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旖旎
摘 要:博物館導向標識系統在設計期間應注重設計內容與導向類別,設計包括形態構思等不同發展思路與研究空間,合理布局建筑、內部裝飾、地方文化以及藏品等借用要素之間的聯系,通過傳統美學理念的融入,優化導向標識系統,真正凸顯博物館的特點與功能。
關鍵詞:借用要素;博物館;環境導向標識;系統設計
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導向標識系統引入信息技術得到更新,融入城市交通、景區、商場、醫院以及校園等,形式新穎完善。但在導向標識設計方面,并未針對博物館環境專門設計,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當前奉行體驗的服務理念,觀眾對博物館環境導向標識設計的要求逐漸增加,更注重獲得體驗。在此需求變化過程中,應考慮觀眾角色發生了轉變,由以往觀光者轉變為參與者,觀眾在審視民族結晶時不再只以歷史文化為參考標準,更多希望獲得藝術文化的熏陶,以升華精神,獲得更多的心理滿足。在這種博物館的體驗服務中可以獲得更廣闊的心理空間,觀眾在其間享受體驗的愉悅感。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博物館也成為文化傳承的平臺,公眾可以在此學習交流、游覽。在博物館的體驗過程中,博物館指示信息的準確性、服務人性化等均屬于直接影響因素,其中導向標識系統最易被觀眾認知,最為吸引人,觀眾可以直接通過標識系統獲得直觀印象與樂趣,傳遞觀眾的情感,使觀眾可以真實感受博物館獨特的文化氛圍,保證博物館各項活動順利有序進行。對此,博物館應針對自身特點,設計獨特的導向標識系統,統一整體形象,全面提高博物館的公眾影響力。
本文在此基礎上,結合博物館自身運行特點,確定導向標識系統的設計原則與內容,保證符合審美思路,拓寬導向標識設計的研究思路。在展示建筑、內部裝飾、藏品與博物館導向標識關系時,應引入形態構思方法,設計完善可行的導向流程,為此后博物館環境導向標識系統的設計工作提供更多借鑒依據。
1 博物館導向標識系統設計概念及構成
1.1 概念
導向標識系統屬于各種標識的組合,發揮不同標識的功能,體現事物特點。導向標識組合時遵循一定的排列原則與內在構成因素,通過導向標識展示的綜合公共信息,有效引導人們。由此看出,導向標識具備指引方向的作用,人們通過標識可以快速獲得地理環境信息,并在同一系統的媒介引導下,通過文字、圖示、色彩等展現信息,為導向標識系統設計組成部分。導向標識設計時應綜合一切傳導空間概念的視覺符號,通過多樣的表現形式提供更廣闊的展現視角,如華表、碑文、古代牌坊等均屬于標識內容。由此看出,導向標識指的是“點題”建筑周邊環境與自然地理環境,通過信號進行方向性解說,通過視覺與具象化事物進行導向指引的符號。
優秀博物館導向標識除了應具備上述特點外,還應融合人類思想、歷史、藝術以及文化等因素,展現出藝術性與文化性,這些均屬于導向標識的設計基礎。在設計博物館導向標識時應明確特定范疇,更為突出建筑及藏品延伸出的構成要素,為博物館與觀眾之間提供溝通渠道。導向標識應具備大方、典雅等特點,為人們提供指引,具備突出的藝術性、功能性以及文化性等特點。
1.2 構成要素
分析視覺傳達視野可知,文字、圖示、色彩以及版式等屬于導向標識的構成要素,旨在通過簡單的符號清楚表達內在含義,其中外觀、材質、位置等均屬于視覺的表達符號。
1.2.1 圖形
人們創造的圖案、圖示、圖畫等均屬于圖形范疇,可以通過非文字表達導向信息,傳達視覺效果。圖形具備文字與色彩無法取代的作用,可以更快速直接傳達信息,提供警示,但有時也會造成誤解。為了增加視覺信息量,應合理應用圖形單位,通過簡單的導向標識傳達出有趣的信息,吸引人們的目光。博物館的導向標識圖形并非獨立存在,在傳達信息時應通過空間形式、色彩組合以及環境狀況等形式,且隨著這些組成因素的改變,圖形的指示意義也會發生改變。
1.2.2 文字
文字屬于導向標識設計的關鍵組成部分,占據主導地位,通過文字傳達信息不易發生誤解,直接傳達本土的審美精神與民族情感。在設計導向標識文字時應凸顯藝術特點,創新字體與字形,保證易讀準確。博物館觀眾處于運動狀態,在設計導向標識文字時應體現動靜特點,分析研究標識中文字的字形與大小,以獲得良好的信息傳達效果。若處于靜態觀察角度時,較小的文字不會影響閱讀,導向內容文字可以選擇較小字體。而若處于動態觀察角度時,應選擇較大文字,且內容盡量言簡意賅。
1.2.3 色彩
相較圖形與文字,色彩可以幫助觀眾快速閱讀,充分吸引人們的注意,具備良好的導向作用。同時,色彩還可以調節場景氛圍,對人們的視覺影響較大,在心理上具備不可估量的作用。博物館的空間背景較為復雜,為了幫助人們快速識別,應設計醒目、單純的色彩,發揮警示與引導作用。除此之外,還應根據人們的視覺習慣設計色彩,如:紅色具備警示作用,代表禁止意義;而綠色則代表可行意義等。
1.2.4 材質
導向標識最終需要做出實體,應選擇合適材料,且主要通過材料的不同光澤、肌理等自然屬性傳達信息。受構造與組織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材料會給予不同的視覺體驗,如質感的材料可以使人感受到物體的重量感、冷暖感等。博物館在設計導向標識時應結合周邊具體空間環境,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通過材質體現藝術審美與科學態度。但在追求材料質感的同時,也不能掩蓋導向本身的美感,通過質感效果表達含蓄的韻味。
在導向標識設計實踐中,文字、圖形、材質、色彩等并非獨立存在,而是相互補償,如色彩與材料融為一體,光滑、凹凸等均會體現出不同的色彩感覺。
2 博物館導向標識系統借用要素
在古代園林設計過程中,借景作用十分關鍵,博物館可以在導向標識設計中引入借用因素,借鑒學習,包括景觀植被、藏品架構、天文氣象、地域文化、建筑特色等,以更好地拓展設計思路,保證充足的研究空間。下面具體介紹建筑特色、藏品架構、內部裝飾以及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具體應用。
2.1 博物館建筑特色
當前古代建筑屬于大多著名博物館的基礎建造因素,包括故宮博物院、俄羅斯冬宮博物館以及羅浮宮博物館等,這些博物館本身具備較厚重的文化氛圍,歷史感較強。在人們的腦海中,建筑屬于較易識別的符號,應將借用建筑與衍生圖形等組成要素引入導向標識設計過程中,可以為人們提供深刻的視覺體驗,通過簡明的符號指明方向、指引線路。由此看出,極具特色的建筑群體適用于利用借用要素完成博物館的導向設計。
2.2 博物館藏品架構
博物館的作用在于社會教育與科學研究,在導向標識設計期間可以根據自身性質,搜集篩選符合入藏標準的見證物,以體現自然界、社會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發展過程。在業務活動的進行過程中,應有效引入博物館藏品作為物質基礎,決定著博物館的發展類型。根據藏品本身而言,它不僅僅是一個物件,更體現著參觀者的熱情,聚集著幾代人對博物館的熱情與希望。如柏林佩加蒙博物館展出大量古希臘、羅馬以及波斯的文物珍品,其中最為珍貴的是宙斯祭壇,包括土耳其的古代宮墻、古波斯的巴比倫城門等。佩加蒙博物館將展品要素在導向標識設計中有效應用,將展品中建筑石雕的精美部分引入博物館導視圖形符號中,在對比構圖與材料制作工藝的基礎上,為人們展示更為廣闊的世界窗口。又如羅浮宮收集了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通過設計要素的圖形,展現導向標識的特點。通過《蒙娜麗莎》,設計者可以使導向標識直觀展現羅浮宮導向功能與自身特點。博物館在設計導向標識時,選擇的借用藏品應具備通用性與代表性,且藏品應體現出博物館自身特點,通過導向功能強化觀眾的參觀印象,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2.3 博物館內部裝飾
相較原館舍,當前大多博物館在建設新館時引入了藏品的功能需求,統一色彩、材質以及內部裝飾的標準。在設計導向標識過程中,應創造更為新穎的思路,引入內部裝飾色彩、材質以及造型等元素,保證創新性。如寧波與南京博物館中的導向標識中采用了硬質材料,實現幾何搭配,通過淺色裝飾展現博物館的內部風格,保證材質、色彩、紋理等方面的一致性,在保證靜態觀賞效果的基礎上,增強人們的第一印象。因此,博物館在設計導向標識時可以有效引入內部借用裝飾要素,達到統一和諧的設計效果。
2.4 中國傳統美學理念
造物設計的關鍵在于合理選擇優質材料,在展現順應天時與地利特點時引入精巧工藝技術,明確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保證內部結構與外部環境相適應,達到相互協調、相互共生的效果。當前博物館導向標識設計更看重“有無”問題,或者注重全面開闊,沒有達到精巧、精美的效果。為了更好地設計博物館的導向標識,體現導流與指引功能,設計人員應充分認識標識構成,并細化至具體設計流程。一是設計圖形符號,這也屬于難點與創新點,相較文字,圖形可以更快捷地傳遞信息,通過專屬符號設計體現博物館的導向藝術特點,展現唯一性。二是文字符號,除了應進行圖形設計外,還應引入詞匯等語言,相互補充,為觀眾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為了精確表達導向信息,應合理設計文字的大小、類別、字體等。三是色彩設計,當前部分商場等公共場所在設計導向標識時會引入色彩因素,劃分功能區域。博物館也可以借鑒此種方式,通過色彩進行信息分層,設計導視等級,包括總導覽圖、各級導覽圖等,兩者為遞進關系。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導向標識文字、圖形以及色彩時應結合本身特點。中國傳統設計遵循萬物有靈、制器尚象的思想,高度統一設計物品的精神與功能性,達到文與質的結合。其中文更強調設計的藝術性,體現博物館的精神內涵。博物館在設計導向標識時,應將歷史文化氣息充分融入建筑、裝飾以及藏品要素中,在文字、色彩、形態以及符號等方面展現更多的創造空間,啟發設計思維。質的關鍵在于展現博物館的功能特點,合理選擇材質,發揮裝飾的作用。這樣便可以通過文化因素的融入,使博物館導向標識達到疏密觀眾流量的效果,通過分割建筑區域合理布置導向點。
2.5 地域文化符號
在設計博物館導向標識時應積極引入地域文化符號,遵循人文主義設計理念。設計前,設計者應充分調查當地文化特征,了解社會文化構成與文脈,分析地域文化的發展機制,高度歸納與提煉當地的傳統元素與本地語境。現代設計在選用地域文化符號時,不可直接套用,而是應在繼承傳統文脈的基礎上,引入現代藝術流派,緊跟潮流,發展出時尚的地域文化符號,通過時尚精神傳達出特色的現代價值。青磚、大理石等可以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感受,因此設計期間應合理應用傳統材料,注重原汁原味,展現真實的紋理與色彩,且還應有意識地與現代材料組合,創新形態樣式,展現出傳統的美學風格,傳承延續傳統文化生命。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變換材料方法表達地域符號,將原生態材料與不銹鋼、亞克力等現代材料相結合,給觀眾展現全新的視覺效果。
導向標識在闡釋地域文化時應引入動態發展理念,避免采用消極的“臉譜化”設計,以先進的設計思維體現持續的文化精粹。在長時間的演變過程中,地域文化可以傳達不同時代的精神價值,設計人員應在繼承中創新變化,將地域文化符號轉變為現代視覺語言,喚醒人們的感受意識,保證地域文化可以獲得更多新認同。為了提高視覺表現力,設計人員還可以利用電腦技術手段特效處理地域文化符號,使其更好地融入設計作品。博物館導向標識還應保持視覺風格的統一,引入CIS品牌識別系統,合理應用標準字、標準色以及標志等,使通過的視覺元素可以重復出現于導向標識中,加深印象,使觀眾可以憑借整體連續性的色彩、材料等標識參觀了解。博物館導向標識內容詳細,存在多個分支,涉及專業領域較廣,除了圖式、文字、色彩外,還包括版式、安裝等。設計標識時應由總體著眼,保證構成元素的系統化設計,保證公共環境的整體識別效果。當前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較大變化,審美理念也在不斷更新,設計人員應在表達地域文化特色時追求新時代內涵,通過國際化的設計思維觀念展示當地的文化特色,進而形成本土化的設計風格。
3 結束語
在評價博物館導向標識設計系統時不能獨立看待,不能僅以美丑的原則進行衡量,而是應建立系統化工程,為導向設施增加信息點,保證導向設計的關聯性,將無形信息流貫穿至每個信息點,保證導向信息設計的通暢性。
參考文獻
[1]賀春輝.中國文字博物館導向系統設計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7):134-135.
[2]金汐,藺薛菲.湖南省博物館標識設計:傳統審美與現代審美的交融[J].大觀:論壇,2018(8):69-70.
[3]郭飛宇,李卓陽.博物館導向系統的設計[J].飲食科學,2018(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