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光 陳健生





小讀者們,2022年北京冬奧會就要開始了,大家是不是已經翹首以待了呢?冬奧會,顧名思義,就是冬季舉辦的奧運會。既然冬天舉辦,難免讓人想到冰雪,而冰雪又和氣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就注定包括冬奧會在內的所有冬季舉辦的比賽,都要考慮天氣這個變數……
太陽·冰雪·運動會
1996年,哈爾濱舉辦了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運動會開幕式上有個大型的文體表演,名叫“太陽·冰雪·亞細亞”。這個名稱可以說是相當符合冬季運動會的主題的:沒有冰雪,怎么能進行滑雪滑冰比賽呢?沒有陽光,大雪天怎么能開好運動會呢?
不過,“太陽·冰雪·亞細亞”這個名稱還有更特殊的意義呢!冬季,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潮,常常侵擾東亞地區。因此,冬季的東亞比世界上同緯度的其他地方有更多冰雪。同時,由于冷高氣壓的影響,這個地區的晴好天氣也比較多。例如哈爾濱,2月平均每天有7個小時的日照時間??梢?,這些地區十分適合進行冰雪運動的相關比賽。本屆冬奧會選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辦,大概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
“調皮”的冰雪
知道了冬季運動會和冰雪的關系,選擇冬季運動會的舉辦城市時,就會著重考慮多冰雪的城市??墒牵啾┑牡胤诫y免會有少冰雪的年份。這就使得冬季運動會留下了許多和冰雪有關的趣事。
國外借雪
1932年的冬奧會是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辦的。然而,普萊西德湖當年降雪稀少,再加上氣候溫和,滑雪道上缺乏比賽所需的大量的雪;可當時并沒有造雪的設備,組織者無計可施。最后,只能臨時取消了一些比賽項目。但為了保證剩下的比賽項目能順利進行,只好到鄰國的加拿大借雪。
運雪運動
無獨有偶,在奧地利舉辦的冬奧會也發生過類似情況。奧地利的因斯布魯克曾經舉辦過兩屆冬奧會,分別在1964年和1976年。1964年的冬奧會開幕前,組委會制定了防備缺雪的應急計劃。不過,那年的冰雪“很給面子”,冬奧會進行得很順利。然而,到了1976年,因斯布魯克卻遇到了缺雪的麻煩。為此,奧地利政府不得不動員了幾百輛卡車和數千名士兵,開赴其與意大利接壤的布倫納山口,將成噸的雪運到冬奧會的滑雪道和滑雪場上,他們稱這是“運雪運動”。
多余的雪
1980年2月,第13屆冬奧會又一次在美國普萊西德湖舉行。這一年冬季的普萊西德湖再次遭遇了降雪稀少的情況。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當地已經可以進行人工造雪了。組委會準備了9臺造雪機器,在賽前進行人工造雪和鋪雪。這是個天衣無縫的措施,誰知,天有不測風云——開幕式的前一天,一場暴風雪使整個賽區變成了一片銀白色的世界。這本來是冬奧會求之不得的好事,但由于天然雪與人造雪的性質不同,不易融成一體,反而影響了比賽。因此,組委會不得不臨時雇用大批人來清掃比賽用的雪道。
“雪炮”制雪
1984年,南斯拉夫薩拉熱窩舉辦了第14屆冬奧會。吸取了以往冬奧會的經驗教訓,組委會準備了許多架“雪炮”,以防不測。這種“雪炮”其實是大口徑的水泵。在寒冷的天氣里,它們可以把抽上來的水對著需要雪的地方的上空噴射,當無數的細小水珠從寒冷的天空灑落下來時,就會凝結成松軟的雪花。
天不助“紂”
第4屆冬奧會于1936年在德國的加米施-帕藤基舉行。當時,希特勒想借這次冬奧會炫耀德國法西斯的勢力。但是,他沒有料到,天公不助“紂”:從1月到2月開幕式前夕,當地僅下了兩場小雪,因而滑雪場的山上到處裸露著黑色的巖石,這就使選手無法進行賽前訓練。更不可思議的是,比賽開始后,氣溫突然上升到10℃,接著又下了場大雨,致使這屆冬奧會黯然失色。
看了這么多冬奧會和冰雪有關的趣事,那么,北京冬奧會又會和冰雪碰撞出什么火花呢?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