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杰
〔摘要〕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心理問題呈現出低齡化趨勢,青少年輕生案例屢見報端。如何幫助班級中那些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成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和班主任班級管理面臨的一個新常態和新挑戰。本文從一例焦慮抑郁狀態學生的心理成長支持教育案例出發,探討心理問題學生的成長支持思路與途徑,為老師們有效運用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和專業的學生成長指導方法提供參考方案。
〔關鍵詞〕焦慮抑郁狀態;成長支持方案;家校共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1)02-0032-03
一、個案概況
(一)一般情況
小雨(化名),女,16歲,高三年級,身材中等。四年級時父母離異,由父親撫養,但實際上一直是爺爺從出生撫養長大。母親再婚后育有兩個孩子,父親未婚,目前事業、感情均不順利。因此她在成長中父母缺位。家庭經濟條件普通,主要靠爺爺收入承擔整個家庭的支出。和爺爺關系有矛盾,既依賴又緊張。
(二)問題表現
小雨自述從五年級開始,無故出現抑郁情緒,多年來一直被困擾。高一時主動來到學校心理輔導室求助,后被轉介至醫院,診斷為抑郁情緒,開始斷斷續續接受治療。高二時情緒漸趨穩定,學業進步顯著。由于高三沒能進入重點班感覺受挫,寒假期間心理問題加重,醫院診斷為焦慮抑郁狀態,有輕生行為,建議住院治療被拒絕。她能夠堅持上學,但每周缺勤2~3次,情緒不穩定,易激惹,易低落。她急切地想要好好學習,考上重點大學,但又受到情緒困擾,無法專心完成學業。
二、評估與診斷
(一)對小雨心理狀態的評估
生理原因:女性,16歲,正處于青春期。
社會原因:父母離異,對其關心不足。爺爺強勢,看重成績,和她的關系較緊張。
心理原因:
(1)負面生活事件:沒能如愿進入重點班、親子沖突、分手等生活壓力事件引發負面情緒。
(2)錯誤認知:認為病治不好自己就沒法有效學習。
(3)情緒方面:易激惹,情緒自我調節能力弱。
(4)行為模式:由于情緒不良,經常缺勤,有自殘行為。
(二)個案概念化及診斷
小雨從小缺少父母關愛,爺爺控制欲強,看重學業成績,期望高,缺少對其心理健康的引導。這種情況下,小雨情緒不穩定,易激惹,容易因為日常生活事件產生較大的情緒反應。加之與爺爺持續的不良互動,導致小雨心理問題加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
診斷:由不斷積累的負面生活事件引發的焦慮抑郁狀態,持續時間2年以上,近半年加重。
三、成長支持目標的制定
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緩解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避免情況惡化,降低輕生風險,基本恢復社會功能。
最終目標和長期目標:順利參加高考,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有能力應對生活中的多數挑戰,促進人格完善。
四、成長支持方案的制定與實施
第一階段(第1~3周):評估狀態,緩解情緒
支持方案:建立聯席工作群,年級長、班主任、心理老師、家長等保持密切的信息溝通,群策群力,明確本階段成長支持目標,制定、調整、落實支持方案。
輔導技術:情緒著陸技術。
輔導片段:
學生:老師,我很想好好學習,可是卻沒辦法靜下心來學習。如果我的情緒問題解決了,我就能好好學習了。
老師:你真的非常想要好好學習,我也看到此前你在努力嘗試解決情緒問題,你真的很不容易。
學生:真的,我太難了,以前情緒不好,我就學習。可是現在一回到班上,就沒辦法(學習)。
老師:你已經意識到,可以通過專心學習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緩解情緒。
學生:是的,可是現在連這唯一有用的方法都沒用了。
老師:你感到現在自己很無助。
學生:真的,如果不是因為高考延期了一個月,我這樣的狀態是絕對不會來學校的。
老師:是的,高考延期了一個月,你感到還是有希望的。我們帶著這份希望,嘗試一下深呼吸,讓自己放松一點。你可以看看,現在我們房間里有幾種顏色。
效果評估:本階段主要圍繞穩定情緒、建立關系工作,幫助學生掌握情緒著陸技術,緩解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增加自我力量,讓自殺風險暫時降低。
第二階段(第4~6周):收集信息,改變認知
支持方案:心理老師、班主任、科任老師多方面提供及時鼓勵和指導,幫助學生重拾信心。
輔導技術:認知澄清技術。
輔導片段:
老師:老師聽說你這次月考成績全班第三,你真的很了不起。
學生:剛知道成績的時候,還是有點小開心的,可是看到第一名的分數,就覺得自己沒有臉開心了。
老師:看起來第一名的分數很有殺傷力?
學生:我們差了三十分,感覺自己就是一坨屎。
老師:一方面,當得知自己考了全班第三名的時候,你還是有點小開心的。另一方面,當你知道自己和第一名相差三十分之后,你對自己也有點失望,是這樣嗎?
學生:是的,就是明明很差,還有臉想著玩,不去學習,可是就是不想學習。
老師:你感到很矛盾,你非常想每天不玩,就學習,如果是這樣,也許成績就能再增加三十分了。
學生:那倒沒有,不過至少不至于像現在這么差。
老師:或者我們可以嘗試著分解目標,把三十分作為一個目標,分解成一些具體的小目標。你覺得自己在哪些科目上還有潛力,是可以通過努力或者花費一定的時間有所提高的?
效果評估:本階段主要圍繞不合理認知開展工作,幫助學生通過自我澄清技術改變不合理信念和自動化思維,從而緩解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增強學生應對實際生活挑戰和事件的心理能力,提高自我控制感和自信心。
第三階段(第7~10周):家校協同,助力成長
支持方案: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支持家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成長氛圍,家校協同,共同助力學生成長。
輔導技術:家庭治療技術。
輔導片段:
老師:我們今天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坐在一起溝通,我想每個人都有想要表達的想法,也有對彼此關系的期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盡力做到不指責、不打斷、輪流說,聽對方把話說完后再澄清、補充,我會維持我們本次溝通的秩序。接下來,我們請孩子先說說。
學生:你能不能不要老是說我不去上學就不要讀了,我沒有不想讀書,我就是有時候不想去學校,我在家也是會學習的,不是在家就不學習。
家長:你一個學生,不去學校,在家里學啥呢?
老師:好,請爺爺稍等!孩子,你想表達的意思是爺爺以為你不想讀書,而你并不是這樣的,是這樣嗎?
學生:是的,他老是說我。
老師:好的,現在我們聽聽爺爺的想法。
家長:作為一個學生,不去學校,在家學啥呢,還不是拿著手機玩,都啥時候了,心思就不在學習上。你的思想問題搞不好,不如就不要上學,先把思想問題搞好,再專心上學。
學生:我沒有思想問題,我就是在班上學不進去。
家長:你就是因為那個人(前男友),拿著手機也是給他發信息,你心里想著他,你怎么好好學習?
學生:不關他的事,每次都扯到他,他真的幫助我很多。
家長:不關他的事,你為什么不去上學?還不是因為你看見他就難受?
老師:好,我們在這里停一下。爺爺,您是覺得孩子不去上學,是為了避免見到前男友,可是現在馬上要高考了,你很擔心孩子不去上學會落下功課。
家長:是呀,都什么時候了,心思還不放在學習上。
學生:我沒有,老師我沒有。
老師:好,我們這里停一下,爺爺是希望孩子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學習上,孩子是希望爺爺能看到自己有在學習,兩位看看是不是這樣?
效果評估:本階段主要圍繞家庭支持系統開展工作,通過搭建溝通平臺,采取家庭治療的方式,有效促進了家庭成員間的關系提升。并將家長作為成長支持方案的重要實施主體,融合家庭資源,家校協同助力孩子成長。
五、討論與思考
對這個案例,經過三年的成長指導工作,雖然這期間情況也出現多次反復,但最終學生順利參加高考,并進入高校繼續學業。可以說在家長的照顧和老師們的幫助下,達到了預期的教育效果。回顧整個過程,本部分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為老師們今后面對類似的成長支持工作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啟發。
(一)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及時的成長指導至關重要
面對逐年增多的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家長與老師的理解和及時有效的指導對于這類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老師作為學生在校期間的重要教育者和陪伴者,可以通過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有需要的學生搭建有力的校園及班級支持網絡。這些做法都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的社會適應。因此面對心理問題的學生,老師們并不是無從下手,而是大有可為,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融合校內各方資源,為學生成長提供有力支持
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能,大多數老師在遇到有焦慮、抑郁等心理癥狀的學生,特別是有輕生想法或行為的學生時,都會感到不安和無措,這類學生給學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因此,我們必須融合校內各方資源,通過落實聯席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老師的專業引領、班主任的及時干預及反饋、科任老師的鼓勵和指導以及學校行政的大力支持及保障、生活老師的悉心陪伴、學生朋輩的貼心關懷,群策群力制定針對有效的成長支持方案,讓校園里的每個重要他人都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教育力量,有力支持學生的成長。同時,還需加大教職工分層培訓,幫助老師們掌握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方法,并在實際生活中予以指導,解決日常教育教學中遇到的新挑戰和新問題。
(三)充分發揮家庭和社會的積極作用,家校社攜手為孩子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眾所周知,青少年心理問題并不是單一因素引發的,主要受以下因素的綜合影響:一是青春期學生生理上的易感性;二是父母教養方式不當;三是持續性增加的學業或人際壓力;四是青少年缺乏生活閱歷和心理健康知識;五是重大刺激性事件的發生。加之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面對理想和現實間的巨大落差,長期沒能得到有效的成長指導,就容易發展為心理問題。同時,孩子的成長也是一個漫長且系統的過程,甚至成長期間由于受到一定壓力或生活事件刺激,心理問題還會出現反復,學校要與醫療部門密切對接,保障孩子及時得到有效的專業支持。因此,我們必須整合家庭、學校、社會的有益資源,協同育人,為孩子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深圳,518110)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