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洪彬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確定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和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根本政治保證,意義重大而深遠。實施好“十四五”規劃,實現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要深刻領會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切實發揮黨的全面領導在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中的關鍵作用。
一、從理論邏輯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權首要的本質要求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信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但這一歷史進程的實現離不開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無產階級只有建立代表自己階級利益的先進政黨,同時在這一先進政黨領導下形成強大力量,才能實現砸碎資本主義舊制度、建立社會主義新制度的歷史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將堅持共產黨領導作為科學社會主義一條根本原則。在《共產黨宣言》中宣稱,“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斗爭所經歷的各個發展階段上,共產黨人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無產階級政黨的最近目的一樣的: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共產黨宣言》還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并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中也強調,“必須堅持無產階級政黨在本階級和人民群眾中的領導地位,要充分發揮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作用,堅持黨對國家政權全部政治經濟工作的絕對領導”。這些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奪取政權后加強政權建設特別是執政黨建設,對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等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正是基于對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人把領導權問題看作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能否成功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能否實現的核心問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同樣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黨的領導權不僅要通過國家憲法和法律來確認和鞏固,更要通過黨章黨規及相應制度來約束和規范。鞏固和規范領導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也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
二、從歷史邏輯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中國近代歷史表明,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人民在反復比較中作出的正確選擇。自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空前深重,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此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只有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改變中國命運的正確道路,一步一步把中國人民引向光明,經過28年浴血奮戰,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黨的全面領導首先是對革命軍隊的領導開始的。早在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就非常注重發揮黨的政治領導作用。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時期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等制度,初步建立了黨對軍隊的集中統一領導。1929年12月,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實現了黨對軍隊的政治領導,紅軍成為在黨絕對領導下思想政治上高度統一的武裝力量。
1942年中共中央通過了《關于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系的決定》強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和無產階級組織的最高形式,他應該領導一切其他組織,如軍隊、政府與民眾團體。根據地領導的統一與一元化,應當表現在每個根據地有一個統一的領導一切的黨的委員會(中央局、分局、區黨委、地委)。”這就明確了黨與軍隊、政府及其他組織的關系,確立了黨是領導一切的基本原則。
新中國成立之初,針對一些地區和部門存在的分散主義傾向,中央多次強調必須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一再重申“黨領導一切”的原則不能動搖。1954年毛澤東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宣布: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后,我們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可見,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原則上,我們黨始終是一以貫之的。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第一個是經濟快速發展奇跡。黨領導國家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用幾十年時間走完西方國家幾百年走完的工業化進程,由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文化影響力和世界影響力顯著提升,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第二個是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我國法治體系不斷健全,社會治理體系日益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全面加強,保持政治大局安定,實現社會和諧穩定,保證人民安居樂業,成為國際社會公認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中國之治”充分顯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和強大生命力,也充分表明:沒有黨的領導,就沒有社會主義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今天這樣大好的發展局面。可以說,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利益所在、命脈所在。
三、從現實邏輯看,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迎接風險挑戰、應對發展環境復雜變化的現實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黨的領導存在問題的主要挑戰還是黨的領導弱化以及組織渙散、紀律松弛。如果不改變這種局面,就會削弱黨的執政能力,動搖黨的執政基礎,甚至會斷送黨的偉大事業和人民的美好未來。正基于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一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強調“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已經寫進憲法,為更好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提供了憲法保障。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考驗的主心骨,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從國際上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義、排外主義抬頭,保護主義、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們要準確認識決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走向的關鍵因素,牢牢把握戰略主動。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方面,我國的制度優勢進一步凸顯,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的優勢和條件。另一方面,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等問題成為明顯短板。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只有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不斷增強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促進高質量發展,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華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