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濤
摘 要:匾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是中國獨有的民俗文化符號。幾千年來,透過匾額文化仍然可以感受其風雅的內涵與傳承。它們懸于宅門,掛在廳堂,亦莊亦諧,雅俗共賞,具有極強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匾額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審美思想,以其凝練的文字、卓越的書法、深邃的寓意,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書法篆刻、建筑藝術合而為一,片言只語,望之卻蔚為大觀。
關鍵詞:匾額文化;喜慶賀壽;貞節孝賢;功德聲望
早在六七千年前,內鄉的先民們就在湍默兩河岸生產、生活、繁衍。地方鄉紳、達官顯貴、科舉榜第、南北商賈、秉能義士、為官歸里和過往政客無不為這片土地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博大精深的匾額即是重要的內容之一。匾額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獨特表現形式,是中國獨有的民俗文化符號。幾千年來,透過匾額文化仍然可以感受其風雅的內涵與傳承。無論是文人名士的“蘊玉藏珍”、還是鄉野民間的“鵲洞長春”,不管是褒獎功勛的“義著崇墉”、還是祈福祝壽的“椿萱并茂”,它們懸于宅門,掛在廳堂,亦莊亦諧,雅俗共賞,具有極強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匾額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和審美思想,以其凝練的文字、卓越的書法、深邃的寓意,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歌賦、書法篆刻、建筑藝術合而為一,片言只語,望之卻蔚為大觀。它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描繪江山則江山增色,以有限的載體充分展示了建筑、民俗、文學、藝術、書法等不同類型的中國文化元素,體現了中華禮樂的厚重魅力。
匾額作為獨特的藝術形式有著悠久的歷史,據歷史文獻記載,其有匾、額、牌、榜等單稱,亦有匾額、匾榜、牌額、牌匾等合稱。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對“扁”的解釋如下:“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清人段玉裁在《說文注》中又做了進一步解釋:“署門戶者,秦書八體,六曰署書。”說明匾額在秦代已出現,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歷代有關匾額的記載非常多,比如南北朝時期王僧虔的《論書》、羊欣的《筆陣圖》、李誡的《營造法式》,唐朝張懷瓘的《書斷》、宋岳柯的《桯(ting)史》、楊萬里的《真州重修壯觀亭記》、樓鑰的《玫瑰集》等,對匾額及制作方法都有詳盡的記載。
到了清代,對匾額的記載就更多了,如《紅樓夢》里賈政說:“偌大景致,若干亭榭,無字標題,也覺寥落無趣。任有花柳山色,也斷不能生色。”將匾額的魅力描寫得淋漓盡致。匾文化在歷史的長河里猶如璀璨的明珠,靜靜地傳承并詮釋著中華民族豐厚的文化底蘊,不俗不僻,切情切景,讓每一個來者觀之、思之、意猶未盡。
匾額的形式分橫式、立式、圓式、扇式等,一般橫式稱匾,立式稱額。其內容分類如下:有功德聲望類的、貞節孝賢類的、婚喜壽慶類的、醫德教澤類的、官府門第類的、寺廟宗祠類的、村寨店堂類的等。下文簡要羅列內鄉縣衙博物館館藏的部分匾額,并對匾額的內容進行釋義。
“椿萱并茂”匾額,上款:“辛酉科歲貢生候選儒學副堂袁屏翰為張公諱崑暨夫人楊氏榮壽立。”下款:“大清嘉慶八年歲次癸亥季春吉旦。”這是一方制作于清嘉慶八年(1803)的壽慶匾。辛酉科歲貢生指該秀才辛酉年考選升入國子監讀書,貢生分撥貢、歲貢和恩貢。歲次指每年歲星所值的星次與其干支叫歲次,古以歲星紀念,也叫歲次,表示這一年的所在。季春一般指農歷三月。吉旦指美好或吉祥的時日。椿,即椿樹,相傳樹齡可達八千歲。因其長壽,一般用作父親的代稱。萱,即萱草,也稱金針花、忘憂草,后用作賢良母親的代稱。此匾是貢生袁屏翰為祝賀張公及其夫人楊氏健康長壽所立。
“望重耆英”匾額,上款:“恭祝待贈太學生翁漢綽陳老先生古稀榮慶。”下款:“敕授奉直大夫山東候補知州眷弟彭九思頓首拜贈,皇清同治四年歲次乙丑七月榖旦。”這是一方制作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祝壽匾。太學生是指在國子監就讀的生員。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為耆英,泛指年高德勛者。榖旦是指晴朗美好的日子,舊時常用為吉日的代稱。此匾是山東候補知州彭九思為慶賀陳漢綽老先生榮登古稀之年所贈。
“古稀雙度”匾額,上款:“賜進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同知銜特調鎮平縣正常加五級記錄十次謝。”下款:“為太學生彩軒陳五先生暨李儒人七秩雙壽鴻禧,同治五年歲次丙寅桃月榖旦。”這是一方制作于清同治五年(1866)的壽慶匾。一秩,即十年,七秩即七十。加X級紀錄X次,源自清代議敘制度。在考核官吏時,對成績優良者給予議敘,以資獎勵。方法有兩種:一為加級;二為紀錄。加級有一、二、三、四、五級,紀錄次數不限。此匾是鎮平謝知縣為太學生陳五先生夫婦祝壽所贈。
“耄玄同樂”匾額,上款:“恭祝蔭棠張老先生德壽九旬暨含飴”。下款:“五世之禧馨山王德桂敬書,旅酇眾愚晚拜贈,民國二年新正良辰”。這是一方制作于民國二年(1913)的喜慶賀壽匾。耄(mao),八十歲以上的老人。玄,即玄孫。此匾是王德桂為祝賀張老先生在九十大壽之際又得玄孫,喜五世同堂所贈。旅,是指共同。酂(zan),周代的一種居民組織,百家為酂。旅酇眾愚晚的意思是我和這些人。
“筵啟西池”匾額(圖1),上款:“賜進士出身前翰林院編修知河南南陽府事加十級紀錄二十次顧嘉蘅”。下款“為大閫范陳母張老孺人八袠榮壽立,皇清同治三年歲次甲子清和月上浣榖旦”。這是一方制作于同治三年(1864)的喜慶賀壽匾。大壺范、大閫范、大懿范、大淑德均指具有美好、善良品德的女性典范。孺人是指明清為七品官之母或妻的封號,后則通用為對婦人的尊稱。八袠同八秩,是指八十歲。清和月指農歷四月。上浣指上旬月。這是南陽知府顧嘉蘅為陳母張老孺人八十壽辰所立。筵啟西池,傳說中的瑤池宴會,表達送匾人的美好祝愿。
“云路初登”匾額(圖2),上款:“署內鄉縣事正堂加五級記錄十次胡峋。”下款:“為生員王鳳彩立,皇清嘉慶二年丁巳梅月吉旦。”這是一方制作于嘉慶二年(1797)的喜慶賀壽匾。云路,即青云之路,這里表示仕途。梅月指農歷四月。此匾是內鄉知縣胡峋為慶賀王鳳彩初登仕途、取得生員資格而立。此匾來源于內鄉縣余關鄉石廟洼村王莊中組王明生家祖傳。
“苦節幽貞”匾額(圖3),上款:“敕授文林郎知內鄉縣事加五級記錄十次汪應培。”下款:“為節孝龐周氏立,龍飛嘉慶二十一年三月榖旦。”這是一方制作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的貞節孝賢匾。敕授文林郎,清制為正七品,唯吏官出身者稱為“宣德郎”。嘉慶二十一年(1816)內鄉知縣汪應培為褒揚節孝龐周氏寡居幽貞的傳統美德而立。封建時代,婦女在三十歲以下夫死獨居不嫁至五十歲以上者,稱為節婦,并上報官府進行表彰。此匾來源于內鄉縣湍東鎮龐營龐多喜家。
“松勁梅芳”匾額,上款:“誥授朝議大夫知南陽府事加四級紀錄十二次嵩泰。”下款:“為節孝周氏男生員龐鳳羽立,龍飛嘉慶二十一年歲次丙子姑洗月吉旦。”這是一方制作于嘉慶二十一年(1816)的貞節孝賢匾。姑洗月是農歷三月的雅稱。該匾與“苦節幽貞”兩匾同掛于一家,為表彰龐周氏不僅守節孝賢,且能教子成材。其子也不負母望,立定松樹氣節,終于換來梅花芳香,考取生員資格,受到南陽知府的立匾表彰。此匾來源于內鄉縣湍東鎮龐營龐多喜家。
“瑞靄萱堂”匾額,上款:“賜進士出身文林郎知內鄉縣事加五級紀錄十次又記大功二次楊傅。”下款:“為待誥封王母謝老夫人九十榮壽立,乾隆六十年麥秋朔月谷旦。”這是一方制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的喜慶賀壽匾。萱即萱草,也稱為金針花、忘憂草,是賢良母親的代稱,總的意思是祥瑞的云氣縈繞著王母謝老夫人居住的地方。麥秋是農歷四月的別稱,朔月指每月初一。此匾來源于余關鄉石廟洼村蒙古族王莊村王氏家族。
“愛民若子”匾額,上款:“恭頌高老父臺大人德政。”下款:“李官橋眾士民敬叩,皇清康熙二十年冬月榖旦立。”這是一方制作于康熙二十年(1861)的功德聲望匾。該匾是清內鄉李官橋(今屬淅川縣管轄)眾紳民為感謝知縣高以永在內鄉任職期間令百姓廣開墾、務農桑而送的匾額。冬月,是農歷十一月的別稱。
“執法如山”匾額,上款:“恭頌縣正堂章大老爺。”下款:“邑士李文淵攜全族敬叩,大清光緒二十一年秋月榖旦立。”這是一方制作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的功德聲望匾。該匾是知縣章炳燾懲治調戲民女李改姐的惡少后,其父李文淵為感恩而送章知縣的匾額。秋月,是農歷八月的別稱。
“德澤白羽”匾額,上款:“恭頌縣尹李老大人德政。”下款:“西峽口紳民敬叩,大清康熙十五年暮(月)立。”這是一方制作于康熙十五年(1676)的功德聲望匾。白羽,即內鄉西峽口。該匾是內鄉西峽口(今屬西峽縣管轄)眾紳民為感謝知縣李煜申請上憲減輕負擔,民受其惠而送的匾額。暮月,是農歷三月的別稱。
“恩及菊潭”匾額,上款:“恭頌邑賢侯劉大人德政。”下款:“菊潭書院山長王道升偕眾童生,大清道光九年霜月敬立。”這是一方制作于道光九年(1829)的功德聲望匾。該匾是內鄉菊潭書院山長攜眾師生,為感謝知縣劉本偉勸民募捐、發展教育所送的匾額。菊潭,舊時指內鄉。霜月,是農歷十一月的別稱。
“甘棠遺愛”匾額,上款:“欽加同知銜舉人大挑知內鄉縣事全德謙大人。”下款:“田下保眾紳民躬立,大清光緒七年歲在辛巳小陽月吉旦。”這是一方制作于光緒七年(1881)的功德聲望匾。甘棠,木名,即棠梨;遺,指留;愛,指恩惠、恩澤。該匾是田下保眾紳民在地方官全德謙離任時所送的匾額,表達對全德謙勤政愛民的不舍之情。小陽月,是農歷十月的別稱。
“媲美二賢”匾額,上款:“賜進士出身敕授文林郎邑賢侯高以永大人。”下款:“七峪保闔保紳民敬立,皇清康熙二十三年歲次甲子荷月中浣轂旦。”這是一方制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的功德聲望匾。意在頌揚知縣高以永可以和鳴琴而治的宓子賤及勤于政務的巫馬期相媲美。荷月中浣,是農歷六月中旬的別稱。
“盛世祥麟”匾額,上款:“特授河南南陽府正堂加十級紀錄二十次殷秉鏞。”下款:“龍飛道光十一年十一月榖旦。”這是一方制作于道光十一年(1831)的功德聲望匾。此匾為贊揚南陽知府殷秉鏞在任職期間勤于政務、福澤民生所立。
“義著崇墉”匾額,上款:“特授河南直隸陜州盧氏縣知縣加五級紀錄十次顏懷珠。”下款:“為總理城工候選巡政廳杜官鈞立,道光八年歲次戊子七月榖旦。”這是一方制作于道光八年(1828)的功德聲望匾。墉,是指城墻。此匾是盧氏知縣顏懷珠為表彰該縣城工局主事人杜官鈞在承擔修建工程中大公無私、盡職盡責所立。
“剛正廉明”匾額,上款:“河南宛西地六□衛團司□第八團團長兼□立第二團第二支隊第□團指揮官相岑聶□□德政。”下款:“中華民國二十年八月十八吉日良辰。”這是一方制作于中華民國二十年(1931)的功德聲望匾。為稱頌宛西民團第八團團長聶國政(字相岑)剛正不阿、廉潔奉公所立。
“恩施格外”匾額,上款:“自新裴團長德行。”下款:“宛西眾乞丐全鞠躬(蘆福雙等25人),中華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吉辰。”這是一方制作于民國三十五年(1946)的功德聲望匾。這是蘆福雙等25人聯合送給宛西民團裴自新團長的一方匾額,感謝裴團長對乞丐所超出尋常的關切愛護之恩情。
“鵲洞長春”匾額,上款:“旹光緒六年桃月下浣。”下款:“為大國手悠遠李先生六秩榮壽立。”這是一方制作于光緒六年(1880)的醫德聲望匾。鵲,指古代名醫扁鵲。意在贊揚受匾人醫術高超,堪比扁鵲,故稱其大國手。“旹”同“時”。下浣,即下旬。此匾是為祝賀醫者六十大壽所立。
“躬親四術”匾額,上款:“內鄉縣儒學教諭閔啟運。”下款:“為太學生邵建功立,乾隆二十四年九月中浣吉旦。”這是一方制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的書齋匾。四術,即詩、書、禮、樂四種經術。是內鄉儒學教諭閔啟運為鼓勵邵建功鍥而不舍、躬親四術所立。
“翰苑先聲”匾額,上款:“署南陽府內鄉縣正堂加五級記錄□次祝塏。”下款:“為邑庠生周先生諱澤長令家君游泮鴻禧,大清道光二十八年黃鐘月谷旦。”這是一方制作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的慶賀匾。黃鐘月是農歷十一月的雅稱。這是內鄉知縣祝塏為了慶賀受匾人周澤長及其子周鳳鳴、孫周汝林一門三秀才而贈送周家的匾額,以示對教育的重視。
匾額是研究地方史的珍貴資料,伴隨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不管是歌功頌德、還是為標識符號,也無論是裝飾門楣,抑或畫龍點睛,我們對匾額的收藏、保護、研究和利用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期待持有匾額信息的民眾與我們聯系,共同研究傳承,一起將匾額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