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廣
摘 要:講解是溝通博物館和觀眾的橋梁,講解詞是講解的基礎。革命題材類講解詞的編寫要注意補充展覽缺少的內容、講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重點突出、觀點權威、語言樸實。講解和展覽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可以豐富展覽內容、突出展覽重點、深化展覽主題,加深觀眾對展覽的理解和記憶。
關鍵詞:革命;展覽;劉鄧大軍;講解詞
革命題材類展覽是展示中國共產黨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的展覽類型,對于有效利用革命文物、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進行“四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重要作用。太湖縣劉畈鄉(xiāng)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內的陳列(以下簡稱舊址陳列)即是此類展覽,主要展示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劉家畈會議、太湖人民支援解放軍等相關史實。整個展覽分為“千里躍進大別山”“決策劉家畈”“從劉家畈走向勝利”和“軍民魚水情”四個部分。
“講解是溝通博物館和觀眾的橋梁,是社會教育工作中最直接、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①。講解和展覽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可以豐富展覽內容、突出展覽重點、深化展覽主題,加深觀眾對展覽的理解和記憶。好的講解詞是優(yōu)秀講解的前提和基礎,本文以劉鄧大軍劉家畈會議舊址陳列講解詞為例,對革命題材類展覽講解詞的編寫提出一孔之見。
1 講解詞要補充展覽內容
展覽是在特定的空間內,通過文字、圖片、多媒體、藝術作品等方式呈現(xiàn)大綱內容,不可避免要受空間的限制。如在舊址陳列“千里躍進大別山”部分,整個展廳面積只有100平方米左右,空間十分局促。為了展示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的過程及之后的相關情況,諸如抗戰(zhàn)勝利后共產黨為爭取國內和平所做的努力、南下大別山的戰(zhàn)略考慮等歷史背景只能舍棄或是一筆帶過。
實際上,抗戰(zhàn)勝利后,中國共產黨從人民的根本愿望出發(fā),積極爭取國內和平,“堅決反對內戰(zhàn),不贊成內戰(zhàn),要阻止內戰(zhàn)”②。1945年10月10日,國共《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xié)定)簽訂后,中共中央發(fā)出“從此,中國即將走上和平民主建設的新階段”③的內部指示,并準備推選周恩來為行政院副院長。時任蘇皖邊區(qū)政府主席的李一氓回憶其曾得到華中局的指示,說中共中央總部要從延安搬到江蘇淮陰,方便在南京任職的同志工作,這些同志有事情就到南京開會,沒事情就回到淮陰總部。④但是國民黨不肯放棄一黨獨裁,不顧民眾期盼和平的愿望,于是爆發(fā)了全面內戰(zhàn)。
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主要有如下目的:一是戰(zhàn)爭對解放區(qū)造成了嚴重破壞,人民負擔很重⑤,將戰(zhàn)爭引向國統(tǒng)區(qū),能夠減輕解放區(qū)的壓力和人民的負擔。二是減輕陜北、山東解放區(qū)的壓力。陜北、山東是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區(qū)域,躍進大別山、威脅國民黨統(tǒng)治的中心,能夠迫使國民黨回援,減輕陜北、山東的壓力。正在受到國民黨軍重點進攻的陜北和山東無兵可分,而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有機動兵力,且位于陜北、山東之間國民黨兵力較弱的區(qū)域,另外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在豫北戰(zhàn)役中(1947年3月至5月)殲滅了大量敵人,大片國土解放,繳獲了大批糧食和軍用物資。因此,南下大別山的重任就由劉鄧率部執(zhí)行。
劉鄧大軍南下的決策也經歷了曲折的過程,戰(zhàn)略意圖逐漸從模糊到清晰。早在1946年6月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前,中央就曾致電劉鄧,請他們考慮以太行、山東兩主力南渡淮河到大別山、安慶、浦口一線前進,從國統(tǒng)區(qū)征用人力物力的作戰(zhàn)方案,但這只是一種戰(zhàn)略設想,而不是行動部署。期間,中共中央根據(jù)戰(zhàn)場態(tài)勢的不斷變化和戰(zhàn)場形勢的需要,多次調整劉鄧大軍的作戰(zhàn)部署,至1947年五六月間戰(zhàn)略決策才最終形成。“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的戰(zhàn)略決策從最初的構想到最終確定實施,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之久,其中經歷了進軍目標的模糊到清晰、進軍時間的尋覓和等待、進軍方式的斟酌和選擇?!雹?/p>
只有通過講解彌補缺失的信息,講清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和來龍去脈,觀眾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共產黨進行解放戰(zhàn)爭的正義性和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戰(zhàn)略轉折的重要意義。
2 挖掘文物背后蘊含的信息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展現(xiàn)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②和傳統(tǒng)文物相比,應更加注重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這除了因為革命文物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外,還因為革命文物產生于環(huán)境險惡、物資缺乏、條件簡陋的年代,材質、做工、造型、體量等都無法與青銅器、金銀器、書法繪畫等博物館里的傳統(tǒng)藏品相比,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有限,所以挖掘其背后蘊含的歷史信息就顯得格外重要。例如,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藏有一枚魚鉤,因《金色的魚鉤》一文而廣為人知。僅從器物本身而言,這枚魚鉤很普通,并無特別之處。但它是紅軍戰(zhàn)士為了追求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爬雪山、過草地,克服艱難險阻的見證,是紅軍戰(zhàn)士忠于革命、舍己為人崇高品質的物證載體。正是蘊含了這些歷史信息,這枚普通的魚鉤也就變得珍貴起來,泛出“金色”的光芒。
在舊址陳列的武器展示柜里,也擺放著戰(zhàn)爭時期使用過的大刀、長矛、土槍等武器,這些武器造型不別致、樣式不精美,大刀有殘破缺損,長矛上銹跡斑斑。如果不發(fā)現(xiàn)這些武器背后的故事和蘊含的歷史信息,觀眾看到的只能是一堆“破銅爛鐵”。實際上,從誕生之日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武裝就一直在用劣勢的武器裝備和強敵斗爭。1929年11月8日,在六霍起義中的獨山起義中,“獨山周圍15個鄉(xiāng)的數(shù)千農民,手持大刀、長矛、土槍,從四面八方涌向獨山鎮(zhèn),將敵人駐地馬家祠堂團團包圍,奪取了敵人哨兵槍支”,并用簡陋的武器與前來增援的反動民團激戰(zhàn),并最終占領獨山鎮(zhèn)③,取得起義的勝利??谷諔?zhàn)爭時期,新四軍因為武器落后,缺乏彈藥,民眾“對他們能否抗戰(zhàn)表示懷疑”,“有一個時期規(guī)定不管打多大的仗,每個戰(zhàn)士只能打3發(fā)子彈,而且要回收彈殼,否則就要受軍紀處分”④。就是憑借著手中簡陋的武器,在十四年全國抗戰(zhàn)中,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武裝共對敵作戰(zhàn)12.5萬余次,斃傷俘及投降反正日偽軍1714117人,人民軍隊發(fā)展到132余萬,民兵260萬,成為抗戰(zhàn)的中堅力量。⑤解放戰(zhàn)爭時期,“從1946年6月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到1950年6月,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隊807萬人”⑥,建立了新中國。
只有讓觀眾了解這些“落后”武器蘊含的歷史信息和革命故事,才能真正感悟到革命的艱辛歷程,深刻理解“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的歷史內涵。
3 突出重點
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講解一般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的,類似于“書寫”記敘文,需要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要素,但不能平鋪直敘、平均用力⑦,否則就是記流水賬,講解必定平淡無奇。因此,在準備講解詞時,要對展覽內容進行整體把握、統(tǒng)籌安排,確定哪些是重點,需要詳細講,哪些可以一筆帶過,哪些只需觀眾自行觀看即可。比如在舊址陳列“千里躍進大別山”部分,劉鄧大軍強渡汝河就是需要重點講解的內容。
劉鄧大軍渡過沙河后,蔣介石終于發(fā)現(xiàn)劉鄧大軍南下的戰(zhàn)略意圖是進軍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急忙調兵遣將,企圖在汝河南北夾擊劉鄧大軍。當時汝河南岸有剛趕到的國民黨一個師和一個旅,并搶占了制高點,北面有追敵三個師,相距只有二十多千米。能不能短時間內渡過汝河,關系到整個戰(zhàn)略行動的成敗。在這千鈞一發(fā)的時刻,劉伯承說:“后有追兵、前有阻敵,現(xiàn)在只有采取進攻的手段,殺開一條血路。狹路相逢勇者勝!要勇!要猛!懂嗎?”政委鄧小平說:“現(xiàn)在沒有別的出路,只有堅決打過去!”①據(jù)擔任掩護阻敵任務的十六旅旅長尤太忠回憶,在汝河之戰(zhàn)中,“連長犧牲了,排長自動出來指揮,班長犧牲了,戰(zhàn)士頂上去,就算只剩下一個戰(zhàn)士,也要單獨和敵人戰(zhàn)斗”。國民黨軍在解放軍的頑強戰(zhàn)斗下失去了進攻的膽量②,其防線被劉鄧大軍打開一個缺口,劉鄧大軍從這個缺口中順利渡過汝河。正因為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中宣部把劉鄧大軍強度汝河舊址列為全國100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游點之一。③
除了強渡汝河外,劉家畈會議、青峰嶺五壯士等也是重點內容,在編寫講解詞時都有所考慮。
4 運用類比和聯(lián)系
1938年10月,為使部隊主力擺脫日偽軍追擊,東北抗日聯(lián)軍八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云率領下將敵人吸引至牡丹江市林口縣烏斯渾河,在背水戰(zhàn)至彈盡的情況下,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集體沉江,壯烈殉國。1941年的9月25日,八路軍晉察冀軍區(qū)的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等五位戰(zhàn)士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zhàn)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進攻,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shù)十丈深的懸崖。這就是人們所熟知的“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征程中,涌現(xiàn)出許多英雄人物和英雄群體。由于種種原因,有的英雄人物和群體婦孺皆知,有些則鮮為人知。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廣為人知,新中國成立后還以他們的事跡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眾多藝術作品。其實在解放戰(zhàn)爭中,太湖縣的“清峰嶺五壯士”也是類似“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群體。1948年4月10日,解放軍第三縱隊第九旅一部在太湖縣寺前鎮(zhèn)青峰嶺宿營,11日凌晨遭到國民黨軍和地方保安團合圍。為掩護部隊突圍,潘振法、李天喜、趙正華等五名戰(zhàn)士擔任阻擊任務,戰(zhàn)至彈盡糧絕,為了不當俘虜,他們英勇跳崖,壯烈犧牲。
人們總是習慣于關注自己熟悉或感興趣的事情。因此,在講解“清峰嶺五壯士”時,可以用“八女投江”和“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為開頭,然后再引出“青峰嶺五壯士”的英雄事跡,這樣既有助于觀眾理解他們?yōu)楦锩龀龅闹匾暙I,也有利于弘揚地方革命文化,起到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
5 關照現(xiàn)實
今天連接著歷史和未來。銘記歷史,才能更好地理解現(xiàn)實。因此,對革命類展覽的講解,既要立足過去,也要關照現(xiàn)實。如在介紹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的人物時,既要講當時的功績,也要提及日后的貢獻,加深觀眾記憶。除了為人熟知的劉伯承、鄧小平外,其他重要人物也可以稍加展開。如當時第六縱隊第十七旅旅長李德生,“文革”期間曾任安徽省革委會主任,“以令人欽佩的遠見卓識,對身處困境的中國科技大學的遷皖要求伸出熱情之手,給予大力支持”,使中科大最終落戶安徽。中科大遷皖,“為安徽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貢獻。”④時任第六旅政委的劉華清,改革開放后曾任海軍司令和中央軍委副主席,為中國海軍的現(xiàn)代化建設和航空母艦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外媒稱為中國的“現(xiàn)代海軍之父”和“中國航母之父”。
武器裝備是軍隊發(fā)展的見證,也是國力強盛的標志。在講解武器裝備時,除了前文所提的要介紹武器背后的故事外,也可以向觀眾簡要介紹當下解放軍的武器裝備發(fā)展情況。近年來,解放軍的武器裝備得到持續(xù)改進,殲20、直20、運20等具有先進水平的機型陸續(xù)列裝空軍;054A、052D、055、075等多種型號的護衛(wèi)艦、驅逐艦、登陸艦“下餃子”一般裝備海軍,2019年年底,中國自主建造的首艘航空母艦山東艦加入海軍,中國從此邁入雙航母時代;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武器裝備列裝陸軍。一百多年來,中國軍隊器不如人的局面成為歷史。
6 觀點權威
因為生活閱歷、世界觀、價值觀、喜好或是立場不同,對相同的事件或是人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但革命題材類展覽的主要功能是“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⑤。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其“革命歷史的講述,有宣教性的一面”①?!蛾P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中明確要求“增強展陳說明和講解內容的準確性、完整性、權威性,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因此,在講解革命題材類的展覽時表達出的觀點要有權威依據(jù),對于黨史研究中出現(xiàn)的“觀點新穎”或具有“顛覆性”的研究成果要持審慎態(tài)度。如在陳列舊址講解詞的編寫過程中,主要參考的就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新民主主義革命部分)》《中國共產黨安徽歷史》《中國共產黨太湖地方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戰(zhàn)史》等書籍。
7 結語
除了上述內容,革命題材類展覽講解詞編寫,還有幾點需要注意:一是處理好講解內容和講解技巧的關系。講解是門藝術,需要一定的技巧,但要明白內容才是講解的“源”,不能本末倒置。得到觀眾認可的講解,一定是講解內容和講解技巧的綜合運用。二是講解詞要樸實、準確。藝術類展覽是為了欣賞文物,革命題材類展覽是為了講述革命故事、傳承革命精神、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因此語言要樸實,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不宜使用太多抒情的語句。三是講解詞和講解員的配合。好的講解詞只有在優(yōu)秀的講解員身上才能發(fā)揮最大價值。如果講解員對展覽內容不了解或者只能機械記憶、死記硬背講解詞,再完備的講解詞也不會有好的講解效果。因此,“博物館講解員需要不斷學習、積累,始終貼近時代脈搏,把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民族觀滲透到講解中去;同時還要具備學術成果轉化能力,以及與不同類型觀眾交流的能力”②。
一個展覽,一段故事,一次教育。
展覽和講解相互配合,讓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體會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革命、建設、改革這一艱辛而又偉大的歷程,知曉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從而倍加珍惜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對于繼承和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提升革命文化影響力均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革命題材類展覽講解詞的書寫值得博物館人繼續(xù)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