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丹
近年來,綿陽高新區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精準培養引進用好各類人才,全面發力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綿陽高新區常住人口數量為276 857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相比,增長93.16%,年平均增長率為6.8%;園區常住人口中,擁有大學(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共56 460人,占園區常住人口的20.46%,高于綿陽市平均水平。
產業與人才“互融互促”
穿行在綿陽高新區新型顯示產業園,草青樹綠的園區干凈整潔,寬闊的公路縱橫交錯,氣派的廠房鱗次櫛比,產業園生機盎然,工地建設如火如荼……京東方、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高顏值”地佇立草溪河南路兩側,見證著綿陽高新區新型顯示產業功能區的建設與繁華。
9月3日,伴隨著重型卡車的穿梭,杉金光電綿陽偏光片項目正在進行開工前的最后準備。項目達產后,可年產5000萬平方米偏光片,有望成為對綿陽新型顯示產業鏈的一個關鍵補充。
如果站在高處俯視杉金光電綿陽偏光片項目施工現場,可以發現其前后左右都是產業鏈上的“伙伴”——包括京東方、長虹、東旭騰達、法液空在內的相關企業都分布在這一帶。這正是綿陽大力發展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核心區。
上海鉅成、杉金光電、中電光谷一系列新的標簽,開啟了綿陽高新區新型顯示產業發展的新時代。
而不久前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通知,同意將43個產業集群納入2021年度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培育),綿陽新型顯示創新型產業集群入選其中。隨著集群的成長,綿陽高新區對產業鏈項目的吸引力也逐漸體現,今年以來已有包括半導體、偏光片等相關項目開工建設,進一步充實了園區產業鏈的完整度。
新型顯示產業是當前綿陽高新區大力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實際上,經過近30年的耕耘,綿陽高新區秉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宗旨,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和新材料等三大重點工業產業,新型顯示、5G、智慧家庭、新型功能材料等四大創新型產業體系,以及科技服務、電子商務、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和商務會展等五大生產性服務業穩步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
產業集群催生人才集群,人才集群發展引領產業發展。產業吸引了人才,也釋放了人才紅利。
2020年,綿陽高新區內各級各類人才總量達13.2萬人,其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1.58萬人、專業技術人才3.28萬人、技能人才8.34萬人。
縱觀綿陽高新區的招商引資項目,還有眾多項目待建待投產,這也意味著,未來綿陽高新區將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根據目前整個園區的投資項目來預估,或將提供更多高新技術產業人才就業機會,將吸納更多的人安家落戶,區域常住人口將很快突破30萬。
優化創業環境 吸引人才“落地”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項目,吸引一個團隊,帶動一個城區——當前,綿陽高新區正是遵循這樣的思路,不斷引進高新技術產業人才落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發展。
近年來,綿陽高新區編制《政策服務指南》,出臺《綿陽高新區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西部一流高科技園區實施辦法》《綿陽高新區人才公寓管理辦法(試行)》《綿陽高新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辦法》《綿陽高新區支持金融業發展實施辦法(2020—2022年)》《綜合保稅區項目入駐優惠政策》《高新區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試行)》等,從創新主體培育、企業發展績效、人才團隊引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科技金融等方面,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鼓勵人才到園區落地創業。
一系列充滿“誘惑力”的優惠政策正將綿陽高新區打造成高端人才和高科技企業的創業沃土。這意味著,這里將成為綿陽市首屈一指的“人才高地”。
位于綿陽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的彌韌科技有限公司是2020年落地園區的一家初創型企業,專注于為傳統行業提供智能制造服務。該公司項目經理梁寬說:“之所以選擇在綿陽高新區創業,除了綿陽高新區為創業者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更重要的是這里聚集了高端人才和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了產業規模效應。”
創業者的肯定和好評,說明綿陽高新區創新創業氛圍已經是一塊牢牢吸引人才落地的“磁石”。
綿陽高新區按照“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路徑,重點挖掘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后備力量,推動培育模式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因企施策、精準扶持,推進企業提擋升級、提質增效,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格局。
截至2020年底,綿陽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07家,占綿陽市的24%;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62家,占綿陽市的26%;瞪羚企業2家,占綿陽市的20%。
綿陽高新區還搭建了一系列平臺不斷吸引各類人才落地。近年來,綿陽高新區相繼建成四川省首批院士(專家)產業園、成立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綿陽高新區工作站、四川省特聘專家服務工作站,在站專家達50名。依托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綿陽高新區分中心,園區已聚集包括中物院在內的國防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專家100余名、可轉移轉化知識產權及科技成果200余項。
此外,綿陽高新區建立了干部人才成長學院,舉辦首屆高層次人才專題研修班走進聯想(成都)活動、“賦能升級·智造未來”智能制造企業走進西安研修活動等,累計培訓轄區內黨員干部、各級各類人才5130余人次。
綿陽高新區連續5年舉辦了全國創新挑戰賽(綿陽)技術融合專題賽, 在大賽中“揭榜掛帥”的13個團隊落戶高新區 。
得益于各類人才落地生根,從2018年至2020年,綿陽高新區企業數量飛速增長,凈增量超過2800家。隨著市場主體數量的劇增,大量外來人口紛紛到園區就業居住。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綿陽高新區常住人口中,勞動力人口(15~59歲)共195 232人,占常住人口的70.52%。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綿陽高新區將以人才資源的新優勢,推動建設西部一流高科技園區。(據《綿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