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惠春
新聞事件:9月2日,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致辭中宣布,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9月3日,證監會就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關基礎制度安排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同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
新設北交所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一段時期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但“非標+地產”卻玩得飛起,負債率不斷飆升。這種畸形局面亟須改變。前幾年,資管新規的推出拉開了變革序幕,一系列新政策精準調控,規范相關行業,努力促進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狠抓“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力推A股高水準擴容,大力擴大直接融資,培育出更多的優秀中國企業,有力支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其中,在上交所主要承接大型企業、深交所服務中小企業的架構外,迫切需要一個交易所為“更早、更小、更新”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股權融資平臺,這就是北交所的定位所在。
因此,北京證券交易所將大力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隱形冠軍企業上市融資,這將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構建“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市場生態。制度設計是總體平移精選層上市、交易、轉板、退市等基礎制度,主要制度安排與滬深交易所差異明顯,堅持上市公司從符合條件的創新層企業中產生,同時堅持向滬深交易所的轉板機制。這意味著,在新三板中,基礎層和創新層是是“苗圃”,然后選拔“鯊魚苗”在北交所上市壯大,提供更加高效的公開市場融資交易服務,對創新層、基礎層形成示范引領和“反哺”功能,同時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相互融通。
為此,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投資者結構和風險偏好,要與創新型中小企業的風險特征相匹配。門檻太高不行,曲高和寡;門檻太低也不行,小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有限,50萬元的門檻合適。一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中的好公司成長潛力更大,投資盈利空間更高;另一方面,回報高往往意味著風險大。因此,掘金北交所雖“香”,但理性投資不可忘。
事實上,新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消息宣布后,新三板精選層迎來一波急漲行情,資金蜂擁而至。消息宣布的首周,66只精選層股票平均漲幅39.01%,然而,分化也很快開始。而在新三板的創新層和基礎層,先是跟著熱鬧喧囂了幾天,但大部分又回歸到缺“活水”狀態。
這再次提醒廣大投資者,北交所是真“香”,但投資切忌盲目。目前精選層有66只股票,新三板創新層有1250家,基礎層5983家。從企業基本面看,精選層公司業績具有較強支撐,表現出較強的成長性。但對于投資者而言,中小企業股價波動更大,對投資水平要求更高,投資北交所更需要專業“選股”,這將相當考驗水平。對此,投資者必須要有充分而清醒的認識。(據《經濟日報》)