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時強調,“要積極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專業合作社模式和推進農村三產融合”。當前,我省農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和返鄉創業農民已經發展成為農村三產融合的重要主體。通過推動農業多元主體參與農村三產融合,既有利于準確定位各自功能,發揮各自效能,又有利于形成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從而有效推動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產業功能不斷增強,不斷生成新業態、新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加快我省農村三產融合的進程。
一、準確定位,發揮效能
發揮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的基礎性作用。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是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經過多年的培育發展,我省農村以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為代表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經成為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基礎性力量。通過發揮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我省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生產經營實現規模化、集約化轉型,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和社會化程度,進而為實現提高糧食安全能力的宏觀目標提供產能基礎。
發揮農民合作社的載體作用。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提供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技術、信息等服務實現成員互助目的的組織,既能融通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也能根據市場經濟信號做出積極響應,通過有效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統一生產經營模式、推廣農業科技成果應用、組織分散的小農戶實現規模化經營、與龍頭企業實現緊密鏈接的積極作用,實現降低成本、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便利化服務、彌補小農戶經營能力不足、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的目標。
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是實現農業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的關鍵環節,是讓農民合理分享產業鏈增值的主導。目前,我省已經擁有國家級、省級和具有引導示范效應的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500余家,具備了治理結構較為完善、管理效率較高、產權關系明晰的特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通過采取保底收購、二次返利、合股經營、加價收購等形式讓農戶獲得收益;還可采取與其他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小農戶等以資產和土地經營權等形式形成緊密型聯結關系,讓更多的農戶共享增值收益。
發揮返鄉創業農民的創新作用。近年來,一大批返鄉創業農民正在運用“互聯網+”等新的方式將現代發展理念融入農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不斷涌現,使農業的單一功能向多功能轉變、鄉村的傳統價值向多元價值轉型,返鄉創業的新農民正在成為我省實現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型主體。
二、加快培育,促進融合
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營造有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良好環境才能最大限度釋放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的新動能。一是創造良好的產權環境。積極推動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逐漸形成“戶戶包地、多元主體種田”的小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并存的格局,為農村三次產業融合奠定組織基礎。二是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提升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農村產業融合進程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準確、便捷的信息、技術和金融服務。三是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在繼續推動人口城鎮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建立已經進城、無經營意愿、無勞動能力等農民群體逐漸退出土地經營的機制,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農村產業融合創造條件。四是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構建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的政策體系,聚焦財政貼息、價格補貼、信用擔保、金融保險、用地保障等一攬子支持政策,明確政策支持的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產品,發揮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的聯動作用,形成政策合力。
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間的利益鏈接機制。建立穩定的利益鏈接機制是激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同參與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的重要舉措。一是健全利益調節機制。龍頭企業在農村產業融合主體中居于主導地位,是健全利益調節機制的主導。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聯結方式松散,共擔風險的意愿不強。因而需要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通過創新產業組織模式、協調合作的經營方式、探索要素有效流動的平臺體系、形成共生共享的發展理念,構建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提升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獲得感。二是完善利益保障機制。穩定的契約關系、強有力的約束機制是有效制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利益鏈接的制度保障。要完善利益保障機制,一方面,要提升農戶的市場參與能力。通過小農戶之間的聯合、小農戶與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之間的聯合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以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的模式與龍頭企業建立穩定的協作關系,進而成為農業現代化的參與者和利益分享者。另一方面,要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龍頭企業通過向其他經營主體提供科技、資金、人才等要素,暢通加工、流通、銷售等產業鏈接的環節,在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的基礎上,完善利益保障機制。三是建立利益分配機制。建立符合市場化要求的利益分配機制是促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深化農村產權制度、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提升農民組織化程度、加強鄉村公共產品供給等方面協調主體利益訴求,強化利益保障和實現利益調節。
政策創新。政策創新是激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的重要保障。一是建立有利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激勵政策。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根本目標是增加農民收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村資源使用效率。因而,可以對創造更多勞動力就業崗位、創新農村土地股份經營、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經營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予以一定的補貼,激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就業崗位,探索新的經營模式和發展新的經營聯盟,使農民獲得產業融合收益。二是完善農村土地流轉政策。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是降低農村產業融合成本的重要環節。目前,農村土地經營的分散化、碎片化和小規模是農村產業融合過程中交易成本過高的重要影響因素。在不斷完善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在保障農民合法財產權益的前提下,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改革的有利時機,規劃和整合土地資源用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產業融合經營活動。三是創新農村金融支持政策。通過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信貸規模、設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基金、撬動社會資本投資、完善農業保險政策、發展和壯大涉農擔保機構等措施,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資金需求。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黨校決策咨詢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雷 ?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