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航
小讀者們,你們聽說過蔬菜武器嗎?也許有的同學會想:開玩笑!蔬菜怎么可能當武器呢?這還真不是玩笑,而是真實存在的戰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就實實在在地出現過“士兵用蔬菜當武器并贏得了戰爭勝利”的戰例。不信?請看——
辣椒還是炮彈
1940年秋天,“百團大戰”正打得如火如荼。八路軍385旅按總部首長的部署,準備攻打日軍的管頭據點。時任炮兵指揮部主任的趙章成,奉命帶領一個迫擊炮連協助攻打“鬼子”的據點。
9月23日23時,戰斗正式打響。趙章成的迫擊炮連率先對“鬼子”的據點進行了炮擊,數發炮彈劃出一道道弧線,全部精準擊中了敵軍碉堡。但這些碉堡修筑得太堅固了,雖被炮彈擊中卻毫發無損,并沒有被摧毀。
碉堡里的敵人用機槍瘋狂地掃射,趙章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既然炮彈摧毀不了碉堡,那就設法把“鬼子”從碉堡里引出來,然后再將他們一舉殲滅。可是,怎樣才能把敵人從碉堡里引出來呢?
一天深夜,趙章成拿著一只辣椒往嘴里塞,卻不想辣椒碰到了眼睛,辣得他兩眼直淌淚,難以忍受。他一拍大腿:何不用“辣椒炮彈”把敵人“炸”出碉堡呢?當夜,趙章成組織一些戰士,找來工具改裝辣椒炮彈:他們把迫擊炮彈里的炸藥倒出一部分,然后把辣椒壓成粉末裝進去,再裝上引信。幾小時后,20枚辣椒炮彈改裝成功了。
9月26日,八路軍再次對管頭據點發起攻擊。全連4門迫擊炮同時對碉堡進行炮擊,先以普通炮彈進行火力準備,徹底掃清了據點外圍的障礙。在八路軍強大的炮火下,日軍縮在碉堡里負隅頑抗,等待救援。
這時,趙章成一聲令下:“辣椒炮彈裝填——放!”只見,一發發辣椒炮彈飛向了“鬼子”的據點,在碉堡四周炸開了花。一股股濃烈的辛辣氣味涌進,嗆得碉堡內的敵人咳嗽不止,流淚連連。他們以為八路軍使用了什么“特殊武器”,紛紛跑出碉堡四散奔逃。八路軍抓住有利戰機,迅速發起猛烈攻擊,將他們一舉殲滅了。
土豆還是手雷
1943年4月,為切斷日軍對新幾內亞群島守軍的增援和補給,美國海軍派出太平洋艦隊對所羅門群島海域實施封鎖。弗農是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奧邦農”號驅逐艦的一名炊事兵。這天上午,在廚房里忙碌了一個早晨的他到甲板上拿土豆,準備給官兵做一頓土豆沙拉。當時,甲板上站著一群水兵,有的做操,有的聊天……由于連日來沒有遇見日軍艦艇,水兵們精神上都有些松懈。
突然,一名水兵大喊:“日軍潛艇!前方有日軍潛艇!”果然,一艘浮出海面的“呂-34”級日軍潛艇正向“奧邦農”號快速駛來。潛艇頂部站著很多出來透氣的日軍水兵,他們也發現了“奧邦農”號。
狹路相逢,美軍艦艇上的官兵方寸大亂。火炮手立即搖動艦炮,對準日軍潛艇搶先開了一炮,但沒有打中。等火炮手想開第二炮時,日軍潛艇已經進入“奧邦農”號的射擊死角,艇長指揮日軍水兵用甲板炮進行反擊。
這邊,美軍水兵眼睜睜看著卻束手無策。就在這危急時刻,弗農抓起一枚狀若手雷的土豆向日軍潛艇甲板投擲過去,并急中生智地對其他水兵大喊:“快向日軍潛艇扔‘手雷’。”聽到弗農的喊聲,其他水兵如夢方醒,紛紛效仿弗農的樣子,抓起甲板上的土豆投向日軍潛艇。
日軍潛艇甲板上的水兵本就心神慌亂,又看到一個個黑黑圓圓的東西如雨點般從頭頂砸下來,竟真的以為是美軍水兵向他們投擲的手雷,一個個向著潛艇內艙抱頭鼠竄。
日軍潛艇的艇長慌亂中下令速潛,但由于下潛速度過猛,潛艇撞到了水底礁石,受損嚴重,動彈不得?!皧W邦農”號抓住這一戰機,在日軍潛艇下潛的方位,快速投下了十幾枚深水炸彈……就這樣,這艘“呂-34”級潛艇被“土豆手雷”炸沉了。
戰后,弗農被美國民眾贊譽為“用土豆手雷擊沉日本潛艇”的英雄,還被美國國防部授予了一枚“紫星勛章”。
從以上兩個戰例中,我們不難看出:決定一場戰爭勝敗的,不是士兵手中的武器高端與否,而是使用武器的人智慧與否。聰明的指揮官和士兵,可以把智慧轉化為戰斗力,憑借智慧打贏戰爭——即便他們使用“辣椒炮彈”“土豆手雷”等蔬菜武器,也照樣能打敗敵人,贏得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