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勇
黨管人才是我國人才制度的政治優勢,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根本遵循。高校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實質是強化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發揮黨在人才工作中謀大局、抓關鍵、管大事的作用,將黨的政治優勢與人才工作的特殊性有機結合起來。這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春理工大學黨委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化實施以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以提升創新能力為關鍵,充分發揮學校黨委在人才工作中“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職能和優勢,全力打造以“引進人、用好人、培養人”為宗旨的“興光人才”系統工程,為學校實現“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建設目標、推動吉林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加大力度,拓寬渠道,不拘一格“引”人才
探索新機制,統籌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團隊。近年來,學校黨委陸續組建成立各類人才領導小組,建立“學校——學院——平臺團隊”三級引育責任機制,加強人才引進工作的規劃與統籌。創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人理念,大膽探索重要領域、關鍵崗位、重大科研項目短期用人機制,打通“學校——平臺——人才”智力引進通道。2018年,學校投入經費630余萬元,從中科院和浙江大學等高校引進“百人計劃”人選等高層次人才9人、團隊1個。學校先后從英國劍橋大學、美國南喬治亞大學等海外知名院校引進高層次人才16人。所引進人才為學校的科研產業開辟了新的領域和增長點,對學校謀求“高位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帶動提升作用。
搭建新平臺,廣納優秀青年博士人才。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理念,先后赴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17所重點院校及所在城市發布招聘信息。在省教育廳和人社廳的支持下,學校先后舉辦了兩屆“青年學者論壇暨高層次人才招聘會”。通過這一學術交流平臺,校內各用人單位與青年學者間實現面對面交流,實現了人才提前選聘,簡化了人才來校考核流程。
設立新制度,打造科技創新生力軍。學校打通政策壁壘,對出站考核優秀的師資博士后直接辦理備案落編手續,其在站期間可參加學校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學校努力提高師資博士后待遇,師資博士后兩年收入超過20萬元,并享受全額科研績效和精裝教師公寓。師資博士后制度不僅緩解了學校高層次人才引進難的問題,還提供了人才資源前期職業能力的全方位考察和訓練,成為了學校青年領軍人才的培養皿。目前,學校已有師資博士后16人,在國家級課題申報、科研團隊建設等方面已經展現出巨大潛力。
破除束縛,打破瓶頸,推賢讓能“用”人才
2018年,學校黨委以人事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全面推進校內教師崗位聘任與考核改革。改革進一步破除了考核制度對人才發展的束縛,極大激發了全校人才干事興業的活力。
突出各教學學院的辦學主體地位,重新理清了校院兩級管理的主體責任。新制度下,由學校制定宏觀指導意見,分配人事崗位職數和績效額度。學校對各教學學院進行考核,考核結果與各教學學院績效掛鉤。學院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對教師進行聘任、考核和績效發放。改革后的新制度將人事考核評價的權力進一步下放,實現了個人發展、學院發展與學校發展相統一。
突出教師實際業績導向,打破聘崗“職稱”限制。新的聘任與考核制度破除了“五唯”桎梏,鼓勵教師向上發展、低職高聘,鼓勵高能力人才向學校流動。新的制度下,校內崗位聘任“可上可下”的通道被完全打開,成果豐富、貢獻大的講師可以聘到原來只有擁有教授職稱才能夠聘任的最高級別崗位。
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新的聘任與考核制度將師德師風作為第一標準,著重加大本科教學業績的比重和范圍,教學質量優劣直接決定聘任考核結果。在由教學業績和科研業績構成的兩大類27項聘任條件中,教學類條件占18項,涵蓋人才培養、教師教學技能、教學質量綜合評價、教師教學研究與成果獲獎以及各類教學質量工程項目等。
集中資源,創新管理,用心用情“培養”人才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這決定了高校人才工作始終要把培養人才作為重要工作內容。長春理工大學黨委加大在政策制定、管理模式創新上的統籌力度,著力培養了一批“有感情、有作為、留得下”的“本土”人才。
制定完善政策,集中資源重點培育人才。學校立足需求,出臺了系列人才政策。設立“大珩學者”“大珩青年學者”“大珩教學名師”等人才榮譽稱號,積極選拔、培育和支持人才申報各類國家、省部級項目及人才稱號,建立學校人才培養支持計劃專項基金,在科研經費、績效獎金、團隊建設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系列貼心政策的出臺,不僅激發了人才活力,而且培養了人才與團隊、學校的深厚感情。
創新管理,以任務驅動助推人才成長。在人才培養期內,學校明確工作任務及目標,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擇優遴選、嚴格考核,高資源配置、高任務壓力,促使人才脫穎而出、快速成長。首批34位高層次人才已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等方面展現出重要作用,同時也在國際學術交流、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等方面做出了貢獻。
高校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高校人才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立足新時代,長春理工大學人才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落實黨管人才原則,不斷豐富和完善“興光人才”系統工程,全力助推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為國家和吉林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堅強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
責任編輯/滕 ?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