、確定職業發展方向等提供教育契機。高中語文課程擁有絕佳的優勢,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開展生涯規劃教育不僅具有必要性,在實施上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一、回歸語文課程,挖掘整合生涯教育資源
高中的語文學科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涯規劃教育資源。學生從語文學科課程中學習的基礎知識和獲取的基本技能是未來從事職業的堅實基礎,這都構成了我們一生的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在學習語文課程中突顯的才能和興趣將助力我們在相關的職業上取得成功。
案例1:直面挫折——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文學作品中有許多關于直面挫折、積極進取的人物事跡的描寫。例如徐遲“哥德巴赫猜想”中的數學家陳景潤在身患重病、政治上飽受打擊,生活、工作條件極為惡劣的逆境中,勇于摘取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些文章告訴學生,許多名人偉人都是在困難和挫折的大學里磨煉成才、取得輝煌成就的。學習這些文章,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挫折磨難的價值,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些文本資源經過教師的發掘整合,都可以成為學生生涯路途上寶貴的精神財富,引導高中學生從典型人物的事跡獲取人生智慧和經驗,多角度、全面地認識、評價自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
案例2:課堂探究——馬克思是否實現當年的職業理想
高中階段是我們一生中的一段美好時光,在高中階段,學生已經開始設想未來,思考人生方向,樹立遠大理想。學習《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時,我們不妨這樣做:在把握文章內容基礎上,閱讀馬克思中學畢業時寫的文章,聯系課文進行比較閱讀,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馬克思是否實現了當年的職業理想?在教學中創造機會讓學生暢所欲言,通過這樣的課堂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了解馬克思的人生經歷和職業理想,盡早確立高遠的職業理想。
回歸學科課程,挖掘整合生涯教育資源,關注科學研究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分析行業發展前景,這樣既有助于高中學生將基礎知識學習、基本技能的習得與學科發展相關領域融合,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更加有助于學生深化對相關專業和職業的深刻了解,從而更科學、更合理地規劃學業,及早思考并規劃職業生涯。
二、立足課堂教學,及時捕捉生涯教育契機
語文課堂教學中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潛藏著豐富的生涯教育機會,語文教師可以立足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相機捕捉生涯教育機會,選擇適當內容、適當素材、適當時機、適當方式,有意識地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引導學生了解學科中與專業職業相關的知識,尋找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必備知識,引導學生深刻了解相關專業知識和自己可能從事的職業。
在高中學生生涯建設的關鍵時期,依靠心理教師、專家學者開設幾節生涯規劃課、講座,效果和影響往往有限,但是語文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生的性格、興趣、特長和能力往往了解得比較全面,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生涯規劃教育,往往比心理教師、專家學者更占優勢,更有效果。
案例3:學王羲之的書法——了解書法專業
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蘭亭集序》波瀾起伏、抑揚頓挫,王羲之被后世稱為“書圣”,其書法不僅在東晉享有盛名,而且對南朝以至唐宋以后的書法家有著深遠的影響,我們當代人更是對其書法倍加推崇。在欣賞《蘭亭集序》文學藝術成就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了解書法專業和行業,了解大學中與書法相關的專業及其就業途徑,尤其引導對書法有興趣、有基礎的學生早做規劃和準備。
引導學生了解不同專業與行業是高中生涯規劃不可或缺的內容,高中學習的基礎知識比初中更深入、更廣闊,通過高中的相關學科知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專業和行業的特點以及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這往往是高中生做出恰當選擇的條件之一。課堂教學中適時開展與專業或行業相關的生涯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避開選擇上的盲區。
案例4:文本探究——楊振寧如何取得事業成功
翻開名人傳記,學習那些描寫成就卓越、貢獻突出的人物事跡的文章,和學生一起考察他們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利于指導高中生做好職業生涯方面的規劃。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外傳記作品選讀》中的“楊振寧:合璧中西文化的驕子”一文,就可以特別關注青少年關心的問題——楊振寧如何“合璧”中西文化取得事業成功的?
楊振寧是中學生了解較多的科學家,高中學生對他的傳記有著強烈的閱讀欲望。課堂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學習楊振寧的科學研究精神以及他的文化觀點的基礎上,可以指導學生聯系當下的學習生活,比照楊振寧提到的成功經驗,比如青少年要“打好底子”“抓住機遇”“揚長補短”“中西合璧”等,讓學生從成功者身上受益。這樣的課堂探究活動對于學生的學習以及追求事業的成功大有裨益。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有效提升生涯教育效果
生活在象牙塔中的高中生們,談及未來的職業規劃時,大部分內心其實是比較迷惘的,他們對各種職業的工作內容和意義知之甚少,對社會職業的理解大都停留在比較淺的層次。語文教師通過開發富有學科特色并融合生涯教育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讓高中學生從這些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初步了解和體驗職業,使語文學科教學與生涯規劃無縫對接。這不僅能夠為高中學生全面深入了解各種職業提供了契機,還可以更加有效地落實與提升高中學科生涯教育的效果。
案例5:課題研究和學術報告——名人大師的興趣
興趣是職業選擇的起點,興趣就像一盞明燈,引導高中生從崎嶇的小路一直攀登到事業成功的巔峰。丁肇中教授說:“任何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自己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沒有興趣。”很多成功者的實例表明,一個人的興趣對他高中填報志愿和職業選擇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往往成為事業成功的出發點和動力。2020年2月2日,鄒韻以98.312的高分成為2019年主持人大賽新聞類的冠軍,我們在贊美鄒韻的同時,可以研究一下她的學習、工作軌跡。鄒韻從高中開始就展現出對于英語的熱愛以及掌握能力,她從高中到大學,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于英語的學習,并刻苦努力奮進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大學畢業后,她成了一名媒體人,從駐外記者到CGTN出鏡記者,她努力向國際傳播中國聲音,不斷攀登新的事業高峰,這與她對英語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密不可分。
翻開名人的傳記,他們都把興趣愛好和事業的責任心結合在一起,凝結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事業取得成功,做出卓越貢獻。達爾文的進化論顛覆了上帝造人的學說,給人類文明和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但達爾文并不是為了顛覆上帝創造世界的神話才去發現進化論的。用達爾文自己的話說,他只是沉溺于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喜歡思考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了解世界的真相。
學習高中語文教材《中外傳記作品選修》中的《達爾文:興趣與恒心是科學發現的動力》一文時,可以設計這樣的課題研究活動——“名人大師的興趣”。教師組織學生從書刊或網上查找、閱讀相關的科學生涯概況,并面向全體學生做了“名人大師的興趣”學術報告,引導高中學生了解學習達爾文及其他科學家的刨根問底、探究真理的科學精神,體驗他們對未知世界的持續、濃厚的興趣,感受他們堅強的毅力、專注的科學研究品質。同時通過這樣的課題研究和學術報告,借助更多名人的成功經驗來啟迪高中學生,讓他們明白興趣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一個人只要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最能發揮自身特長的工作,并對有興趣的事物進行持續探索,產生持久的參與意識并趨向于穩定時,就能更好地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對整個人類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案例6:辦墻報——我所了解的大學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學習演說作品——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一文時,組織學生搜集相關資料,以“我所了解的北大”為主題辦板報或墻報,引導學生在搜集和整理資料的基礎上,全面了解北大的歷史和蔡元培的貢獻,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并以此為窗口了解高等院校和專業。
我國有1200多所高等院校、500多個專業,由于辦學歷史、地域條件、國家政策等多種因素,我國高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存在差異。了解大學的差異,明確大學的辦學層次,也是高中生涯規劃的應有內容。只有深入了解才能做出最科學的選擇。
語文教師參與高中生涯規劃教育,挖掘語文學科課程中隱含的生涯教育資源,立足課堂教學捕捉生涯教育契機,適時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實現語文教學與生涯規劃教育的無縫對接,實現生涯規劃教育的多角度滲透。同時可以促進高中生涯規劃教育走入語文課堂、走向教育指導的常態化。
總之,學科課程教學與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機融合與滲透,不僅能夠突顯學科課程對于學生整體成長的價值,還可以與高中生涯規劃指導形成教育的合力,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提高學生的學識水平,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助力高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高中學生生涯發展規劃指導的實踐研究”(GS[2019]GHBZ085)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甘肅省華亭市第一中學,平涼,74410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