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來臨之際,我們向多年來關注與支持我們的作者與廣大的讀者送上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熱烈的祝福。
《名作欣賞》雜志,作為創刊于1980年的老刊名刊,傳承中華文化文史哲不分家的傳統,以古今中外各類人文名作為載體,以面對當下社會各種人文問題、人文困惑的中國公眾的精神需求為接受對象,以中國一線學者及與轉型中國同步生成的學界一代新人為作者構成,將中國人文界最新的思想成果,以深入淺出的鮮活語言,轉化為公眾的精神資源,成為一個有思想、有精神含量的公眾話語平臺。讓華語公眾通過我們的刊物,了解中國當下的人文情狀,把握中國當下的人文脈搏,在案頭枕邊、公余私閑之際,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多少年之后,還能夠通過保存著的這個刊物,看到中國人文風云變幻的流光碎影。
在新的一年里,《名作欣賞》雜志特別倡導“學術隨筆”文體。我們以為,“學術隨筆”文體應該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品質:一是問題意識、學術含量。不是靜態的對某一知識的說明與傳播,而是針對國人所面臨的人文問題,運用知識、學理解決問題,讓文章、讓學理從知識論、認識論轉化為價值論。二是文字深入淺出、生動鮮活。文字的生動鮮活,不是外在的、形式的,更不是插科打諢、噱頭調笑,而是作者自己的有思想有精神的,內含著學術深度的生命經驗的自然流淌。以如此的學術隨筆文體,舒展學人因各種規訓而僵硬的身心,擊碎時下盛行的學術八股的鎧甲,矯治當下言說者“不在場”的文風時弊,并以此開啟讀者的深思,喚起讀者的共情。三是一篇文章以一個問題為主,篇幅一般以五千到八千字為宜,如果是一個大問題,則將其分解為相互關聯的若干個具體的小問題獨立成章,這主要是考慮到快節奏的現代社會當下讀者公余私閑的閱讀接受習慣。
《名作欣賞》雜志既非核心期刊,稿酬又極為菲薄,在此,我們再一次向多年來不計名利支持我們的作者及廣大讀者表示衷心的感謝,期待你們繼續關注、支持我們,我們唯有盡心盡力地辦好刊物來回報大家。
本刊編輯部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